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殇思》入围《新京报》年度好书候选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1月15日报道(记者 肖远军) 据《新京报》报道,《甲午殇思》入围《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候选。入围书单推介词写道:“由本书引发的反思,已从军界扩展到政界、商界乃至普通民众,曾有‘在商言商’之语的柳传志看完本书曾感慨:‘中国90后的男孩子们如果有一半人喜欢读这种类型的文章……中国就有希望。’”
11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推出2014年度好书入围书单,按照12个不同分类选出120本好书,年度好书评委会将最终从中评出2014年的年度好书。
值此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息》联合策划“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系列报道,由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空军上将、海军原副司令员丁一平海军中将、著名军事理论家金一南少将领衔撰写文章,28位陆海空军事名家首次直面大国惨败的历史伤疤,深刻反思甲午海战的血泪教训与启示。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参考消息报社联合上海远东出版社,将“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系列报道扩充、完善、汇编出版《甲午殇思》图书,该书一经推出获各方好评,成为2014年的年度畅销书。
继“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系列报道获得巨大成功后,《参考消息》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再度推出“学术名家的甲午镜鉴”大型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该专题报道由文化部长蔡武、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著名史学家戴逸领衔撰写文章,海内外32位学术名家系统审视甲午警示意义,振聋发聩,引人深省。随后联合上海远东出版社,将该专题报道扩充、完善、汇编出版《甲午镜鉴》图书,继续受到市场追捧。
“文篇”《甲午镜鉴》与“武篇”《甲午殇思》,两本图书“一文一武”,双剑合璧,通过海内外军事名家与学术名家的视角,对甲午战争进行了全景式、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入解读和全面审视,推动了全社会反思甲午战争的热潮,为重铸“国家魂”“民族魂”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延伸阅读】《甲午殇思》首发式在京举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甲午殇思》首发式暨“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研讨会现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蔡武在现场致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空军上将在现场致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新华社副社长路建平在现场致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周涛少将在现场致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琪在现场致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山东省军区威海军分区司令员丁伟杰大校在现场致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大校介绍了策划组织“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的情况和体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远东出版社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16家单位赠送了《甲午殇思》。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与会的专家学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与会的专家学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现场观看《甲午殇思》宣传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与撰写《甲午殇思》的专家学者为读者签名留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与撰写《甲午殇思》一书的专家学者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肖天亮少将主持“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研讨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总编辑张铁柱介绍“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社会反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余爱水空军少将在研讨会上发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在研讨会上发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在研讨会上发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彭光谦少将在研讨会上发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炜在研讨会上致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方堃海军大校在研讨会上致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辽宁省军区外长山要塞区政委杨建立大校在研讨会上致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以及部队官兵自由发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以及部队官兵自由发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与会专家正在仔细阅读《甲午殇思》一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与会的媒体记者。
(2014-06-09 16:34:00)
【延伸阅读】“甲午殇思”发出强国强军最强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月3日,《甲午殇思》图书首发仪式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远东出版社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16家单位赠送了《甲午殇思》。(摄影 杨雷)
《参考消息》记者李宣良报道 亿万读者翘首以盼的《甲午殇思》日前正式出版发行。《甲午殇思》图书首发式暨“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研讨会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举行。
端午节刚过,来自国家有关部门、解放军总部和有关大单位、上海市和出版发行单位的120多名领导、专家,带着悠悠的粽叶清香和“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家国情怀齐聚红山脚下,参加《甲午殇思》图书首发式暨“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研讨会。
