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自由评论

《北平无战事》:高处不胜寒

新浪娱乐

关注
摘要: 一部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纷纷在网络刷屏,以至诚至精的制作赢得业内人士诸多夸赞。

最近,一部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纷纷在网络刷屏,号称“反市场”的严肃历史剧在娱乐至上的荧屏,不靠单纯的颜值吸引粉丝,不靠华丽的布景吸睛,以至诚至精的制作赢得业内人士诸多夸赞。聚焦了1948年—1949年中华民族的大转型时代,特务、间谍、中统、军统齐聚北平,展开中共地下党、国民党贪腐势力和铁血救国会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民国大戏。从这部剧散发出来的由内而外的高处不胜寒之感令人肃穆,对艺术的高山仰止到底还是在观剧者心中横亘出了一道鸿沟。

剧名包装的深刻含义凸显庙堂之高。《北平无战事》刘和平写了七年,这七年相继经历了七个投资方七次撤资,单从剧名便几经更改。在剧中不断出现的让观众有些云里雾里的歌曲《月圆花好》,出现频率相当高,这是呼应了初稿中《明月照人1948》的剧名。但是在改为《北平无战事》后,“浮云散,明月照人来”的歌曲失去了些许魅力。曾经创作出《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本可将剧名改为《最后的王朝》,也将极尽蒋家王朝最后的气数,可惜因为敏感而被毙。敲定的《北平无战事》便隐了光芒,瞬间透出冷静与睿智,最后的王朝为何无战事?这样才慢慢拉开反贪腐的剧情大门。

从这区区几个字的剧名走来便绕路了很多主题理解。内容上更是透出“高处不胜寒”的逻辑思维。《北平无战事》选取1948年

国民党经济全面崩溃,蒋经国强制推行币制改革以最后一搏这样一个历史节点,展现出战争背后的大格局、大情怀。涉及的中共华北城工部与国民党铁血救国会之间

的激烈较量,国民党内部清廉派和贪腐派之间多个人物的矛盾对立,国民党与共产党卧底的政治生存,将阴谋阳谋交织在一张大网之中叙事。其间的经济反腐大战和 政治的对弈又将史学思维拉升了档次。编剧刘和平说“只适合本科以上观众观看”,贴上了“老少不适宜”的标签,《北平》也奠定了它的高端定位。

有人说这出历史大幕与《人间正道是沧桑》有可比性,但是更加严谨高智,缺乏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人间》中不断出现的幻想梦境版的镜头是为了突出革命愿望, 拉近观众与革命者信念的距离。《北平》也有浪漫主义色彩,梁经伦和何孝钰描述新中国形象的时候、表达爱意的时候都充满了诗情,将“不会念诗的经济学教授不是好卧底”展现得淋漓,崔中石儿女的伯禽和平阳的名字同样在引经据典中寓意深刻,将崔中石革命精神烘托得境界全出。但是,与《人间》所想表达的诗情画意是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相比,《北平》的诗意则是深沉地拉远了观众,将意念树立起一堵高墙,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从剧名到内容,从思想到逻辑所透出的高处不胜寒之感也不约而同地折射在所有演员身上。方孟敖、孙秘书高冷、徐铁英、曾可达阴冷,何孝钰清冷,在考究的镜头 里埋下了所有的情感基调。可喜的是陈宝国、倪大红、焦晃、王庆祥等老戏骨不说话眼神骨子里头透着戏,刘烨[微博]、沈佳妮[微博]的严肃则显得木讷了许多。相反性格更加鲜 明的诸如崔中石妻子的配角令人印象反而更深。

刘和平在序言中引用王充的《论衡》说“当一个巨大的存在,一瞬间消失,不是土崩瓦解,而是一堵高墙,历史在那边,我们在这边。涛之起也,随月盛衰”。也注 定了《北平无战事》的高冷,演员在那边,观众在这边,就看思想能在距离中游弋多远了,一部剧能将历史的意味深长放大至此,又何以在乎这高处不胜寒呢。(小城小七)

热门评论

用户4zd8iy4yam 24
这段时间在追看巜北平无战事》,剧本、演员都很好,几个配角也非常出彩,个人喜欢崔嫂的演员,还有马汉山。
新浪网友
回复TA
手机用户 12
马汉山把程煜演活了,赞。。。
新浪网友
回复TA
瞑瞑无思 12
视角是平的,何来"高处"这一说? 人物地位高,不代表"高处",讲的都是世间纷争,即便对历史的看法存在争议,也不能说哪一种高哪一种低.细节很生动,人物血肉丰满,温情脉脉,何来"不胜寒"这一说呢?
新浪网友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8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