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二战西班牙摄影师偷拍集中营地狱景象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5月11日报道 西班牙《阿贝赛报》5月5日发表题为《揭示毛特豪森集中营恐怖真相的西班牙人》的文章,作者为曼努埃尔·P·比利亚托罗,全文编译如下:
在绿树掩映、幽幽鸟鸣声中,几座老旧的建筑物坐落于多瑙河沿岸,如此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这里却曾经是臭名昭著的毛特豪森集中营所在地。1945年5月5日,盟军解放了毛特豪森集中营,解救了数以千计来自各国的囚犯。
毛特豪森集中营位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这里田园诗般的美景与当年西班牙囚犯弗朗西斯科·博伊克斯在集中营遭受的地狱般的境遇形成了鲜明比照。这里曾关押了超过7200名西班牙人,作为其中之一,加泰罗尼亚摄影师博伊克斯藏匿了2万多张有关囚犯和集中营的照片,最终使纳粹的残暴行径大白于天下。
二战结束后,这些作为历史罪证的照片曾被用于纽伦堡审判。近年来,西班牙历史学家贝尼托·贝尔梅霍将这些照片整理成册并公开出版,让天下人得以了解纳粹在毛特豪森集中营的罪行。贝尔梅霍经过多年研究,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证据和照片。
从战地摄影师到囚犯
据贝尔梅霍介绍,摄影师博伊克斯于1920年8月31日出生在一个支持共和体制的共和派家庭中。殷实的家庭条件让博伊克斯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父亲更是培养了他对摄影的兴趣。然而,随着1936年西班牙内战的爆发,博伊克斯放下了包括摄影爱好在内的一切,投身于战争之中。在军旅生涯中,陪伴他的除了连天的炮火,还有一部当时性能最佳的莱卡相机。
随着战事的蔓延,博伊克斯开始作为战地摄影师为数家杂志社工作,并逐渐小有名气。勇敢无畏的博伊克斯经常出现在前线,直到1939年佛朗哥的军队攻陷巴塞罗那。共和派西班牙人被迫背井离乡,逃往法国。数月之后,德国插手西班牙内战,大批逃往法国的西班牙人被秉持所谓“不干涉”政策的法国政府召去为军队提供后勤服务。博伊克斯所在的后勤工作组被派往法国东北部。然而,1940年德军突袭法国,俘虏了数千人,其中就有博伊克斯。随后他和另外1500多名共和派西班牙人被德军用火车运送到毛特豪森集中营。
1941年1月,博伊克斯抵达毛特豪森集中营,迎接他的是长达5年的牢狱生活。这座阴森恐怖的集中营是由德军从达豪集中营运来的囚犯修建的。博伊克斯被关押在集中营内部的一个营地。这个营地中心是一个广场,周围是大约20间牢房。整个营地被电网包围。博伊克斯进去时里面已经关押了大批西班牙囚犯。到了1942年春天,这里的西班牙囚犯超过了7200人。这些人的囚服上有一个倒三角,表明他们是无国籍者(因为佛朗哥政权否认他们是西班牙公民),三角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S”,代表他们来自西班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西班牙摄影师博伊克斯藏匿了2万多张有关囚犯和集中营的照片,最终使纳粹的残暴行径大白于天下。(西班牙《阿贝赛报》)
侥幸在集中营拍照
博伊克斯在进入集中营数月后,加入了一个专门负责给其他囚犯拍摄身份照片的囚犯工作组。他还和另外两名西班牙同胞负责为到集中营的德国人拍摄照片,并用镜头记录下任何意外事件。他们会为因“非自然原因”死亡的囚犯拍照,实际上当中很多人都是被纳粹狱警有预谋地杀害的。
博伊克斯出色的摄影技术救了他自己一命。甚至就连纳粹高级军官有时也会指派他拍摄个人照片。这份差事为他换来了一些零用钱——一种在集中营流通的特殊货币,可以在集中营中换取肥皂等生活必需品。博伊克斯慢慢地变成一个享有特权的囚犯,这种情况在西班牙囚犯身上并不少见。西班牙人刚到集中营时死亡率仅次于苏联囚犯,但他们逐渐适应了集中营的环境,有些人甚至成为这里的“工作人员”。凭借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很多西班牙人都挺到了最后。贝尔梅霍认为,挺过1942年的西班牙囚犯基本上都活了下来。
悄悄藏匿纳粹罪证
博伊克斯的工作范围逐渐扩大。1943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遇惨败之后,他的任务发生了变化。由于担心盟军会抵达奥地利,柏林命令毛特豪森集中营把所有能证明德军暴行的照片全部销毁。接到命令之后纳粹狱警开始销毁照片,但最后却不胜其烦,于是把工作丢给了博伊克斯。这可以说是德军犯下的一个致命错误,因为博伊克斯悄悄地把这些可以证实纳粹暴行的胶片藏匿了起来。当时集中营里的很多西班牙人都为他提供了帮助,齐心协力把这些胶片藏在了诸如壁炉等秘密地点。
博伊克斯还得到了另一个在采石场干活的西班牙囚犯工作组的帮助。由于他们享有在监视下自由行动的特权,因此将胶片运送出去不会受到纳粹怀疑。1944年这个西班牙囚犯工作组从博伊克斯那里得到一些胶片,并想方设法交到一个当地妇女手中。她随后把这些胶片藏在家中的墙壁缝隙里。
随着1945年盟军解放毛特豪森集中营,博伊克斯开始了另一项工作:搜集纳粹的罪证。最终他找到了超过2万张照片,相当于负责拍照的囚犯工作组拍照总数的三分之一。在纽伦堡审判和达豪审判中,博伊克斯出示了其中最具有冲击力的照片——照片中囚犯的尸体上布满弹孔,一息尚存的囚犯也是瘦骨嶙峋。这些都是纳粹大屠杀的最有力证据。
博伊克斯提供的照片是给纳粹狱警定罪的决定性证据,也成为一份不可磨灭的历史证据。博伊克斯在解放毛特豪森集中营5年之后在医院中去世,他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西班牙历史学家贝尼托·贝尔梅霍将历史照片整理成册,让世人得以了解纳粹在毛特豪森集中营的罪行。(西班牙《阿贝赛报》)
