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中华百家姓之起源故事》第五站走进河南鲁山

山西新闻网

关注

——昭平湖畔探刘累陵寝,尧山脚下听赵姓传奇!

“一湖出平峡,万源聚山川。”在今天的河南省鲁山县境内,有一处山水相依、风光秀丽的昭平湖。冬日的昭平湖,氤氲弥散在山谷间,恬静的犹如一个少女。在湖的中心,刘氏祖庭邱公城岛随湖水时隐时现,岛上散落着史前、夏商、周汉时期的文物,有“中原文物宝藏之美誉”。湖东岸的刘姓始祖刘累墓地庄严肃穆,刘秀拜祖招兵台雄伟壮观;气势宏伟的拦河大坝,绚丽多姿的平湖美景,令人叹为观止。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自然风光的绚丽迷人,在这里汇聚,使这里地灵人杰。2015年1月14日,《中华百家姓之起源故事》摄制组采风行走进河南鲁山,听刘累的传奇故事,看刘累的古迹遗存。刘松林是平顶山刘氏文化研究会的主席,关于先祖刘累的故事从他娓娓道来的讲解中,让人觉得神奇而又触手可及。

刘姓是中华第四大姓,目前约有8000余万人。“天下刘氏,根在鲁山。”鲁山县是世界刘氏的发祥地。刘始祖刘累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养龙获御龙氏,是《左传》等史料记载的“中华姓氏第一名人”, 传至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的朝代。

昭平湖的东岸,有一座“刘累陵园”,其墓主人刘累,被天下的刘姓人尊为共祖。据记载,刘累是帝尧陶唐氏的后裔,因为尧姓祁,所以刘氏又称“祁姓刘氏”。河南鲁山县境内的尧山,便是因刘累在此祭拜祖先尧帝而得名。《左传》、《世本》、《竹书纪年》、《史记·夏本纪》等古籍均记载,刘累生活在夏朝晚期,他出生时,两手掌中各有一个特殊的纹饰,看上去分别是“刘”“累”二字。其家人认为这是上天的某种预兆,便把这个新生儿取名为“刘累”。不少存留至今的刘氏家谱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刘累以御龙,训龙著称,传说曾受命为孔甲训养龙,被赐为“御龙氏”。后因雌龙死去,刘累因惧怕孔甲治罪而携家眷潜逃鲁县(今昭平湖景区邱公城遗址),并在此生活,终老。从此,中华刘姓从这里起源,刘氏宗族从这里繁衍。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66人之多,刘姓统治的封建王朝长达650年。西汉建国伊始,原本人口不多的刘氏就开始逐渐繁盛,大多分布在中原地区;汉末三国之际,王室衰微,中原战乱,刘氏为避“董卓之乱”和“军阀混战”,不断向四方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刘裕在江南建立的刘宋王朝政局较为稳定,刘氏人口也迎来又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唐宋时期,刘氏就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刘氏的望族。从明末开始,闽、粤等地的刘氏陆续移居台湾,如今刘姓成为台湾地区的第八大姓,人口超过66万;同时,也有不少刘氏子孙到海外谋生,其中以东南亚最多。如今,刘姓在中国大陆、港澳台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不乏贡献突出者。而海外的刘姓人以东南亚居多,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多成为当地的楷模。

为了满足海内外8000万刘氏后裔瞻仰祭拜始祖的宿愿,后人在“中华御龙文化苑”内刘姓始祖墓前重修“刘祖坛”,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界名人、海内外刘氏宗亲都十分关爱这里,挥毫泼墨,树碑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子刘源将军为刘祖坛题词“始祖刘累繁衍开万代基业,宏扬御龙精神创中华复兴”。现有青碑林列。2004年5月份第四届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在鲁山县成功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刘氏后裔共聚一堂,祭拜先祖,表达对始祖刘累的崇敬之情

当天下午,剧组总导演张清率领全体采风团成员与当地文化界人士进行了座谈,大家对于刘姓的起源及始祖没有任何的分歧,在刘姓的剧本上完善了部分细节,使”刘氏姓氏起源故事“剧本更加地丰满。在当日的座谈会,与会者还对鲁山的赵姓起源做了探讨,并听取了平顶山造父文史研究会发起人、秘书长赵梓翔关于赵姓起源研究的情况介绍。对于赵姓起源于河南鲁山,目前社会各界没有大的异议,双方就赵姓的起源故事进行了细致沟通,达成了很多的一致意见,这些意见对于前期的剧本编写以及后期的拍摄均有很大的帮助。

(原标题:《中华百家姓之起源故事》第五站走进河南鲁山)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