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传媒

消息称南都编委李文凯改任副总经理

新浪传媒

关注

来源丨蓝媒汇        

作者丨敖然

继上周《南方都市报》总经理陈朝华离职加盟搜狐任副总裁、总编辑后,《南方都市报》又一位高管职位或将发生变动。有消息称,《南方都市报》编委李文凯或将改任《南方都市报》副总经理,不再管理采编业务。

据知情人士此前向蓝媒汇透露,李文凯原本打算加盟《博客天下》,接替主编石扉客的职位。后因石扉客没有离职,李文凯北上计划搁置。李文凯打算加盟《博客天下》一事,南都多名同事对此都有耳闻。最新的消息是,李文凯不再离职北上,或将改任《南方都市报》副总经理,不再管理采编业务。

昨晚,蓝媒汇就上述消息向李文凯进行求证时,对方全部给予了否认,称:没有去《博客天下》,不会离开广州。

今天早上,再有消息传出李文凯或将发生变动。名为@文山娃的微博用户发布消息称:“‘起底王立军’的亚川、小季和至美离开后,这一年间,《南都周刊》的执行主编许许,总编辑陈朝华或创业或跳槽。补许许缺的文凯兄,亦闻生去意。去年我忝列其一的所谓周刊‘四大主笔’,如今仅余潘采夫。离开的无奈与坚守的意义,说不清。我个人觉得,可以辜负这个时代,但不想委屈自己。

近期,南方系多位知名媒体人或离职创业、或离职加盟其他单位。有媒体报道,2014年南方报业新聘205人,而离职员工共有202名。离职员工这一数据在2012年、2013年分别为141人、176人。

如此多的员工离职凸显当前纸媒衰微,人才流失加剧。去年,工龄长达32年的原印务分公司总经理刘锦荣离职。如今,编委李文凯也被传职位有所变数。

李文凯在网网上公开显示的个人资料不多。据媒体同行介绍,李文凯是湖南人,北大国关系毕业后,即进入南方周末,短暂做过记者,主要任国际新闻编辑;后来进入南方都市报,逾十年间,历任评论部主任、编委、总编辑助理等职,先后主创或主管南都评论、国际新闻、深圳记者站、江淮晨报、南都周刊等板块。其中,他负责评论部的时间最长,是南都评论的主要缔造者、最重要的主笔及评论运作的“灵魂人物”,也是南都名满天下的重要贡献者,素有“南都文胆”之称。

据南方报网2009年1月16日发布的《南都时评的历史》显示,李文凯曾这样解释自己的时评理念:“大的可以关注国家大事,小的关注公众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社论、个论、宏论或是推荐还是街谈、来信/来论,在选题选材上都贴近百姓,在考虑新闻性的同时,更注重其读者的关注度、实在性;而在语言表达上,并非高屋建瓴、阳春白雪、让人晦涩的语言,而是浅显易懂、平易近人的平民化表达;并且还在同一个版面吸纳了各种不同的观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南方都市报》的平民化定位。”

蓝媒汇了解到,2004年3月李文凯加入《南方都市报》,彼时正值《南方都市报》时评改版。几天之后,李文凯提交了一份时评改版方案:社论版涵盖社论、街谈、媒体之音(后改为推荐)、来信/来论及实事求是(不属评论部负责)等内容。

自2004年“南都时评”改版后,与“中青评论”偏向于草根性和公民表达不同,“南都评论”更侧重精英表达。这开始曾让一些南都的编辑有所顾虑,认为这样会进一步丧失原有的作者群,与已经到来的“公民写作时代”南辕北辙。

但李文凯对此有自己的见解。

在《新周刊》第263期中《网络助推的公民写作时代》一文中,李文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所谓“公民写作”,首先它应该是宽泛的。每一个真情实感的,具有表达意识、表达能力、表达欲望的人来写作,所以版面应该是不确定的和开放的。

在其撰写的一篇名为《〈南方都市报〉时评的理念与操作》的文章中也曾有这样一段类似描述:“‘公民写作’的时代,为数不少的人都有表达的欲望,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但这其中的许多发言,多是以知识的碎片为工具,论证的角度、过程与结论,也因此往往难有独特价值。”

而对于网络和纸媒的时评拉锯战,李文凯则不认同“报纸评论会面临网络评论的竞争”的说法。“网络的特点是无边界,是一个信息海洋,不会体现出太多的有序性,而报纸恰恰能够摒弃掉那些低水平表达。对于读者来说,很明确的、有辩识性的表达是很基本的需要。所以报纸评论并不会因为网络评论而失去市场,两者提供的是不一样的受众需求。”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