【延伸阅读】二战前奏:西班牙的“微型世界大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二战发生的前奏。图为叛军将领佛朗哥与莫拉。正是后者创造了“第五纵队”一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7月,内战刚开始时的西班牙共和派女民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佛朗哥的军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8月28日内战刚开始时,巴塞罗那街头上的共和派民兵围在自制的坦克旁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西班牙内战宣传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进入西班牙战场的国际势力,主要是苏联和德意,国际左右两极的战争对决,但是每一颗炸弹却都是掉在西班牙的土地上。图为曼努埃尔·阿扎尼亚(1936年到1939担任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总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苏联、意大利等国向西班牙内战双方运输武器和输送兵员的路线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整个西班牙内战的进程,蓝色为国民军控制范围,红色为政府军控制范围。可以看出,交战双方在多条战线上反复拉锯,激烈争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7月27日,马德里,一名叛军将领被押往军事法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内战爆发后,佛朗哥派出特使赴德请求军援。1936年7月25日,佛朗哥特使与德国航空部长戈林会晤。7月26日特使见到希特勒。图为佛朗哥与希特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坦克武装的佛朗哥国民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西班牙内战中的德国军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希特勒对佛朗哥最大和最后一次支援行动,就是派出著名的秃鹰军团。图为在战场上的德国秃鹰军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秃鹰军团一直参战到1939年4月战争结束。在高峰时期,德军兵力约有1.2万人,先后有1.9万德国人参与了西班牙内战。图为赫尔曼·戈林向秃鹰军团的德国飞行员授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7月22日内战爆发后,佛朗哥还派人前往罗马,向意大利外交部长卡里亚佐·齐亚诺传达他的军援请求。24日,墨索里尼正式决定介入西班牙内战,其派往西班牙的意大利军约5万人。通过轮换与整补,西班牙内战期间共有超过7.5万名意大利士兵为国民军战斗。图为西班牙内战中的意大利军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联以志愿兵的名义派来了3000人,其中飞行员就多达1000人。图为苏联顾问和苏联为西班牙政府军提供的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三国际也在各国征召志愿者,组建了名垂青史的国际纵队。其成员来自50多个国家,其中就有中国战士。图为战后在法国的国际纵队战士合影,从中就能看到中国人的面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1936年12月的马德里保卫战中,参战的国际志愿者达4万人左右。马德里保卫战是国际纵队第一次亮相,也把共产国际推到了西班牙政治的聚光灯下。图为国际纵队中赫赫有名的德国“台尔曼支队”,他们在战场上与身为同胞的秃鹰军团兵戎相见,势不两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12月3日,被轰炸后的马德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国际纵队为挽救马德里发挥了关键作用。图为国际纵队中著名的美国“林肯支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国际纵队中的加拿大志愿者,他们个个手持“盒子炮”。1936年,有1700多名加拿大志愿者参加了对抗佛朗哥军队的战斗,其中就包括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西班牙战场上的白求恩(右),他和同事正站在一辆输血车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7年,17岁的政府军女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由于力量悬殊,战局逐渐朝着不利于共和派的方向发展。1938年10月, 国际纵队告别巴塞罗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佛朗哥的军队在一片废墟中推进至马德里附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1月26日,巴塞罗那不战而降。几十万共和国军和难民开始了向法国的大逃亡。图为佛朗哥的军队进入巴塞罗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流亡到法国的西班牙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3月27日上午11点,佛朗哥占领马德里。4月1日,佛朗哥宣布,西班牙内战结束。图为佛朗哥在马德里阅兵。
(2015-05-05 08:01:12)
【延伸阅读】二战美女何其多!勇气与颜值双爆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2年1月3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电影演员艾达·卢皮诺作为紧急接线员正在工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2月24日,德国柏林,一组德国女孩排成行参加由纳粹青年运动支持的音乐文化培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位光彩照人的法国女抵抗战士名叫西蒙娜,当时她年仅18岁,照片摄于1944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8月29日,法国抵抗运动的战士,其中这位女战士在2天内打死2名德国军人——看起来有点像西蒙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女战士,感觉还是西蒙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莱妮·里芬斯塔尔,著名的德国女导演,她拍摄的《意志的胜利》被誉为最成功的纪录电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