首发式上,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蔡武,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空军上将,新华社副社长路建平,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周涛少将,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琪,山东省军区威海军分区司令员丁伟杰大校等分别致辞,对系列报道的成功开展和图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甲午殇思》总策划、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大校介绍了策划组织“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的情况和体会。
首发仪式上还举行了赠书活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远东出版社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海军、北京军区空军、辽宁省军区外长山要塞区、山东省军区威海军分区、圆明园管理处、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16家单位赠送了散发着浓浓墨香的《甲午殇思》。
随后,与会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就“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展开深入研讨。《甲午殇思》总策划、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张铁柱介绍了系列报道相关情况。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余爱水空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肖裕声少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彭光谦少将、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炜、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方堃海军大校、辽宁省军区外长山要塞区政委杨建立大校、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等先后发言,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肖天亮少将作总结发言。
警示现实,避免重蹈甲午覆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奋勇前进之际,当全军官兵为“强国梦”“强军梦”不懈努力之际,当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日关系风云变幻,日本右翼势力甚嚣尘上之际,认真总结与反思甲午惨败的血泪教训,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与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权威军事新闻信息发布平台的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参考消息》报社,敏锐把握甲午战争120周年这个重大历史节点,勇于担当、强强联合、精心策划,于今年“两会”期间联合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从全军军事专家中遴选28位在军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知名专家和担负边海防一线戍边任务的部队指挥员,对甲午战争进行全景式、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入梳理和系统报道。28位专家学者的沥血之作,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维度,细笔写史、粗笔构魂,让读者领略到军事学术领域专家学者深度思考的强大力量,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甲午之殇殇在政体,甲午之败败在贪腐、败在文化;使人们痛切感到,血的历史必须记取,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使人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要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正如张铁柱总编辑介绍相关报道情况时所说的,“甲午殇思”这组报道紧盯甲午战争120周年这个主题,把握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中国梦这个时机,结合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妄图围堵中国,中国海上维权面对严峻挑战的事实,适时发出了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那个中国、中国军队也已不是甲午战争时的那支军队的最强音。
刘声东大校也说,这组报道最大的收获是完成了“两个深度检阅”:一是对当代中国军人深度阅读能力的检阅;二是对军事学术领域深度思考能力的检阅。
30篇檄文,如同30面战鼓齐发震天撼地的重击,犹如30把号角齐发撕心裂肺的呐喊,更像30面猎猎旌旗在长风中鼓荡招展,在全社会引发一股热议甲午、反思甲午的热潮。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说:“读了专题报道的系列文章,与其他政协委员同感甚好,有人把报纸存起来,建议结集出版,此类作品应有更多。感谢你们!”在全军部队,系列报道受到官兵们的一致好评与欢迎。“昨天,我们为何惨败;今天,我们怎样强军;明天,我们如何打赢”,成为广大官兵深入思考的话题。南海舰队政委王登平称这组报道为“盛世警示录”,策划大气,立意深刻,要求舰队全体官兵认真学习。在互联网上,系列报道的专题网页点击率持续攀升,微信、微博的转发量、跟贴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有读者评价:“这组报道,看了绝对震撼,不看绝对遗憾。”
意涵丰富,引发国人深入解读
系列报道刚刊发第三篇时,独具慧眼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远东出版社就找到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参考消息报社,提出合作出版图书。《甲午殇思》将《参考消息》刊发的专家文章进行扩展充实,并精心挑选编配珍贵历史和文物图片。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远东出版社高度重视,邀请军事名家金一南、史学名家姜鸣等专家对书稿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审核和修正。
新华社副社长路建平指出,甲午战争使中国社会加速坠入了半殖民地化的深渊,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甲午殇思》一书反映了军队学术界、思想界对甲午战争研究的最新成果,必将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教材。
一组报道、一本图书,为何能够成为引发亿万中国人关注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刘亚洲、丁一平、柳传志的评价,也许能给我们答案。
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说:“对中国而言,甲午战争的历史深刻性在于两点:一、战争失败了,但失败的原因至今仍在追问之中;二、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并未愈合,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对这场战争疑问的解答,构成了我们民族进步的阶梯。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午战争已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
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中将丁一平说:“失败的历史是一面雪亮的镜子,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心态,也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说:“中国90后的男孩子们如果有一半人喜欢读这种类型的文章,年轻的中国人的梦就会不仅仅是挣钱、娶媳妇过日子,除了浪漫之外还会增加阳刚之气,中国就有希望!”
