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树高效栽培 科学选种是关键

南方日报
春回大地,草木萌动,南国的四月,迎来了一年中沉香树种植的黄金时期,沉香苗木成活率最高可达95%以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道出了种子的重要性。沉香树的推广种植,选种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沉香苗木种植须从有一定树龄的优质母树上采集种子,经过优选之后育苗,苗木培育出来后还需要不断精选淘汰,甚至还要一年后在野外炼过,才能大规模种植。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选种方法,才能提高沉香种子的发芽率,降低沉香种植成本,更重要的是能从源头上保证苗木的质量。否则,香农一旦“中招”,后果难以想象:投资者可能过了十年才发现上当,但巨额的投资已经打了水漂。因此,香农在选择种苗时,需要格外擦亮眼睛。
1
人工种植推动沉香产业繁荣
在古代,中国沉香树资源曾十分丰富。宋《本草衍义》记载,“沉香木,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交干连枝,冈岭相接,千里不绝”。
自古以来,沉香被视作一种名贵香料和中药材,在宋代已经有“一两沉香一两金”的说法。现代技术则进一步“挖潜”,还可以延伸出沉香茶、沉香酒等产业链。
沉香树高5米—10米,多生于山地雨林或半常绿季雨林中,我国沉香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一般生长于海拔400米以下,在海南可达海拔1000米;广东省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成为了适合沉香树生长的地方,于是也有“中国沉香之乡”的美称。
近年来,由于沉香树自然繁殖率低、人为掠夺式砍伐等原因,国产沉香产量严重不足,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供需矛盾突出。意识到沉香的市场价值后,不仅是香农,沉香产区的地方政府也加入到沉香产业争夺战中,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沉香产业。
如电白区政府为充分发挥该区得天独厚的沉香资源优势,扩大沉香基地建设规模,出台了《电白区沉香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至2016年,全区沉香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同时还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沉香业逐渐成为了电白林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东莞市,莞香树种植面积大约1.6万亩,数量大约超过80万株。其中,东莞植物园收集了海南、广西、云南、广东等地31个沉香树品种,每年可为市场提供莞香幼苗3万多株。
有业内人士表示,鼓励和推广人工种植沉香,是打破沉香“天价”标签,让沉香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不过人工种植沉香,有一个较长的结香期,引导沉香市场规范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符合沉香的生长规律,耐得住市场寂寞,不能急功近利,以次充好。
2
出产优质苗木选种是第一步
沉香树最终能否结香,取决于多种因素,从沉香种子、种苗的选择到后期维护以及结香技术等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其中沉香的种子、种苗的选择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据专家介绍,一株经过优选优育过的种苗拥有茂密的根系和良好的生长特性,规模化种植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和抗病虫害,到达结香期后也能有更好的表现。
不过,沉香种植苗木要求非常严格,必须从有一定树龄的优质母树上采集种子,经过优选之后育苗,然后不断精选淘汰,一年后在野外炼过的苗,才能大规模种植。
目前,野生白木香资源破坏严重,大树日益减少,优良采种母树更是奇缺,许多白木香树种植的种子,多是随意采集而来,种子质量和种子的遗传品质没有保障。尽管根据一些地方出台的苗木管理相关规定,凡是进入市场的种苗,必须有林业部门专门颁发的许可证,以便追溯其母本资源,这样才是符合科学标准的。但在沉香产业诱人的利益驱使下,个别苗圃将不合标准的种子拿来大量育苗,直接导致其树种的严重先天不足和资源退化。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苗圃没有进行良种选育,种苗在苗圃里由于肥水充足,长势还不错,但出圃种植后,很快就表现出各种不良症状,出现分叉多、从枝、长不大等现象。如果香农一旦“中招”,后果难以想象:投资者可能过了十年才发现上当,但巨额的投资已经打了水漂。因此,香农在选择种苗时,需要格外擦亮眼睛。