7年6月2日,西班牙内战期间,西班牙拥护共和政府的士兵正在教妇女射击,以便保卫巴塞罗那,抵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率领的法西斯叛乱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2年7月8日在纽约,正在制作宣传海报的女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11月9日,美国电影女演员教授经验,战时女工头发太长可能引发危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1月4日,意大利的女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抵抗组织女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战斗在克里米亚的苏联女游击队员,看得出她们来自多个民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兰街头的意大利女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11月8日,菲律宾第一支女子游击队的队员正在进行射击训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丽的法国抵抗组织女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法国巴黎,一名德国军人被击中,一个法国妇女冲到旁边捡起枪继续巷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苏联英雄,二战时期最知名的苏联女狙击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9月30日,日本军工厂里检查子弹的女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2年1月11日,美国大学里正在接受步枪训练的女学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5月20日在伦敦,警报响起,负责辅助防空部队的女兵迅速向高炮跑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12月20日,77岁的美国老太太在珍珠港袭击事件发生后高调宣誓:如果祖国需要我随时可以拿枪去战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2年1月15日,为空军服务的女兵正在接受高强度训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9月16日,德国已经开始入侵波兰,华沙妇女走上街头表达守卫首都的决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8月在巴黎,一位德国妇女正在利用从德军手中缴获的武器同德军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1月19日,帮助英国防空部队排查德国轰炸机的姑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7月4日,随着作战部队一起登陆诺曼底的美军女护士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两名德国通讯女兵正在工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2月,女摄影记者身着飞行员制服在战机前面照相留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被德国军人带入森林的波兰妇女,随后她们将被处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4月19日在伦敦,医生和护士正在整理被炸毁的医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4月在柏林,希特勒向为纳粹战机研制做出贡献的女工作人员授予二级铁十字勋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11月14日,马萨诸塞州的女子消防队员摆出象征胜利的姿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11月27日,一群美国女护士在纽约进行防毒气攻击演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2年6月18,一位在利比亚服务的女护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2年8月26日,苏联远东地区的拖拉机女驾驶员正在耕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2年11月12日,被派往非洲的美军护士队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2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女工正在制造A-20攻击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参议院发表演讲,呼吁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4月左右,在波兰被德国党卫军逮捕的犹太反抗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5月11日,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女工正在检查防空气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6月22日,在中国云南战场,一位女护士正在给一名伤兵处理伤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在斯大林格勒大街上游行的苏联红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5月26日,正在接受防毒装备使用培训的女护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2月14日,苏联农妇向德军战俘挥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