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救命热线请您“非急勿扰”

太原新闻网-太原晚报

“小马村加油站附近有煤气泄漏……”11月5日晚7时23分,有人拨打119报警。几十名消防员火速赶到现场后却发现,险情根本不存在。“猫被困在树上,急需救援。”“请你们过来帮我捞一下手机。”“能陪我聊聊天吗?”……记者从市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了解到,形形色色的“奇葩”求助、虚假报警、恶意骚扰,让火警119遭遇种种困扰——1 “奇葩”求助:手机掉河里,让消防员帮忙打捞今年5月的一天傍晚,一名男子在汾河景区游玩时,不慎将手机掉进了河里。随后,男子拨通了119报警电话:“喂,119吗,我新买的手机掉汾河里了,你们过来帮我捞一下手机……”“您好,这不是消防部门的受理范围,您可以找景区打捞队……”“算了。”119接线员话音未落,男子便挂了电话,言语中显露出了不满意。今年4月的一天凌晨,119指挥中心接到一名男子报警,称自己住在长风西大街某小区,临时外出时忘带钥匙,将小孩独自锁在了家里。情况紧急,指挥中心迅速调集辖区中队赶赴现场。消防员到场后,发现男子浑身酒气。为防止破拆房门给居民造成损失,消防员与到场的公安民警先进行外围了解,结果得知女主人就在家中。事后,消防员得知,男子因醉酒被妻子“拒之门外”,于是谎称孩子被锁家中,想让消防员帮自己回家。10月下旬的一天,在供暖前的打压注水过程中,旱西关街一户居民家中的管道跑水了,男主人随即拿起手机,拨通了119报警电话:“暖气管跑水淹了家,你们能过来帮忙抽水吗?”因不属于消防管辖范围,接线员耐心地解释应向供热公司、物业公司寻求帮助。前不久,一名报警人称,他路过劲松路时看见有只猫在树上很久,一直不敢下来,叫消防队过去救猫。消防员介绍,他们经常会接到救猫救狗、开门取钥匙之类的求助,外省市消防队还接到过更“奇葩”的报警。北京消防部门曾出过两趟哭笑不得的警,一次是报警人称有一只名贵的鸟困在电线上,消防员到场发现“名贵鸟”是鹦鹉,报警人觉得不吉利想让消防员把它赶走。另一次是报警人称小动物落水急需救援,消防员到场一看,落水动物竟是鸭子。2 虚假报警:“酒店着大火”,忽悠了50余名消防员10月24日晚9时20分,一名自称是胜利街某大酒店韩经理的男子报警,称酒店70多平方米的厨房着大火了。火情重大!119指挥中心迅速调派附近3个消防中队的11辆消防车、50余名官兵前往救援。可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发现酒店根本没着火,在附近搜索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任何发现。消防员当场给报警人打电话求证,不料对方仍信誓旦旦地说酒店着火了,然后挂掉电话关机了。确定是假警后,满头大汗的消防员终于舒了一口气,但对报假警者是又气又恨。“我家对面的楼房着火了!”9月24日晚8时许,一名好心人报警称,小店区人民北路某高层住宅楼一住户家发生火灾,但只见火光不见烟雾。消防员迅速赶到现场,然后仔细搜寻了一遍也没有发现着火点。再次询问后,消防官兵找到了报警人所说的着火房间,发现其实是住户在做饭,因灯光反射而引发了这起“着火”误会。还有一次,一名男子拨打119,边哭边报警说一家火锅店着火,自己的孩子被困。消防员接警迅速出动,跑了附近几条街、找遍了所有火锅店,结果却是白跑一趟。“迎泽西大街着大火了,烟雾就像原子弹爆炸时那么大……”一名消防员回忆,他们曾在去年冬天接到过这样一起“重磅警情”。仔细询问了着火地点后,119指挥中心根据那个时段里的整体报警情况判断,这可能是一起被夸大的火情。因为当时只有这一名群众报警,如果火势真的特别大,肯定会有不少群众报警的。指挥中心随即调派两辆消防车赶往现场,结果证实着火的只是一个小垃圾堆。3 救猫开锁:按法律规定,不属消防应急救援《消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制定本法。”也就是说,消防部门的职责是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第37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显然,“救猫救狗”、取钥匙等被群众称之为“有爱”救援的警情,不属于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范围内。记者了解得知,很多人拨打“119”寻求帮助的主要原因是“消防队不收费”。市消防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守卫群众幸福平安是消防官兵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只有警力资源的合理应用,才能让最需要帮助的人们得到及时救助。为了让消防官兵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的急、难、险、重事件中去,消防部门希望市民酌情拨打119报警电话,并且报警时要保持冷静,如实陈述所见事实。针对屡屡出现的一些非紧急类求助警情,消防人员建议市民尽量自行解决。比如开门取钥匙,消防人员一般是通过破拆房门的方式,会带来一定损失,因此最好首选开锁公司;如果被锁房屋内有婴儿、老人需要救助,或是开着明火时,请及时通知消防部队。4 危害严重:一次报假警,至少造成数百元损失据了解,一些人把拨打“119”当成儿戏,谎报火警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好奇拨打、精神疾病患者拨打、酒后谩骂、恶意报复、小孩玩闹等方面。市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参谋靳涛介绍,他们每月都会接到一些夸大险情、“奇葩”求助或带有恶作剧性质的虚假警情。今年以来,我市消防部门共接到近300个虚假报警电话,最多的一天有五六个。“‘119’是发生紧急情况时方便群众寻求帮助的‘生命热线’,恶意骚扰、报假警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靳涛表示,“119”屡屡被骚扰不仅让人忧心,还潜伏着重大危害。第一,占用有限的线路资源,可能会导致一些真正需要报警求助的群众遭遇“电话打不通”的尴尬,贻误警情处理。近年来,我市加强了消防队(站)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真假警情冲突”情况的发生,但如果在比较偏远的郊区、农村,这种冲突可能会显现出来。第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一般情况下,消防部门每次出警至少派两辆消防车、10名消防员。以上述的“酒店着大火”假警为例算一笔“浪费账”。普通消防车百公里耗油量为30升至40升,11辆消防车载着几十吨水、往返总行程近百公里,光油料至少耗费二三百元,此外还有设施设备的损耗。第三,破坏消防部门正常执勤秩序,增加接处警人员的工作负荷。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消防员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备战状态中,每一次出警都会触动着他们的神经、消耗着他们的精力,每遇到一次假警,消防员的战斗力就会白白损耗在无用的“折返跑”中。5 法律后果:谎报火情者,处行政拘留10天报假警情况屡屡发生,该如何监管?记者了解到,虽然对虚报警情的处罚已明确入法,但实际处理中却仍有不少困难。由于报假警者一般使用不记名手机卡、公用电话等,其身份信息难以确认,取证存在一定难度。而消防部队的工作主要为防火灭火,对这种行为的责任查处有不少困难。一般情况,如果不是“屡教不改”的人,消防部门通常以教育为主。针对谎报火警的行为,《消防法》第44条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第62条又规定,谎报火警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市民能意识到报假警、骚扰警等会导致警力浪费,但对于这些行为的违法性质和法律责任却不十分清楚。据了解,我市近年来尚未处罚过谎报火警者,但山东、四川、青海、贵州等地均有人因谎报火警而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的事例。对于“119”而言,每一次报警都是一次危情求助,关乎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火警电话“119”,请您慎重拨打!本报记者 刘友旺
(原标题:“119”救命热线请您“非急勿扰”)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