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七岁女孩的绝交诗给父母上了怎样一课

现代教育报

关注

如果你很寂寞/请和我做朋友/如果你我不再是朋友/请别来找我/你的心很快乐/我却很难过/这种感觉只有我知道/从前是朋友/我知道欢乐/但是你却离开了我/我非常难过/一天一天哭泣着/我留下足迹/你不去寻觅/我需要帮助/你却没出现/我只好说一声/再见

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首出自7岁小朋友之手的绝交诗广为流传,诗歌情真意切,很多网友看后大呼小朋友的世界看不懂。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全然不同,大人们在沉浸于孩子举手投足间所透露出的童趣与童真之时,也应思考下孩子这一行为背后的意义。否则,家长自以为很懂孩子,其实却并不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如果未能有效消除,长此下去,难免会造成两代之间的沟通障碍。

就拿这首绝交诗来说,孩子写作是因好朋友现在不和自己玩了,心里很难过才写下的。“绝交”一词虽然分量过重,却能表现出孩子伤心之深。当孩子因为明显的诱因而做出某种令大人们不解的举动时,父母如果再报以嘲笑抑或持无所谓的态度,势必会再次伤及孩子内心。与孩子真正零距离的沟通,不在于满足孩子即刻表露出来的情感需求,而是能理解孩子隐藏起来的情感需求。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也想要自己的面子。很多时候其言语举止虽然表现得不够明显,但认真观察,还是很容易洞悉孩子内心世界的。只可惜,很多父母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体察孩子的心情。

七岁女孩的绝交诗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家庭教育中,父母有多少次是想当然地与孩子交流,而耐不下心真正感受孩子的情感?因为诸多原因,大人们时常被各种烦忧包围,于是当父母以成人视角审视孩子的生活时,往往会以为他们生活得单纯、快乐,不会像成年人一样被种种坏心情围绕。其实,即便孩子年龄还小,但对周围事物也会形成自己的认知,并借助某些形式表现出来。童年之中,忧愁依然存在,并且是时常存在的。只是因为忽视,或者并未放在心上,我们并没有把“童忧”当成一回事。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应是直击内心的。只有读懂七岁女孩绝交诗中的童忧,才能窥探孩子小小心灵中的纷繁情绪,走进孩子的世界。(文/王瑶  四川 教师)

热门评论

老虎故事 10
难道这是孩子写的吗?完全是一个失恋女人的哀怨!总这样在网上背靠背蒙骗人,很无聊!
新浪网友
回复TA
手机用户 9
这绝不是7岁女孩写的诗
新浪网友
回复TA
龙吟九霄 6
扯淡 如果不是从网上抄的 就是有人捉刀。而且7岁 那个时候说啥有用?或者说说啥以后能记得?别扯淡了。
新浪网友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6条评论
在线客服
广告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