6月22日,罗马尼亚的男女老幼都参加挖壕沟以应对坦克攻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7月,一名妇人正在接受审判,她被指控涉嫌策划刺杀希特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7月10日,一名妇人涉嫌在德国统治期间为德军服务而被剪掉头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12月7日,随着战事发展不利,更多的德国女孩被征召入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2月2日在纽约等待上船的美国女兵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4月21日,被逮捕的负责看守集中营女党卫军,她们的残忍丝毫不逊于那些男性党卫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4月,被英国军队解放的集中营里关押的妇女儿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二战期间,三位苏联女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9年6月19日,美国老妇人展示自己1943年的照片,当时她是空军服务团的战士。
(2015-04-24 14:15:00)
【延伸阅读】恶魔无形!百年毒气战掠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00年前的1915年4月22日,深陷一战漩涡的德国为速战速决,悄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当天,在与英法联军对峙的比利时伊普尔前线,德军首次将毒气投入战场。很快,协约国以牙还牙,着手制造自己的毒气炮弹。就这样,毒气战开始愈演愈烈。到了战争的最后一年,50%的德国炮弹都充了毒气。这场空前惨烈的化学战的伤亡人数高达125万,其中十分之一死亡。自此,化学武器的杀人魔影便长久地徘徊在近代以来的百年战争中,并不时显露狰狞。而本图集所展现的,就是100年来有关毒气战的各个历史瞬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15年4月,比利时伊普尔前线,几名佩戴防毒面具的德军俘虏。从时间上看,德军发动毒气战就在这张照片拍摄前后不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战期间使用的4种主要毒气,从左至右依次为:催泪气体、氯气、光气和芥子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在一战期间曾加入德军,他在前线就曾遭到协约国军队的芥子气攻击,眼睛一度失明。图为描绘德军与协约国军队都戴着防毒面具展开白刃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15年,一战前线的印度士兵戴着防毒面具,躲避在战壕里防备德军的毒气攻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16年的法国兰斯,德国士兵和军犬都戴上了防毒面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战期间戴着防毒面具的机枪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描绘一战期间的1917年,西线维米岭战役的画作。画面中远方的弹着点腾起阵阵白色烟雾,似乎是毒气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17年9月,比利时弗兰德前线,佩戴防毒面具的德军士兵正穿越毒气弥漫的战场发起冲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17年在比利时前线,法军借有利风势向德军阵地施放毒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协约国军队在毒气掩护下发动进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18年6月一战期间,向前线运送弹药的德军士兵和驮马都佩戴了防毒面具,以便穿越被化学毒剂沾染的树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战期间,德国红十字会医护人员正在救治一名遭协约国毒气攻击的德国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战期间,毒气共造成约125万人伤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战虽告结束,但毒气战的杀人脚步却未停下。图为1936年5月30日,日本东京大浅草寺的僧人佩戴着防毒面具参加访华演习。此举预示着当时的日本正加紧准备全面侵华战争,而对缺少防护的中国军民残忍实施化武攻击,正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手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诺门罕战役中的日寇,其中一人佩戴着可能是缴获来的苏式防毒面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侵华日军疯狂施放毒气,屠杀中国军民。图为佩戴防毒面具的日寇步兵,正在等待毒气发挥效力后发起冲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淞沪会战期间,戴着防毒面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手持大锤、利斧、镐头等工具,准备进行房屋破拆作业(穿壁打开作战通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侵华日军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守军发动毒气战。而其投降前后,其还在中国境内遗弃了大量化学武器,继续戕害中国民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06年7月5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日军遗弃化学武器挖掘现场,一名专家小心翼翼地搬运一颗日军毒气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4月1日,日本大阪妇女在练习使用防毒面具。