姬宇阳:上海德比究竟发生了什么?
新浪新闻
闲话少说,直接看比赛。重点关注,这场上海德比大战的上半场。
这是比赛开场时的画面,主裁判是马宁,注意看两名助理裁判,待会会说到开场后双方的第一次冲突,会提到其中一位助理裁判。
关于主裁判马宁,这位36岁的主裁判,在2015赛季里最近一次执法中超是第六轮北京国安主场2:2战平贵州人和的比赛。首轮联赛卫冕冠军广州恒大主场2:1逆转绝杀升班马石家庄永昌,第五轮杭州绿城0:0战平河南建业,这两场比赛也是由马宁执法,
有必要了解下马宁的简历,2003年,从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的马宁成为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体育老师。2005年3月,马宁参加了中国足协举办的国家级裁判员培训班,在理论和体能两项测试中都名列第一。从2008赛季开始,他作为主裁判执法中乙联赛,接下来的两年他作为主裁判执法了中甲和中超联赛。2010年12月,马宁被批准成为国际级裁判员。
马宁裁判生涯两次著名的事件,其一是2011赛季的中超鲁津大战,那场比赛他一共出示了11张黄牌。同年8月,马宁曾因为执法争议被广州恒大队提出抗议:广州恒大俱乐部正式向中国足协进行二次申诉,要求终身禁赛辽足球员肇俊哲和终身禁哨辽穗之战主裁判马宁,而他们的理由也是认为马宁对针对穆里奇的暴力犯规视若无睹。

开场第35秒,马宁做出全场第一次犯规判罚,被判犯规的是上港球员。

不到1分钟,申花得到一次前场定位球,罚球位置接近于角球区,正是在主罚这次任意球的经过中,对接下来比赛局面产生直接影响的、全场第一次重要判罚出现。

转播镜头对准了王赟,但在禁区里,双方队员发生了冲突,此时距离比赛开场才仅仅1分多钟。


请注意看下面这个画面,主裁判将助理裁判员叫到身边,询问他所看到的双方冲突的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主裁判随后做出的只针对卡希尔一人的黄牌处罚,很大可能性是来自于助理裁判对于冲突画面的描述。


马宁最终做出判罚,给了申花前锋卡希尔一张黄牌。

很显然,这次判罚引起了申花球员激烈的情绪反弹,要知道,此时此刻,比赛才开始一分钟,下面一个画面清楚显示,马宁对卡希尔亮黄牌之后,率先上前找他理论的,正是在上半时随后时间里,被红牌罚下的吕征和柏佳俊,也许这是巧合,但也许不是。

随后申花队长莫雷诺也在继续寻找马宁进行辩解,莫雷诺还是很冷静的,他指了指自己的队长袖标,似乎在和主裁判解释,自己希望以申花队长身份,和主裁判进行交流。但马宁似乎却无意多和莫雷诺进行言语交流。

这是全场第一张黄牌,但事后,我们在观看这一冲突的慢动作回放时,的确很难界定究竟是谁率先做出了挑衅和犯规动作,而孙祥和卡希尔,作为场上双方阵中资格最老的两名队员,他们都是有经验并且足够职业的球员,裁判如果在这次冲突中,选择对双方进行口头警告,如果一定坚持要给牌,如果双方各给一张黄牌,那么接下来的局面,或许会变得不太一样。


很快第二张黄牌出现,王燊超对于卡希尔的一次铲球,被出示黄牌,一些申花球迷认为此球可以判罚红牌,但从铲球的线路来看,黄牌的判罚还是比较准确的。
注意看下面这个画面,王燊超在随后的下底传中后被李建斌的铲断带到,这次并没有犯规出现,但却导致了王燊超的受伤,几分钟后无法支撑的他不得不被换下。这说明,第一,不能单纯用是否受伤的后果来界定是否犯规,第二,从当时局面来看,上港队这么快就出现主力球员受伤下场,情况对他们并不是很有利。


其实,比赛前20分钟,局面对客队申花更加有利,对方一名主力后卫受伤下场,并且,开场后场上最有威胁的第一次射门,是由申花队高迪完成。只是我们并没想到,这是申花上半时第一次最有威胁的射门,也是最后一次。

在这期间,双方又各有一名球员得到黄牌,裁判出牌速度之快,以至于转播方字幕组当时都没有跟上,后来才找机会补上。


而接下来,比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转折点出现,那就是吕征的红牌。从以下两个画面可以清楚看到,吕征的这次铲球,的确属于可以直接出示红牌的犯规行为。


而从下面这个全景画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吕征做出这个铲球动作时,包括他在内,这一区域附近一共有7名申花球员,并且这一区域,也是在对方半场内,也就说说:从战术角度来看,这次犯规没有太大意义。

说到犯规区域的问题,细心的球迷不妨统计一下,上半时申花队得到的红黄牌中,有多少次犯规是在对方半场区域内?
吕征被罚下,成为场上第一个转折点,此前场面不落下风的申花队,从这之后开始渐渐转入防守。

下面重点说又一个对比赛走势带来影响的黄牌判罚,就是柏佳俊比赛中得到的第一张黄牌。当时的情况是,柏佳俊在发边线球时,和莫雷诺两人出现配合失误,球被孔卡断下,在对球权进行回抢时,柏佳俊伸手阻挡了孔卡。
这次犯规是攻方队员在丢球后的一次犯规动作,犯规区域是在上港队后场,对申花球门没有形成直接威胁,裁判在已经出现了较多数量的黄牌和一张红牌情况下,这个球队柏佳俊做出口头警告,也同样可以达到效果。但马宁还是选择了出牌,应该说,这张黄牌的出现,为上半时结束前申花的第二张红牌,埋下伏笔。



这期间李建斌也得到了本场他个人第一张黄牌,下半场,他同样因为第二张黄牌被罚下。

上半场结束前,全场第二张红牌出现,孔卡的任意球被挡出后,在对对方插上队员进行封堵时,柏佳俊做出了一脚飞铲,这个动作的确够得上黄牌,裁判此时并没有因为柏佳俊身背黄牌,申花已经少一人,而心慈手软,于是柏佳俊被罚下。相比柏佳俊得到的第一张黄牌,这次判罚至少更够得上黄牌。

柏佳俊犯规导致的这个任意球,给了孔卡在上半时完成第一个进球的机会。应该说,申花上半时大多数时间里防守基本是到位的,以至于上港队即便在多两人的情况下,前两个进球都是依靠了定位球而非阵地战攻入。

以上是孔卡任意球进球的瞬间画面,申花门将耿晓峰一开始提前向左移动了身体,即便如此他还是扑到了皮球,如果一开始就坚决地赌右边,这个球未必会进门。当然。这种假设只是赛后的一种假设而已,事实上,在已少两人的情况下,申花的球门要想不失守,难度可想而知。
0比1,两张红牌,这场比赛的最终结果,在上半时已经被决定。
以上是结合比赛的一些细节画面,对上半时做出的回顾总结。
而为什么上半时会变成这样的局面,这其中,有主裁判对于执法本场比赛的思路和态度。也有双方队员在面对德比战时的心理变化。晚些时候,会针对这两方面,再写篇专门文章进行分析总结。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