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大陆起草禁烟条例 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烟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1月24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大陆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日前起草《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未来大陆不但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烟,且将全面禁止烟草产品的广告、促销及赞助。
据台湾“中央社”11月24日援引中国大陆媒体报道称,这项条例草案将以“送审稿”的名义,向大陆社会征求意见。
根据草案,大陆未来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且体育、健身场馆的室外观众坐席、赛场区域,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外等候区域等也全面禁烟。
此外,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游乐园等一些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可以设立吸烟点,其余区域禁烟。没有设立吸烟点的公共场所室外区域,属于全面禁止吸烟的场所。
草案明确,禁止吸烟场所(区域)的经营者、管理者,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域)不得放置烟具和设置烟草广告。
同时,这些经营者、管理者对违法吸烟行为要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者要求他离开;对不听劝阻且不离开的,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对不听劝阻且扰乱公共秩序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至于在禁烟场所(区域)发现有人吸烟,可要求吸烟者立即停止;可要求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进行劝阻;且可向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不履行控制吸烟职责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
草案规定,烟品生产者应在包装上印有烟害文字和图形警示。其中,图形警示面积不得小于包装面积的一半。
此外,草案还要求烟商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品;各种公共活动的主办单位,不得提供、使用或赠予烟品;电影、电视剧及其它节目中,不得出现烟品标志及相关内容,且不得在禁烟场所出现吸烟镜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一名男子在禁烟标志后吸烟。新华社/法新
【延伸阅读】北京:单人办公室是否该禁烟引争论
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李亚红)近日公布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修改建议稿)》与此前相比,对“禁烟范围”有所调整,出现“共用工作场所室内禁止吸烟”等表述。这意味着单位领导的单人办公室可以吸烟。这一条款引发外界争议。
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7月25日网络直播审议《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全过程。《条例(草案)》中“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的表述,被视为“最大亮点”。当时控烟专家指出,这意味着除了私人住所,只要是有顶棚的地方,没有例外,都要禁烟。
不过,审议期间,有委员对这一条款有不同意见,建议避免“一刀切”禁烟,将“工作场所”修改为“共用的工作场所”。后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修改建议稿)》第9条中,出现“公共场所、共用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等表述。
控烟专家、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认为,“修改建议稿”中关于“共用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禁止吸烟,实际意味着“多数情况下只被领导拥有”的独立办公室可以吸烟。“这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有违中央‘两办’禁烟令。”这有“给吸烟领导开后门”之嫌。
当前,中国成人吸烟率高,吸烟已经成为很多领导的习惯。记者采访时有人表示,上班压力大,吸烟能帮助缓解紧张。不赞成单人办公室禁烟的人认为,一个人的办公室,如果没有其他人进入可以抽烟。在自己一个人的办公室抽烟,不会危害别人,因此不必禁烟。此外,不赞成单人办公室禁烟的人提出,公共场所室内如果全面禁烟,将面临执行难。
支持单人办公室禁烟的认为,单人办公室也不“与世隔绝”,里边有人抽烟照样会危害其他人。中国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表示,现在很多单位用中央空调,在一个通风系统内,无论在哪里吸烟,烟草烟雾都不可能完全隔绝开。“即便单人的通风系统独立,二手烟也会通过门缝以及门的开关过程传到房间外面。”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教授杨功焕说。