中日综合国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而日寇对华毒气战的险恶用心亦暴露无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与当时的日本一样,另一个法西斯国家意大利也利用所谓的“技术优势”,对其侵略的非洲古国埃塞俄比亚滥施化武攻击。图为描绘意大利独裁者用毒气弹肆无忌惮屠杀埃塞军民的讽刺漫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1936至1941年的意大利入侵非洲古国埃塞俄比亚期间,遭意大利军机空投的毒气弹伤害的埃塞平民展示浮肿溃烂的双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寇残忍地对华发动毒气战,却不敢用后者来对付拥有强大化武攻防能力的西方列强。图为1942年,佩戴防毒面具的美军第158团士兵在巴拿马训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二战全面爆发后,纳粹德国虽没敢效仿一战的做法,将化武再次搬上战场,但其却为之“开发”出“新用途”。图为一战期间研发化学毒剂的德国科学家奥托·安布罗斯(站立着),他后来成为希特勒的首席化学武器工程师,正是他推动了沙林毒气的大规模投产,在纳粹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过程中助纣为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齐克隆B是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的氰化物化学药剂,原为杀虫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曾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用该化学药剂实施过大屠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纳粹集中营毒气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站台上,纳粹看守正在“甄别”囚犯,其中一部分将直接送进毒气室杀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有超过110万人丧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死于毒气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二战结束后,化武依然被西方列强充作杀戮弱小民族的工具,而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越战期间美军实施的“除草行动”。橙剂是一种高效除草剂,因其容器绘有橙色条纹而得名(Agent Orange)。越战期间,美军用低空慢速飞行的飞机将7600万升橙剂喷洒在可能有越共武装藏身的植被上,通过使植物落叶让越共武装失去掩护。据统计,橙剂毁掉了越南境内10%的热带丛林。而且,由于橙剂中含有剧毒化学物质,导致越南大量有缺陷的儿童出生,贻害至今未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越战期间,美军飞机在热带丛林上空播洒橙剂。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越战期间,一架美国军机正低空播洒剧毒的橙剂。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制造门槛低,化武逐渐从只有列强独享的利器变成了“穷国的原子弹”。图为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佩戴防毒面具以防御伊拉克化学武器的伊朗士兵。当时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频繁使用各种化学毒剂,致使大约2万名伊朗军人和平民死于非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1987年1月16日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附近,伊朗士兵戴着防毒面具以防备萨达姆军队的芥子气攻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饱受伊拉克毒气战的侵害,但当时的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却严令禁止本国研发和使用化武,他曾明确表示,“如果我们生产化学武器,我和萨达姆还有什么区别?”或许,正是由于伊朗方面的克制,才避免了两伊战争演变成类似一战那样残酷的毒气杀人竞赛。图为身穿防化服参加阅兵的伊朗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88年3月16日,也即两伊战争的最后阶段,当天清晨,伊拉克北部战线附近库尔德人聚居的哈莱卜杰小城突遭芥子气炸弹袭击,导致5000余平民死亡,上万人受伤。图为堆积如山的死难平民尸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有关这次惨案的真相,各方一直众说纷纭,既有人说系萨达姆军队所为,也有观点认为是伊朗军队干的。图为哈莱卜杰城中被毒气杀死的库尔德平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张著名的图片同样摄于哈莱卜杰惨案现场,图中的一对父子最终没能逃脱芥子气的魔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两伊残酷毒气战和哈莱卜杰惨案的发生,让西方国家对伊拉克的化武攻击能力颇为担忧。图为1991年1月“沙漠风暴”作战行动期间,2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身着防护服持枪警戒。当时,外界普遍猜测萨达姆会用化武攻击多国部队,但实施再次证明,一战以后,再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对具备同等报复能力的对手发动毒气战,哪怕其领导人多么不可一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半个世纪前曾对别国大肆使用化武的日本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过敏竟然也会成为毒气战的受害者。