选择可靠的种源,有必要追溯其母树来源。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东莞清溪镇的莞香园,保存了迄今为止东莞最大、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野生莞香群落。根据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秉滔的调查,这片莞香林是野生莞香最集中的分布区。
这里现存天然野生莞香1万余株,其中株龄在200年左右、胸径在65公分以上的古树2株,其他百年以上的大树约100株,50年以上大树约400株,低于百年的中龄莞香树2000余株,小、幼树万株以上。罕见的野生莞香群落为沉香树留存了珍贵的“火种”,保证了沉香树种子的品质。
3
良种选育首先考虑遗传基因
针对当前国内白木香良种选育工作薄弱、苗木生产粗放、优质苗木无法大规模生产、造林后植株分化严重等现状,有专家表示,必须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良种选育工作。
据专家介绍,良种选育工作首先要考虑遗传基因,也就是选择白木香种子中的“高富帅”。种源基因好,其子代的表现性状就好。良种选育工作主要包括建设白木香采种母树林及选树、选种、选苗等工作。选苗主要是指选择采种母树,标准主要是选择“高、大、直”的壮龄树,树龄一般在10年以上,最好是在优良林中选择优良单株或优良类型单株。
选种的标准是选择“成熟、饱满、大粒、无病虫害”的种子;选苗的标准是选择“高、粗、壮、健康”的苗木。此外,建立优良采穗圃,开展扦插育苗也是良种选育工作的一种方法。
让香民感到欣慰的是,如今,沉香树繁殖技术难题正不断被攻克,沉香树种植的福利能够更多惠泽于民。莞香园就聘请了南昌大学、华南农大专家开展研究,组建莞香培育繁殖基地。目前,莞香园内还建有占地3000平方米的科研实验楼,占地800平方米的科普展示区,展示莞香的种植和采集工艺。
在珍贵树种的培育和栽植过程中,仅靠种植者的“单打独斗”还是不够的,对此,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相关规定,让种植者吃下“定心丸”。以肇庆为例,2008年该市筹建的国家级“珍贵树种良种选育与扩繁基地(中心)”,是占地面积过千亩,集珍贵树种科研、生产、推广及服务于一身的高科技基地,当中包含印度檀香、降香黄檀、土沉香等20多个价值高的品种。并派出技术人员,到种植专业户、农户指导种植,免费送珍贵树苗下乡。此后,肇庆市先后在各县(市、区)建设了10个千亩珍贵树种示范基地,并与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1万亩优良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
此外,在种苗培育方面,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也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科研人员,历经几代专家共同努力,对沉香种苗进行优选优育,仅在2012年,该所就培育苗株200多万株,2013年更是狂飙增至500多万株。
方法论
贮藏方法得当可
提高种子发芽率
土沉香,又名牙香树、白木香、女儿香。白木香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也是我国生产中药沉香的重要植物资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不过,其种子的发芽率很难控制,部分地方生产上采用随采随播的方式。如果贮存方法不对,种子将很快丧失发芽的能力。
果实成熟度达八成即可采种
白木香种子最好是在果实刚刚成熟时就马上组织人员采种。过早采种,种子未成熟;过迟采种,果实开裂种子掉落后不易采集或发芽率不高,因此确定采种期非常重要。
白木香果熟期大约在每年的6至8月份,但有些地方的树木由于气候原因,果熟期延迟到9月份。白木香果实成熟的特征是蒴果果皮颜色由青绿色转变为黄色,此时即可采种。种子未成熟时表皮为白色,成熟后表皮呈黑褐色,在实际工作中,果实成熟度达到八成就可以采种了。
果实及早处理避免种子霉变
白木香果实采收回来后,必须及时处理以免果实或种子发热、发霉变质。可将采收回来的果实立即摊开置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板上微晒或风吹,让果实快速失水开裂,然后,除去果瓣,收集种子;也可以组织人员,手工剥开果瓣取出种子。种子处理出来后再进行净种处理。净种也叫种子精选,一般采用手工挑选的方法来清除种子中的各类夹杂物,如果瓣、果柄、枝叶、瘪粒、石块、土粒、废种子等,以提高种子纯度,利于储藏和播种。
白木香新鲜成熟的果实经处理后一般出油率约20%,每千克新鲜种子大约3000粒,种子富含油脂,含油率高达70%以上,出油率高达50%以上,可用于制造肥皂、润发油和鞣皮革用油等,油粕还是很好的肥料。
种子处理后应尽快播种或贮藏
白木香种子无休眠期,具有较好的初始萌芽能力。其新鲜种子的发芽率在96%以上。白木香种子处理好后,为了确保种子发芽率不降低,应尽快播种或采取有效的贮藏方法储藏,否则,种子容易发霉变质。