中国控烟协会认为,有资格使用单人办公室的人,很多是各个单位中的领导或高层。若允许单人办公室吸烟,就意味着单位领导层在要求所有的员工上班时不在室内吸烟时,却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内随便吸烟,如此双重标准,将在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制造矛盾。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
许桂华介绍,当前领导干部在公共工作场所不吸烟现象有好转,但仍发现不少领导干部在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吸烟。将来还会进行图片征集,并考虑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曝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金荣认为,领导单人办公室禁烟的监管,单靠外部监督是不行的,因为不可能天天去检查,主要还是应该依靠民众监督,比如通过手机拍照“曝光”等,会有很大的威慑力。
(2014-09-19 21:35:06)
【延伸阅读】18省市出台地方版公务接待规定 禁烟酒成共通点
截至目前,距离去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已有8个多月。在此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8省市发布了本地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的管理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力遏铺张浪费,一系列硬约束给公务接待戴上了“紧箍”,曾一度为社会诟病的“讲排场”、“比阔气”等公务接待中的“软腐败”现象逐渐得到遏制,简朴理性的新气象正在深入人心。
制度设计:规矩越定越细
去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以公务接待厉行节约为主线,紧紧抓住创新管理和深化改革这两个“治本”之策,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突破,力求根治公务接待顽疾,为公务接待划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以期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随后的8个多月里,18个省市陆续出台了地方版规定。经梳理可发现,公函制、禁烟酒、接待标准量化细化等是地方版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的共通点。
在接待谁方面,多地将“公函制”规定为公务接待的基本准则。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时间、内容、行程和人员。“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不予接待”成为各地共识。青海省还规定,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个人休假、探亲、旅游等纳入公务接待范围。并规定,对接待对象提出的与公务活动无关的要求一律不予安排。
在用餐方面,河北、内蒙古、重庆等提出,工作餐菜品除家常菜外,也可选择地方菜,但不得安排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黑龙江、浙江、湖南、四川要求工作餐根据人数采用桌餐或者自助餐形式。在天津,规定自行用餐标准正餐人均不得超过60元,早餐人均不得超过20元;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提供宴请一次,人均不得超过120元。
在出行方面,均要求公务接待出行活动需合理使用车型。其中,黑龙江规定,出行活动尽量安排中巴车集中乘坐;浙江则提出省领导到地方活动应安排集中乘车,原则上不超过2辆面包车,沿途不得加派车辆随行。出行活动中,警车的使用被严格限制,多地规定接待单位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不得清场闭馆。
在接待礼仪上,地方规定进一步做出细化,除两办《规定》中提到的“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等要求外,山东的规定增加了“不得打电子屏幕标语”、“不得献花插彩旗”等内容。
基本上而言,地方版的规定是对中央《规定》的延伸和细化,结合本地特点,让作风建设朝着“无死角”的方向发展。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在公务接待方面,各地差异性很大,缺乏标准,有的互相攀比,有时领导来时,铺红地毯,挂大横幅,锣鼓喧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政治学系主任燕继荣认为,为了统一标准,从开始采用顶层设计原则,建章立制,到现在地方政府也制定规矩,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落实,这就是进步。这些细化规定,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带头厉行勤俭节约政策的积极响应。
监管变严:违规就要受罚
新规、“禁令”的接连发布,使制度的“防护网”正编得越来越密实,但是,还是有部分官员“明知故犯”,依旧以身试法,因大吃大喝、公款娱乐或是接受宴请、收受礼金等公务接待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受到处罚者不在少数。
从中央纪委官网通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来看,截至7月31日,仅因公款大吃大喝被查处的问题就有1543起,有1965人因此受到处理。