图为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毒气事件现场。此次由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发动的恐怖袭击,共造成13人死亡,至少5510人受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发生后,穿戴有全套防化服的日本警察对奥姆真理教总部进行搜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进入新世纪后,毒气战的魔影依然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特别是2011年叙利亚内战后,有关交战各方可能使用化武的消息就屡见不鲜。图为戴着防毒面具的叙利亚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外媒公布的2013年叙利亚大马士革化武袭击事件示意图。此次袭击造成至少4000人伤亡,其中包括许多儿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中的受害儿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弹指一挥间,毒气战已走过百年。然而,这无形的恶魔究竟何时才能远离人类,却始终没有答案。或许,正如“枪不杀人,人杀人”一样,真正的恶魔并非毒气,而是……你懂的。
(2015-04-27 07:21:10)
【延伸阅读】以身许国!二战中那些无畏的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游击队是在敌统治区、敌占领区、接敌区,以分散、流动、袭击的作战方法打击敌人的一种非正规的武装组织。游击队更多的具有一种悲壮色彩——四面皆敌、没有物资没有支援,这是卫国御辱的最后一种手段,反应出的是一种宁死不屈的气节。二战期间,遭到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山河涌现了大批坚持战斗的游击队,他们毫无畏惧,他们不知疲倦,他们代表各自国家各自民族最引以为傲的品质,下面我们这组图集展现的就是这一群体在二战中的英勇表现。图为1943年7月1日,在列宁格勒拍摄的苏联游击队。年长者与年幼者都投入到了国家救亡战争,这个画面冲击让一个国家的不屈意志生动显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无分老幼,无分男女,俗语说让女人远离战争,但是为了抗击侵略,她们毅然拿起枪去战斗。图为二战期间的苏联女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的每一次胜利几乎都离不开苏联游击力量的支援。图为1943年,苏联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近4年的时间里,苏联游击队没有给德国法西斯任何喘息机会,它们的积极活动相当于在德军后方开辟了“第二战场”。图为1942年10月,一个苏联游击队正在做战前准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没有资源没有支持,游击队员只能靠缴获来支持战斗,比之正面战场则更加残酷。图为1943年4月,一个苏联游击队员一边冲锋一边捡起德军的机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四面皆敌的处境以及侵略者的残忍都让游击队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为国捐躯或许就在不遥远的明天。图为1942年,德军正在审讯抓获的苏联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活跃在白俄罗斯的苏联游击队,甚至在优势敌人的围剿中建立了一个“游击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图为苏联游击队,中间是一位小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身处敌占区,苏联游击队大多以小部队形式活动,每支部队一般有几十人的规模。图为苏联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联游击队实施了一系列破坏敌人通信和交通设施的行动,将德军在白俄罗斯境内的铁路运输能力降低了近40%,大大延缓了德国法西斯的推进速度,打乱了敌人囤积物资和集结部队的计划。图为1943年8月,正在破坏德军运输铁路的苏联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联游击队员正在学习使用手榴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艰苦的条件下,游击队战士们在战斗生活中处处体现出了勇敢、友谊和关爱的精神。图为一大一小两个苏联游击队员,画面很是温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游击队员的活动,德军的士气严重受挫。图为苏联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一个法西斯军官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话:“到处都是,森林里,沼泽里,都是复仇者的身影……真糟糕,我再也不想碰到类似的事了。我不能和幽灵作战。现在我正在写日记,恐惧地看着太阳落下……黑夜来临了,我觉得好像从黑暗中听到了什么,一些阴影正向我们逼近,可怕的恐怖正包围着我……”图为二战期间战斗在克里米亚的苏联女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德国占领白俄罗斯的1400多天里,“游击共和国”组建了1000多支游击小队,指挥近40万名战士在白俄罗斯全境展开各类军事行动,还有大约40万当地居民协助了游击运动。图为1943年拍摄的苏联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着1944年7月白俄罗斯全境获得解放,“游击共和国”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的英雄儿女却没有停止战斗,大约18万名游击队员被改编为正规军,伴随着红军西进的洪流,一直打到了柏林。图为苏联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上图左:地雷战。