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接受学生送"跳蛋" 新媒:中国人不再谈性色变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5月13日报道 新媒称,中国人的性观念和意识有多开放?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一位即将毕业的男学生给多位老师送上“跳蛋”,而老师们据说都坦然大方地接受。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13日报道,“跳蛋”类似振动器,是一种时下流行情趣用品,而送礼给老师的毕业生是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好学生送情趣用品,这样的组合多少让人有点意外。但据《羊城晚报》报道,这位叫黎昊的男生表示,老师虽然多少有点尴尬,在短暂的惊讶过后仍表示,“很惊喜,很喜欢”。
来自广东惠州的黎昊学的是工业设计,大三时曾获得有着工业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红点奖”,他还特地在送给老师的跳蛋上附加卡通造型的鸭子。黎昊说,这款鸭子造型的跳蛋是他设计研发的一个作品,其中包含了老师多年来的教导。
他还介绍说:“它本身的设计理念就是‘去性化’的,造型外观不色情不恶俗,既可以做跳蛋,也可以做按摩器,做自动旋转的小玩具和摆设品,它本身就是定位于礼品的,是为了表达亲密情感而专门设计的,是特别的礼,送给特别的你。”
报道引述一位老师说,“我们对黎昊同学平时就很了解,大家都放得开,知道其中肯定不存在恶意,而且这种新颖的方式也说明了学生思维活跃,不拘一格,是艺术人才该有的特质。”
男生给老师送上情趣用品没令老师不高兴,倒是这另类之举引发网络舆论诸多争议。在新浪微博上,有人苛责,“这是有没有礼义廉耻的事情”,并称真正的性教育开放是降低少女未婚先孕人流比例,让青少年对性有正确认识,“而不是从此学生都送跳蛋给老师”。
但也有网民力挺男生说,“真的很用心,如果我是老师也会接受”。也有很多人声称:“不知道什么是跳蛋,还以为是跳蚤”;另有人反问:“这不属于性骚扰吗?”
《羊城晚报》引述中国知名性学专家李银河说,“这事儿还挺可乐的”。她认为,学生的行为还是很正面的,“没有什么不合适”,并判断以后这或许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等做这样事情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就不会有像今天这样大的反应”。
但李银河也指出,现在中国性教育的推广还是困难重重。她透露,山东有一所学校正在开展性教育的普及活动,培训了一些老师,但却遭到有关部门的查处和抵制,李银河说,教育部现在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各地还在编课本,都是刚刚起步,“肯定还需要一个过程”。
接受访问的广东成人用品市场总经理李继红也认为,学生给老师送跳蛋其实无妨,“想必学生也是出于一种好意”,老师是已婚或未婚都好,都会有性需求,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性观念不断转变,“人们会慢慢地接受这些,不会一谈性就色变”。
李继红说,她接触过的一些老年人因为各种原因,比如丧偶或女方性欲已下降,男方还有性欲,他们的亲属也会帮父亲购买充气娃娃等成人玩具,另外也有不少年轻人会互赠情趣用品。
《羊城晚报》也引述深圳市众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清送说,目前中国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中国情趣用品市场的主体消费者,很大一部分就是大学生群体,其中用作送礼的比例也不小。
新浪科技上个月曾报道,成人用品IMTOY创始人王光辉表示,中国成人市场已经超过千亿人民币级别,其中80%以上来自电商,淘宝每个月成人用品销量更是以60%的速度在增长。报道称,由于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状况,中国已经超越欧美、日本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消费国,使用人群分布主要集中于二十出头和四五十岁人群。
在福建漳州就读大学三年级的吴同学告诉本报,大学同学都有基本的性知识,但主要不是课堂上学的,“是看时尚杂志学来的”,女同学之间不会刻意触碰性的话题,“男生可能会谈得比较多”。
她也说,宿舍里肯定有男女学生发生性行为,但同学之间不会去谈论,情人节或大节日时候,也会看到很多男生跑到女生宿舍留下示爱、点蜡烛什么的,然后被保安赶走。不过,在送礼方面,男生普遍会送女生鲜花和小礼物,“还没有开放到随便给女生送情趣用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情趣用品商店(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美报称中国人在性生活上越发具有冒险精神
参考消息网3月21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著名性学家李银河1989年曾做过一项著名调查显示,1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有婚前性行为。如今,数据显示这个数字大约是71%。作家张丽佳说:“中国人在性生活上越发具有冒险精神。”她即将问世的小说《莲花》就着眼于现代中国社会的卖淫问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16日报道,张丽佳是在3月15日的北京书虫文化节与一群年轻读者对话时发出此番言论的。与她共同出席的还有《小皇帝与拜金女》的作者Jemimah Steinfeld,该书主要描绘了中国的性现状和青年文化。因执笔讲述18世纪西方性革命的《性起源》一书而被堪称为“性学界的霍金”的作家Faramerz Dabhoiwala也出席了活动。