以中央纪委官网于8月2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的周通报为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最近一周的153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中,在公款宴请和消费方面,既有北京市西城区安监局副局长曹长春使用公款支付高消费娱乐活动的问题,也有江苏省溧阳市委办公室主任王新民、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周文光等党员干部违规接受宴请和公车私用问题;在公款旅游方面,既有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棚改办主任董戍借开会之机公款旅游的问题,也有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校长姚安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等;在公车私用方面,既有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廖九林上班时间驾驶公车到咖啡厅与社会人员打麻将问题,也有北京市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执法一队科员孟凡标驾驶公车带家人购物、送孩子上学的公车私用问题。从处罚结果来看,依据情节,相关人员受到了警告、严重警告以及行政降级以至撤职等各种处分,并且退缴各种费用。
对于频频有官员因为接待问题而受到处分的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巡视员林家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过去形成了一些不良的风气,有些人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冒险去违规,以为没有人知道,其实只要做了就很难保住秘密,就会因违反规定被处分。
事实上,公务接待违规了就可能被曝光并受到处分,这正在成为一种官场的新常态。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不论是目空一切的顶风作案,还是隐蔽变通的违规违纪,只要违反了规定,一经查实都逃脱不了处分。在活生生的警示之下,大吃大喝的接待陋习将得到有力遏制。
成效可见:经费明显下降
通过加大治理力度,当前,很多地方在规范公务接待方面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节俭新风正在成为时尚。
在郑州,2013年的审计结果中,在减少的“三公”费用中,公务接待费下降幅度最大,为4773万元,比上年减少5014万元,下降51.2%。
在武汉,市财政局在向该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称,今年上半年,武汉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3.1%,公务接待费用797万元,下降43.9%。同时,更多财政资金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在上海,相关财政预决算报告显示,去年上海“三公”经费比预算数减少2.07亿元,其中,公务接待省钱最多,减少0.94亿元。
在温州,2012年就下发了被称为史上最细的公务接待标准,规定出台首月的接待费就下降了约四成。不少单位表示,现在已经“不敢接受请吃,也没有主动请别人吃的念头”。
“一系列规定出台以后的转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前一阵我们出去调研,在甘肃待了5天,没有一次吃饭见到上酒的,全部是自助餐。我们中心其他小组去别的地方调研看到的情况也都差不多。”林家彬说,“这说明,规定在地方执行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各地在公务接待问题上都变得越来越严格,简化的公务接待使大家都变轻松了。”
的确如此,过去,荒诞的“酒局文化”曾在公务接待中颇为盛行,甚至导致了一些地区出现官员因陪酒致死的悲剧。很多人表示,其实劝酒的、被劝的都不愿多喝,但又怕被误认为不尊重对方。现在接待简化了,让人直呼“松了一口气”。
湖北省某镇负责接待工作的干部李某,在回顾以前的接待情景时说道,过去,有领导来视察指导工作的时候,吃的喝的绝对不能落后。在饭局席间,得陪领导把酒喝好,有时候还要想尽新鲜法子送礼。现在,接待工作比以前要轻松很多,不仅接待的次数变少了,必要的接待也比以前简单规范,包袱轻了不少。我们正好借着规定简化接待,把接待的主题拉回谈正事的正轨。
长效机制:配套措施跟进
在当下公务接待中存在的问题得到部分改观之后,如何使得公务接待的规范化能有效地坚持下去,成为了民众最大的期待,也成为各地政府重点解决的问题。
林家彬认为,《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在短期内刹住“大吃大喝”的风气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看,还需进一步加强规范财务、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要使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和个人受到有效监督,需要发动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只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使公务接待不敢突破规定,否则,光靠内部监督,有效的时间是不会太久的。
当下,常思长久之策的特点和趋势也在各地的实践中有所体现。
一方面,规矩定得细且实。在各地的规定中,很多地方把公务接待量化到每人每餐的最低标准,同时对烟、酒都有明确的限制,尽可能地堵住了漏洞。
另一方面,配套制度的规范也在不断落实。
在温州,为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实施了多项与细则相配套的改革,包括强化会议管理,防止部门利用会议支出冲抵高额消费,严格预算控制等。
