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庆安警察开枪引热议 外国警察咋开枪?

新浪新闻

关注

今天,央视新闻频道公布了黑龙江庆安火车站派出所民警,开枪击毙涉嫌暴力袭警的徐纯合事件的监控视频。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回应称,民警开枪属正当履行职务。事件过去的第10天,公布监控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那么,警察开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我国发生过多少类似的案件?警察开枪以击毙为主,还是击伤为主?各国对于警察开枪执法有什么规定?

(一)警察开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国对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带使用枪支有明确法律规定。早在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正式颁布施行。距今已有20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称,我国对警察使用武器的规定比较详尽,也具有操作性。比如,鸣枪示警后方可开枪,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警察命令或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都应当立即停止对他使用武器。

“警察从1829年建立之初就明确了限制使用武力原则,尽管现在西方警察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但‘最小动用武力论’仍然是警察学最基本的原理。这也是警察和军人最大的区别,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能开枪。”王大伟说,“警察开枪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法律赋予的,必须慎之又慎。”

(二)近年来警察开枪执法案例

男子驾货车街上冲撞群众被击伤

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5月20日14时15分,云南镇雄罗坎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有一名男子驾驶一辆货车在罗坎街上冲撞赶集群众,已造成3名群众受伤。派出所民警接警后立即出警处置,经对该名男子警告无效后,民警依法果断开枪将其击伤。昭通市公安局对有效保护人民群众,果断依法开枪击毙犯罪嫌疑人的民警予以通令表彰。

男子持刀追砍民众砍伤警察被击毙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4年5月30日上午,四川资阳市南津镇刘家场街头发生一起刑事案,一名中年男子手持两把刀乱舞追砍民众,并砍伤两名阻止其行为的警察,被警方依法开枪击毙。

(三)对警察开枪各国都有何规定?

对警察是否配枪的态度、警察何时能开枪的规定,在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其中,英国对警察开枪的限制最严格,除非绝对必要才被允许开枪,而且哪怕是鸣枪示警,事后也必须递交情况说明。相对而言,美国警察虽然限制开枪的规定有六条之多,但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大片”里的火爆场景。

美国:两种情况可开枪 鸣枪示警不允许

●开枪等级:严格

●配枪:可装18发子弹的格洛克半自动手枪,射程远、威力大

在美国,任何人一旦宣誓成为警察,就自动具备了配枪的资格。美国警察是全员配手枪巡逻,即便下班后也被允许携带枪支。一些地方的警察还会在警车内放置大威力的枪支,以备不时之需。

美国是世界上枪支泛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美国司法部统计,全美国民间约有2亿多支枪。犯罪分子非法获得的枪支往往比警察的火力还强大。因此,美国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依法开枪。

但实际上,与好莱坞警匪片中的火爆场景不同的是,美国法律对警察开枪的规定是比较严格的。虽然各个州的具体规定不一,但原则是一致的。

以新泽西州为例,在新泽西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发布的《使用武力守则》中指出,任何情况下,开枪射击都有可能导致预料之外的后果。警员不得随意掏枪指向嫌疑人。

《使用武力守则》规定,警察可以开枪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警员本人或者他人面临紧迫的死亡或者严重伤害的危险;二是严重犯罪的嫌疑人正在脱逃,在脱逃中或者脱逃后可能造成伤害。同时,警员还需确保开枪不会对无辜人员造成伤害。

相反,开枪受限制的情况则多达六种,警员被要求尽量不要开枪,甚至不允许鸣枪示警。

限制警员开枪的情况:

1.有其他不开枪解决问题的方法

2.嫌疑人只造成财产损失

3.嫌疑人只对其本人造成伤害

4.非致命武器也必须在警员或他人的生命安全面临紧迫威胁时才能使用

5.警员不得鸣枪示警,也不得以开枪为形式呼叫支援

6.除非极危急情况,不得从行驶的车辆中开枪,也不得向行驶的车辆射击

英国:只有5%警察可配枪 开枪即要“爆头”

●开枪等级:极严格

●配枪:格洛克半自动手枪

伦敦街头,戴着圆顶帽的警察已经成为一景。与这一形象相配的是,自1892年伦敦警察厅成立以来,除了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伦敦希思罗机场、美国驻英使馆等一些重要场所及周边的执勤和巡逻警察以及反恐特警配备枪支,执行一般日常勤务的警察和街头的巡警是不配备枪支的。

英国警长协会制定的《枪支使用规定》对使用枪支有严格规定,该协会的一份文件显示,英国警察中只有一小部分经过特别训练的警察可以佩戴武器,武装警察只占总警力的5%。普通警察上街巡逻,一般配备一种利用高压电击使目标暂时瘫痪的电击枪。

