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外媒评李彦杀夫案:确保社会稳定与执法难平衡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 外媒称,2010年,遭受家暴的妇女李彦杀夫一案曾引起全球关注。上月底,在李彦于重审中被改判死缓后三天,法官冯威(音)的工作尚未结束。他仍须确保社会稳定。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6日报道,李彦的律师万淼焱说,4月27日,即法院宣布改判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该案重审法官冯威打电话给李彦的弟弟李德怀(音)。

李德怀关机了。冯威法官只好打电话给万淼焱,请求她代表自己给李德怀“做工作”。冯威坦白地对她说:“让李德怀去死者家属那里,再次就杀人事件道歉。通过这一方式,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做好维持稳定的工作。”

李彦用残忍手段杀害对其实施家暴的丈夫,并分尸抛尸,尽管死者家属多年来一直强烈要求对她判处死刑,但她还有可能保全性命,李彦案将写入中国的法制史。为缓和公众舆论,避免社会混乱,中国的法院通常会满足受害人家属要求判死刑的愿望,法律学者称这一现象为“刑事民粹主义”。

在审理此案时,法官的压力非常大。

香港法学界人士苏珊·芬德说,中国的家庭暴力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由于认识到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首次承认正当防卫是合理的,而防卫过当的可以从轻量刑。

此外,该案还存在国际压力。去年6月,联合国对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将此案发回重审的决定表示欢迎。国际媒体也高度关注案件的重审工作。不仅是李彦,包括法官和中国都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香港大学法律学教授傅华伶写道,在中国,“一个弱小的法庭必须面对强大的公众舆论”。

钱往往能解决问题。赔偿受害人家属或许能平息他们的死刑要求。但在李彦案中,死者家属拒绝获得赔偿金,而是希望她被判处死刑。

李彦的支持者——主要是中国的女权主义者和律师——认为重审的判决结果仍然太重。万淼焱说:“我输了。”

此前很多人猜测在重审中李彦可能被判有期徒刑15年,称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等部门颁布了对此类案件宽大处理的原则。芬德说:“这一宽大处理的消息没有传达到基层法院吗?”

当然传达到了。但法官在确保社会稳定的政治要求与执法之间面临艰难的平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延伸阅读】美媒:超九成遭家暴中国女性隐忍 嫁到西方也一样

参考消息网3月22日报道 外媒称,联合国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在中国超过九成的遭受家暴的女性都对自己的经历难以启齿。这种集体性的沉默既可以归结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压制,也源于法律的缺失。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3月20日以《在中国,家暴不再是“家务事”》为题报道称,北京的民间公益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络”的共同发起人冯媛说,反家暴法在中国的推进所遭遇的阻力还是很大的,这种阻力首先是中国社会对家暴行为的容忍度相对较高。

她说:“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施暴,好像自己周边也没有人有严重的暴力,就觉得这个问题不严重。那么其实在我们看来,这种态度恰恰是非常大的阻力。因为家庭暴力它之所以存续,它之所以让很多悲剧酿成,就是因为很多人就觉得自己不施暴,那好像就没事儿了。而这种态度就造成了对暴力的漠视,对暴力的否认,甚至有时候对有一些暴力的容忍。”

其次,是立法者和决策者对家暴行为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从我有限的接触当中,我觉得他们(立法者)正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基本原则上,他们觉得是应该反对家庭暴力,但是在具体的就是要有多大力度、多大范围上多机构的来干预家暴问题,觉得在观点上还是存在一些差距。”

华盛顿反家暴权益组织DC SAFE的工作人员杰西卡·崔丝曾在中国的湖南省教书。她说,那个时候就有女学生向她倾诉遭遇家暴的经历,表达对中国家暴处理体系的无奈。

她说:“我教成人英文的时候,我记得有两个女生对我说,她们有家庭暴力的问题。可是不是她的老公,是她的婆婆,所以她们有婆媳的问题。是肢体暴力,也是精神暴力。她们没有办法找到帮助,因为没有公司会帮她们。她们知道我是一个社会工作者,所以她们问我‘如果我在美国,碰到这种问题可以获得帮助?’我说可以,因为美国的法律不一样。可是她们说在中国没有办法。”

杰西卡介绍说,美国的许多非营利组织都和警方、法院有合作。比如她所在的组织就在法院设有办公室,每周一到周五会有工作人员为遭受家暴的女性提供帮助。她认为这种多机构的协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她说:“我认为即使中国出台了反家暴法,也需要有人来为家暴受害者们提供信息,告知他们所拥有的权利。有时候受害者到警察局求助,警察不会帮助他们。那么他们下一步可以做的就是打电话给其他可以提供帮助的人。”

杰西卡还谈到,相对于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在美国的中国女性在遭遇家暴的时候很少求助,或者是忍耐多年后才会开始寻求帮助。