在武汉,为了确保公务接待的每一步都遵照规定进行,特制定了接待工作流程,每一次接待都严格按流程走。在接待完成后,接待人员需及时、认真、负责地与发生费用的相关单位对账结账,并将票据与接待方案一并报领导审核后报销。
在湖南等省,为了保证规定的有效执行,规定党政机关各部门应当定期汇总本部门国内公务接待情况,报同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并且规定了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在上海,规定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由接待对象自行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场地租用、医疗等费用,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等。并且要求公开国内公务接待经费支出情况、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名称、国内公务接待项目等信息。
燕继荣认为,公务接待标准化从本质上讲是政府行为规范化的问题,再往大的方面说,是国家治理标准统一性的问题,也即政府施政要有规矩,要有制度标准。忽视政府行为的标准化和统一性,实则是对地方政府的放任,其结果往往是公款开支愈演愈烈,接待规格越来越高。所以,现在,到了整顿的时候了。
(2014-08-28 07:36:06)
【延伸阅读】世界各国强推禁烟举措 韩国发布大尺度禁烟海报韩国大尺度禁烟海报,24日将投入使用
中新网10月24日电 据外媒报道,韩国保健福祉部23日表示,将从24日开始张贴充分反映肺癌患者痛苦的禁烟海报。
此次海报,将如实的反映出吸烟对肺部的危害,福祉部希望能够借此减少吸烟率。
而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进行着禁烟宣传和运动,一起盘点一下各国的禁烟举措。
印度
为了减少死于烟草所引发的病症的人数,印度政府10月17日宣布新条例,规定烟草公司在产品包装85%的表面印上警告吸烟有害健康的文字和图片。
印度卫生部部长瓦德安说,烟草产品的包装上必须印上“吸烟引发喉癌”等警告标语,以告诫民众烟草所带来的健康问题。烟草产品包装上的前后部分都必须印有这类的警告性标识。
该条例将在明年4月1日起生效。在现有的条例下,印度市面上所售卖的烟草产品包装上只有20%的表面是印有警告文字和图片。
英国
伦敦健康委员会10月15日在一份报告中建议伦敦的鸽子广场、议会广场和城里的公园应实行全面禁烟。报道称,在此份报告中,该委员会提出的其它建议还包括,将禁止学校附近的食品店出售垃圾食品。
吸烟者组织“Forest”称伦敦健康委员会在公园禁烟的呼吁实在“荒谬绝伦”。伦敦市长约翰逊却说,如果这一建议真的能“挽救生命”,就会考虑实行禁令。
法国
法国于9月26日推出了一系列强化禁烟的措施,如将采用“中性”盒烟,禁止在运送孩子的汽车里抽烟,以及在某些公共场所禁抽电子烟并将禁止电子烟广告。这套反烟草新举措已经引起烟草制造商的愤怒和电子烟商的抗议。相关措施将纳入今秋出台的医疗保健法案。
报道称,法国卫生部长图雷纳女士介绍这项计划时宣称,她选择了公共卫生。她的雄心是锁定年轻人抽烟现象并竭力消除这一现象。法国在这一领域一直是欧洲的坏学生。
土耳其
土耳其7月2日表示,政府计划在室外公共区域推行禁烟,以逐步减少该国烟民规模。据报道,土耳其卫生部计划将禁止吸烟的公共区域从室内扩大至诸如儿童公园、露天咖啡厅和露天茶馆等公共场合。同时,还将规定商场和电影院入口处也不得吸烟。
土耳其卫生部目前正在全国推行国家烟草控制计划。根据该计划,一系列宣传片将在电视台播出,以告知人们吸烟的危害。同时,卫生部将严厉打击网上销售电子香烟的行为,监控诱导青少年吸烟的各种广告。
(2014-10-24 09:48:37)
【延伸阅读】伦敦或将在鸽子广场和所有公园实行全面禁烟资料图:伦敦鸽子广场
中新网10月16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近日伦敦健康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建议伦敦的鸽子广场、议会广场和城里的公园应实行全面禁烟。
报道称,在此份报告中,该委员会提出的其它建议还包括,将禁止学校附近的食品店出售垃圾食品。
此外,如果使用交通卡的上班族去单位的途中能走一段路的话,就会得到交通卡的优惠折扣。
报道指出,吸烟者组织“Forest”称伦敦健康委员会在公园禁烟的呼吁实在“荒谬绝伦”。伦敦市长约翰逊却说,如果这一建议真的能“挽救生命”,就会考虑实行禁令。
报道称,这份被称为“更健康的伦敦”的报告声称,伦敦成年人中有一半患肥胖症或超重,此类人数超过了纽约、悉尼、圣保罗、马德里、多伦多和巴黎。
报告还称,伦敦有大约120万人吸烟,每天有67名学龄儿童养成抽烟的习惯。
这一在广场和公园禁烟的建议如果要付诸实践,最终需要伦敦市长动用他的内部章程权力和他的影响力。
报道指出,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内部章程,在他们权力范围内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实行禁烟。
据估计,实行这一全面禁烟措施,在未来5年中将花费纳税人650万英镑。
报道同时指出,吸烟者组织“Forest”的负责人西蒙•克拉克说,禁止在公园和广场吸烟真是荒谬之极,因为在开放空间吸烟,除了可能损害吸烟者自己的健康之外,不会影响任何其他人。
克拉克还说,烟草是合法产品,如果伦敦健康委员会不喜欢人们在公园抽烟的话,就应该说服政府在公共场所设立吸烟室。
克拉克还预计,如果接下来无视吸烟者人权的建议不被禁止,那将来人们只能在自己的花园里抽烟。
据悉,从2011年起,美国纽约已在中央公园和城里的其它公园、河岸、海边实行了全面禁烟。
(2014-10-16 09:42:16)
(原标题:台媒:大陆起草禁烟条例 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烟)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