不过,能够开枪的警察“下手”还是相当凶狠的。据英国《卫报》报道,2001年“9·11”事件后,伦敦警方开始采取一种“一击毙命”的战术,即对自杀性袭击者,不予警告即向头部射击。相比传统的向躯干射击以“消除威胁”的战术,新战术的目的显然是将嫌疑人直接击毙。警方担心,如果嫌疑人是自杀袭击者,向躯干射击有可能会引爆其身上的炸弹。

对开枪的要求:

1.除非绝对必要,且已经没有其他方法,才被允许开枪

2.尽量不要鸣枪示警,以免造成意外伤亡

3.只要开枪,哪怕是鸣枪示警,事后也必须递交情况说明

日本:只允许自卫队、警察、海上保安厅等机构使用枪支

●开枪等级:极严格

●配枪:22毫米口径和38毫米口径的左轮手枪

日本是个对枪支管理非常严格的国家,只允许自卫队、警察、海上保安厅等机构使用枪支,民间不允许持有枪支。

人们时常能在日本街头看到全副武装的警察,他们既有警棍也带枪,不过他们使用枪支的场合较少,以至于有些警察会在关键时刻“忘了自己带着枪”。

2005年,发生了一件令日本警察蒙羞的事情。一名带枪的警察在罪犯的威胁下落荒而逃,碰巧被电视台拍下并在新闻节目中播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内阁会议上怒斥:“真是丢人,这些警员竟然不是开枪制伏罪犯而是逃跑。他们在警校接受的是什么训练?”

枪支使用规定:

1. 用枪指向罪犯起不到威慑作用时,可向天空等安全方向开枪

2. 开枪时,要警告对方“我要开枪了”

3. 警察如果在执行任务中开了枪,要向上级做出详细的报告

德国:有人质时不得开枪不打致命部位

●开枪等级:严格

●配枪:装18发子弹半自动手枪

德国警察开枪要遵循“最小动用武力原则”,尽量使用非致命武器,如网枪、眩晕弹和黏着剂等。

德国警察一旦开枪,会有专门人员在对口头警告情况、开枪理由、目标距离等认定与分析后,形成书面报告并据此处理。

几年前,在法兰克福机场发生的一起误杀案件曾引起德国社会的热烈讨论。机场警察怀疑一名阿拉伯男子为恐怖分子,就喝令他站住,他听不懂德语就一直往候机楼跑,结果被当场击毙。当事警察后来被判了“过失罪”。

开枪前要遵守的规定

1.开枪前必须表明身份

2.在拒捕或者警察受到生命威胁时才可以开枪

3.只能打非致命部位

4.在对方没有武器、已缴械投降,或者有人质时不得开枪

加拿大:警察只有 “防卫”时才可开枪

●开枪等级:较宽松

尽管与美国是近邻,但加拿大对警察使用枪支的限制相对宽松一些。加拿大《警用枪支使用规定》中,对警察使用枪支有细致的要求。

加拿大要求,警察只有在执勤时才可以使用枪支,而且只有在“防卫”时才可开枪。也就是说,对方必须采取了一定的行动威胁到了警察或他人的安全。

不过,加拿大允许警察鸣枪示警,这种做法在美国一些州是被禁止的。此外,加拿大警察还有一项“沉重的使命”——当某一动物严重受伤时,为了避免它遭受更多的痛苦,警察可以出于人道的目的,“开枪为它送行”。

可以开枪的情况

1.防卫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执行拘捕危险分子的过程中

3.击毙危险的动物,或者对严重受伤的动物施以“人道毁灭”

4.出于重要的目的,发出警报或呼叫支援

5.在确信不会伤害无辜人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局势发展到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受伤,对某人发出警告

巴西:发现嫌疑人携带武器犯罪即可开枪

●开枪等级:宽松

●配枪:40毫米口径自动手枪

巴西是世界上枪杀案件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每年大约有3.9万人死于枪杀。

巴西的法律允许公民持有枪支,但不允许公民携带枪支上街或去公共场合。

《环球时报》曾报道称,巴西的联邦警察和州警察一般都佩枪执勤,城镇警察一般不携带武器。而为了实现既可制服犯罪嫌疑人,又可避免开枪造成犯罪嫌疑人当场死亡的目的,巴西警方正在研制激光手枪。

报道称,巴西警察开枪的条件是相当宽松的,不过,《巴西警察条例》也对警察开枪的前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可以开枪的情况

1.嫌疑人携带武器进行犯罪活动

2.犯罪嫌疑人拒捕

3.警察必须进行自卫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热门评论

undefined

抢沙发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6523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