她说:“我们帮助的大部分华裔女性都是已经结婚多年的,有很多结婚约十年的。这和美裔的受害者有很大不同。大多数美裔受害者都是没有结婚的,所以她们是处于约会暴力的情况。但是华裔受害者已经结婚多年,还有孩子。那么我们对华裔受害者说得最多的就是她们是否希望申请孩子的抚养权。”

报道称,“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思想在中国社会可谓根深蒂固,即使是漂洋过海嫁到西方的中国女性也难以立刻转变观念。中国反家暴法的出台或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为遭遇家暴的女性撑起一把保护伞,而真正杜绝家暴行为的出现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03-22 00:30:00)

【延伸阅读】美报:中国拟出台反家暴法 为中国女性撑腰

参考消息网3月8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有望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反家庭暴力法。酝酿多年的这一成果应该在很大程度上感谢两个备受关注且截然不同的故事。正是两名被虐女性的痛苦经历引发了大讨论。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3月6日报道,两位女性最初都求助于警方,但都遭到了拒绝。两人都被告知她们的情况属于“家务事”,最好在家里解决。然而从那时起,两人的故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报道说,一位是中国名人李阳的美籍妻子李金,她没有就这么算了:李金赢得了公众的支持,最终打赢了备受关注的离婚官司。

另一位是中国普通妇女李彦,她默默抗争,最终走上极端,杀死丈夫,被判处死刑。只是在成为死囚以后,她才为大众所知。

报道说,美国人李金和不那么幸运的李彦只是许许多多家暴受害者中的两个,但两人的案子引起了公众的兴趣,于是为中国起草相关法律创造了条件。新法将规定新的保护措施,保护包括儿童在内的家暴受害人,并授权相关当局采取相应行动。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4日对记者说:“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隐痛,应该说,所有的现代政府都应该面对这个问题。实际上讨论(这部法律)的过程就是传播正能量、传播这方面知识的过程。”

调查显示,大约25%到40%的中国女性遭受过家暴,这一比例和其他国家差不多,比如美国就在25%左右。但中国的数据仍然不够全面,相关报道也很少:有数据显示,实际比例很可能还要高,尤其在农村。

但警察往往不愿介入,很少有男性被起诉,家暴也很少被认定为离婚的理由。

北京这座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几乎没有反家庭暴力救助机构,全国其他地方也缺少真正有效的反家暴机构。

但改变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2001年审议并通过的婚姻法修正案首次将有关禁止家庭暴力的条款写入。

报道说,新的反家暴法草案为受害人寻求赔偿和保护提供了途径,包括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草案还要求地方政府建立更多反家暴庇护中心。

也有批评人士认为,新法草案没有将婚内强奸列为违法行为,而且过多强调警方的处置责任,对卫生和社会服务领域重视不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03-08 13:26:00)

【延伸阅读】因无法忍受家暴 妻子痛杀丈夫被温州法院判刑五年图为:杀害丈夫的姚某在庭审时痛哭流涕。 唐克龙 摄

中新网温州3月5日电 (记者 张茵 通讯员 温宣)因丈夫方某一直与他人有染并对自己多次实施家暴,妻子姚某被逼无奈对方某痛下杀手。今天上午(3月5日),温州中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姚某杀夫一案,这是一起因家庭暴力导致妻子杀害丈夫的重大刑事案件。庭审从早上一直延续到下午,经过合议庭合议后,作出当庭判决,姚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方某和姚某均来自江西上饶,在温州某鞋厂务工。据公诉机关指控,案发前,被告人姚某和被害人方某系夫妻关系并育有四个子女。但自从2013年方某开始有外遇之后便对姚某实施多次家暴,并与在案发前一天还向其提出离婚,要求自己承担抚养子女责任等事由。

2014年8月17日凌晨,姚某忍无可忍之下便在浙江省温州市某鞋厂三楼员工宿舍内持铁棍猛击方某头部数下,又持菜刀实施割颈,致其当场死亡。案发后姚某向公安机关投案。

公诉机关认为,姚某因受家庭暴力,故意杀人,致人死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庭上,姚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予以承认,“是事实。我不是故意的,是被逼的,迫不得已才杀了他。”

同时,姚某交代了自己遭受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家暴行为,丈夫方某在2013年有外遇后,对她变本加厉。“2013年12月30日,方某在棋牌室接到第三者的微信,被我戳穿了,他直接拿开水泼过来,之后抓起我的头发撞倒地上。头上撞了个大包,到现在还有。”

虽然遭受拳打脚踢,在法庭上,姚某却表示“从来没有想过报警,觉得是家庭内部问题。”出庭作证的两位亲友也表示“是夫妻之间的事,没有想过报警”。

据了解,该案也是2015年3月2日最高法院联合最高检、公安部和司法部出台《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刑事案件的意见》后,宣判的首例涉家暴重大刑事案件。(完)

(2015-03-05 21:07:31)

(原标题:外媒评李彦杀夫案:确保社会稳定与执法难平衡)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