白木香种子脱离果壳后,很容易丧失发芽力,在常温下,自然置放5天后,发芽率呈直线下降,10天后,几乎没有发芽力。因此,如果贮存方法不对,种子将很快丧失发芽力。
常见的贮藏方法有:
带果壳贮藏:如果保存时间较短或短距离运输时,可采用带果壳保存方法,即果实采收后,置放于纱网袋中保存或运输,这样可确保种子新鲜,7天内发芽率不下降。
湿沙贮藏:种子处理出来后,如果不及时播种,可混湿沙贮藏,采用一层沙盖一层种子的方法贮藏种子,为了避免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发芽,注意沙子的湿度要适宜,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用这种方法贮藏白木香种子,1个月内种子发芽率不下降。
低温贮藏:白木香种子保存的方法最好是采用低温贮藏,在5℃时种子保存的时间较长,可达135天,贮藏时,种子所处环境的湿度范围保持在35%-54%之间,种子的含水量控制在8%左右为宜。如有条件者,可采用超低温贮藏,即采用液氮贮藏(-196℃贮藏)。
有关技术资料表明,白木香种子含水量控制在7%左右时,使用液氮速冻贮藏,种子可以长期保存且发芽率不下降,为白木香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
■人物访谈
广东省沉香协会副会长王启成
沉香鉴定应摆脱“泰斗依赖”模式
沉香产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为市民接触和了解沉香提供了机会。作为沉香入行仅4年的“后起之秀”,广东省沉香协会副会长、福瑞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启成,与沉香的结缘,源于公司经营名贵木材、家具。在他看来,沉香之于家具,即是软装之于硬装。
在谈及沉香发展现状时,王启成认为,目前沉香鉴定仍依赖于收藏界“泰斗”的评价,而这种评价较为主观,应有赖于出台行业标准。“我们很乐于看到,包括广东省沉香协会以及市级沉香协会,已经意识到这点,并在推动行业标准上达成了一定共识。”
笔者:您与沉香有什么样的渊源?
王启成:沉香是很容易与人亲近的,很多人把沉香用作装饰品,或者在放松心情的时候品香。我结识沉香,是因为我从事的是高端家具设计,选用名贵木材,尤其注重创意设计、传统文化的融合,这样才能整合出典雅优美的作品。沉香与香具、家具设计、软装设计等联系非常紧密,沉香就是一个很好的软装产品。家具的硬装和软装二者缺一不可,而如果能融入香文化,更加可以传达家具的唯美。
同样,如果产品设计与沉香文化结合,将会承载一种高端设计的理念。产品的设计者很可能出身工艺之家、高端工艺造材大师之家,了解沉香,可以汇聚更多志同道合者。沉香甚至可以作为另一个侧面来了解企业文化。
笔者:您如何评价沉香产业的前景?
王启成:在我接触沉香行业的四年时间中,沉香价格已经从最顶峰逐渐回归到比较亲民化的水平。沉香价格的回归过程,也是一个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大家消费沉香也更加理性。很多人对沉香的态度,从以前的追捧、跟风、“别人有我也要有”,转变为对市场价值的理性衡量。
不少把玩沉香的人,将沉香当做珍贵的礼品,甚至将其当做珠宝一样的饰品。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体现出沉香的流通价值。
笔者:您认为可从哪些方面普及沉香文化?
王启成:接触沉香,很多人最早是从国外寻香,因为国内的香产量不足,后来就对国外沉香产生依赖,现在国外沉香也很紧缺,这对收藏来说很有空间,但是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才能显示出收藏价值。
普及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香道文化,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沉香,必须依赖香文化的传播。沉香的市场价值真正显示出来了,才能更好地保护沉香。
笔者:沉香文化行业发展面临着什么样的瓶颈?
王启成: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行业标准的缺失。沉香产品的衡量自说自话,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很多人对沉香的鉴别仍依赖于收藏界的泰斗、老前辈、老大哥,大家可能会因为他收藏多而追捧他。他们的存在,让刚加入沉香行业的人不至于太迷茫,但这依然停留在“人治”时代,泰斗评价模式非常主观,实际上,同样一个沉香产品,与多个收藏界泰斗交流,得到的结果也非常不同。
行业鉴定标准需要清晰界定,需要可信赖的专业鉴定机构。不过现在省、市成立了自己的沉香协会,依托协会,沉香产品流通会更有保障,也能让更多人了解沉香。
《沉香周刊》由南方日报社与广东省沉香协会主办
总指挥:张东明 王更辉 刘东晓总策划:王垂林 刘海燕
总统筹:郎国华 陈志 谭仕龙 张翼飞
执行:袁 丁陈丽芳 刘阳 龚益民 郁石 刘艳辉
陈明环 钟浩明 王瑜 潘航 郜小平
撰文:郜小平 编辑统筹:李劲
图片由广东省沉香协会提供
(原标题:沉香树高效栽培 科学选种是关键)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