张丽佳说:“中国女人小心翼翼地解开保守的外衣也不过才几十年的时间。”她指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女人才开始讲究化妆,穿较短的裙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公车上接吻的画面也只能在外国电影里看到。”她说。
报道说,在今天的中国,性可谓无处不在,从遍布北京每个角落的成人用品店到年轻一代创业人的新观念。就像Steinfeld女士所做的采访中显示的那样,年轻创业人希望从外国进口高质量的性玩具,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性玩具瑕疵不少。“这也许是条艰难之路,虽说大多数性玩具是中国制造且出口世界。”张丽佳补充说。
据有关性话题的讨论指出,中国的性革命是喜忧参半的:北京有望通过第一部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乳沟被禁止在中国电视上出现;路边成人用品店最受欢迎的商品成了处女膜修复包;“二奶”在大多数文化的性发展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也不可避免……“这是最大的公开秘密。”Steinfeld女士说。
报道说,“二奶”作为当今中国对情妇的称呼,与商业活动密切联系。张丽佳说,因为拥有多个情妇是商人实力的标志。“反腐”运动对“包二奶”影响不小,商人只好抛弃他们其中五个二奶。”资深中国问题观察员David Moser开玩笑说。
报道说,从离婚率上升到妇女越来越渴望穿高端贴身内衣这些现象来看,中国的性革命区别于其他国家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妇女要求平等的速度更快。他还说:“相比印度和中东地区的女性而言,中国妇女的地位和权力更高。”
说到这的时候,一位年轻的中国女性观众站起来说:“有的女人找情人也只是为了玩玩。在中国,雇男妓比找妓女更贵,因为他们有更多工作要做。”(编译/寇莱昂)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03-21 00:34:01)
【延伸阅读】美国作家眼中的中国性观念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记者杜杰)中国的性观念已从文革时期的禁忌,变得愈发开放,然而这种转变并非简单地复制上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的性革命。《红门背后:性在中国》的作者理查德·伯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性观念的演变和西方的性革命不尽相同。西方强调完全的自我表达,但目前中国对性的态度有点模棱两可。”伯格说。
在伯格看来,美国的性革命是在反对“越战”的背景下兴起的,包含更广泛的人身自由,即“做自己想做的事”。中国当代的性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性文化过度禁锢的一种放松,仍在一些传统观念之间摇摆不定。
他说:“夏天走在中国的大街上看着行人的性感服装,你或许觉得置身巴黎。但一些社会现象、社会观念又与之相左。”
这位曾在中国居住了八年的美国人注意到,在中国,一些女人仍然赶在结婚之前,把处女膜修补上;女人到了30岁要是还没有结婚或者没有男朋友,就担心甩不掉“剩女”之名。
这些性观念的形成与儒家思想密不可分。儒家强调孝道,正所谓“百行孝为先”,而其中传宗接代的意义尤为重大,“子也者,亲之后也。”即使在当下,看着子女成家立业、传宗接代仍然是许多中国父母心里的头等大事。
尽管如此,伯格坚持将目前中国性观念的转变比喻为一场“革命”。他说:“这主要是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中国所谓‘无性社会’相比。”那时候,男女穿着性别特征不明显的衣服,双方在公共场合手拉手都难以想象,更别说公开谈论性。随着改革开放,“遮羞布”逐渐拉开,性不再是禁忌。
目前,中国约有20余万成人用品商店,许多大城市也有了同性恋酒吧。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0年所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未婚青少年中,约有60%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
而同一份报告也指出,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仅有1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艾滋病预防知识。
对于当前的中国的性问题,伯格表示性教育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他说:“性教育在中国更像是生殖原理教育,常常和生物课,解剖学联系在一起。但是对于性责任,性病防治以及女性的自我保护等方面解释得还不够。”
伯格认为中国性观念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太可能会出现倒退,性观念的转变也能够让人们更加正确地对待性问题。他相信:“‘性’福也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2013-05-07 14:56:53)
(原标题:老师接受学生送"跳蛋" 新媒:中国人不再谈性色变)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