上图右:地道战。下图左:破袭战。下图右:水上游击战。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东北抗日联军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中非常特殊的一支军队,他们最早投入抗日战争,他们所处的环境也是日本侵略者经营已久,他们的危险实无法用言语能表达。图为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之一部。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是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东北抗日游击队队员英勇地打击日本侵略军。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图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民兵在进行军事训练。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东江纵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和坚持华南抗战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主力部队之一。图为东江纵队在战斗中袭击敌人。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反“扫荡”、反“清乡”的斗争中,华北平原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有效的歼敌方法,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狠狠打击了日寇。?图为配合主力屡建奇功的冀中白洋淀民兵游击队打击来犯日军(1944年摄)。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是琼崖纵队出发袭击敌人。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抵抗运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抵抗纳粹德国对法国的占领和维希政权的统治而组织起来的抵抗运动。图为1944年,中间的姑娘是法国抵抗组织的18岁女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抵抗运动的单位主要是武装起来的小组织,他们以游击战方式进行武装对抗,同时发行地下报纸,传递第一手情报,救助落于敌后的盟军士兵和飞行员逃出占区。图为1944年,这位法国抵抗组织的女战士曾抓获25名纳粹分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法国抵抗组织战士正在休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抵抗运动在霸王行动和龙骑兵行动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大西洋壁垒”防御状况和德国国防军动向及序列的军事情报,使得盟军能够在这两次行动之后迅速在法国境内推进。图为1944年8月,法国抵抗组织的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抵抗组织破坏电网、交通设施和通讯设施等活动以抵抗纳粹统治。对于战时乃至战后的法国来说,抵抗运动同时还具有很大的政治和精神意义,它抵抗对法兰西民族的威胁,以行动实现了这一民族的爱国情怀,与通敌的维希政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图为1944年,法国抵抗组织在巴黎设置路障抵抗德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诺曼底和普罗旺斯登陆之后,法国抵抗运动被正式组织为法国内务部队。1944年法国内务部队的人数有近100,000人,在此后得到快速的增长,次月数量便翻番,在同年10月便达到400000人。图为1944年8月的巴黎,法国抵抗组织正在战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德国法西斯占领南斯拉夫后,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开始了4年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图为1944年9月,铁托和其他南斯拉夫游击队高层开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士兵正在排查南斯拉夫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南斯拉夫为了救亡图存几乎是把自己的“种子粮”都拿了出来,很多的孩子和知识分子都拖入战斗。图为1944年拍摄的那斯拉夫游击队,大多队员都是稚气未脱的孩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南斯拉夫女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二战中,南斯拉夫的游击战争是最大的敌后战场,它牵制和消灭了德国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领导的游击队也发展到了80万人。图为南斯拉夫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身处敌人包围的环境里,游击队员们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图为1944年,菲律宾游击队领导人涅韦斯·费尔南德斯向美军展示自己是如何用长刀杀掉日本鬼子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希腊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希腊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8月,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意大利游击队。
(2015-05-06 08:19:00)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