《甲午殇思》售书热线:
上海远东出版社营销部
联系电话:021-62334228 / 021-62347734-8662
联系人:陈先生、毛先生
QQ号:12266653 周先生
(2014-06-06 10:37:00)
【延伸阅读】“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引读者热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看了这几天的报纸。推荐这些天《参考消息》推出的“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已经快20期了,还在继续,深入全面剖析当时我们的失败根源,警醒国人。敢于直面自己失败、正视自己弱点和落后之处的民族才有前途。不敢正视自己缺陷、把无理取闹当作维权的民族没有希望。
江西奉新县甘建:贵报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截至3月13日,我已拜读九篇,十分激动,夜不能寐。特为这组报道题诗一首《甲午吟》:甲午殇思久,深层事理明。时空虽变换,世界不安宁。鉴古知津要,强军保太平。居安怀往昔,念国总痴情。
黑龙江哈尔滨市丘广发:笔者最近连读贵报刊出的“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文章,深受鼓舞。读后有感,和诗一首,表示参与“甲午殇思”。《七律·甲午战争120周年祭》:百廿周年甲午云,辱国苦果岂能吞。清廷腐败强敌侮,舰队无为火海焚。热血儿郎拼日寇,悲歌万众悼忠魂。军强国富千秋业,发展和平天地春。
河南任民欣:“甲午殇思”专题的许多文章让人产生了一种久违的全文摘抄的渴望和冲动,使许多非专家型读者对甲午战争的理解和思考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高度,这种历史深度与现实意义并重的政论性文章是《参考消息》“发扬优良传统,延续已有辉煌”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刊登此类不可复制的具有时代高度和历史厚度的文章,正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支撑和“杀手锏”。
河南郑州市赵硕:《参考消息》连续刊登“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文章已经有16篇,我每篇都读,深受启发和教育。过去只知道甲午战争割地赔款是极大的国耻,但是为什么失败、教训是什么并不清楚,军事理论家的文章讲得生动、具体、有理有据,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得深刻,使人看了深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袁和平:我对贵报最近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联合推出的“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专题报道一直非常关注。这些名家大腕能够从战略全局上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训,从中得出有益的战略警示,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增长战略智慧、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尤其是保持战略警惕、捍卫国家利益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东江门市丁学能:《参考消息》3月3日起连续刊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文章,我每篇都一字不漏地细看,很受教育。过去对甲午战争历史虽有所了解,但没这么清楚明晰。
广西阳朔市廖希刚:我从小就记得有这么一句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甲午之战正是一场蛇象之战,其结果真的是象被蛇吞。贵报3月11日特别报道版刊登《甲午战败实为“文化力”之败》,文章以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确凿事实,使用对比之法,阐明了这个问题的面目,令人深思。日下,有极少数人想卷土重来,这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黑龙江尚志市王效大:《参考消息》在特别报道版刊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立即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我每篇必看,且看两遍,文章令我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该组报道真正让我知道甲午海战的来龙去脉。过去对甲午海战的了解是从看电影得知的,对惨败的真相并不十分清楚。军事专家从诸多方面叙述了历史情况,讲明了甲午海战必败的真相。他们用心血铸就的研究成果,翔实的史料反映了历史原貌,极具说服力,极具感染力,令人眼界大开,钦佩之极。
河北石家庄市陈天民:石家庄市第36中学退休老教师义务宣讲团举办专题“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学习会。老教师义务宣讲团成员分别在教育局、老干部局、省市关工委、高校院系所社区居委会作“甲午战争120周年祭”专题报告会。感谢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参考消息》总编辑张铁柱联合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专题文章。
今年是甲午年,报社自主创新,精心策划,精心组织,3月份连续刊出专题文章。我已将文章剪辑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专题,在我的中国系列“新闻地理”创作室展板墙上挂出,供人们学习。我们认真阅读,勿忘国耻,矢志强国,以史为鉴。
建议《参考消息》编辑部组织专家、学者组稿刊发第二组专文。因《参考消息》有数百万读者群,通过他们的再学习、解读、宣讲、举办爱国主义教育讲座的正能量,影响是深远的。《参考消息》功德无量,盼第二组专文见报。
广西南宁市周锡潜:近来,《参考消息》刊登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撰写的“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文章,回顾甲午战争的惨败历史教训。战争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看了令人记忆犹新,对启迪后人十分有益。
广东广州市赵玉环:近期贵报特别报道版连载“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文章,读后令人感慨万千。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国,竟被一个领土小、资源乏、人口少的岛国、小国百般欺辱,真是中华民族史上最惨痛耻辱的一页。“系列”论述令人信服。国家穷则弱,又是一盘散沙,国无凝聚力,人心无理想,清廷腐败是根源。如今,回顾甲午120年的历史,向国人敲响警钟,不忘血泪史。激发人们奋起向前的拼搏精神,让人无比欣慰。
(2014-04-12 09:03:01)
【延伸阅读】独家:“甲午殇思”系列报道两会引共鸣
《参考消息》记者李宣良3月13日报道 今年,又逢甲午。两会上,发生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成为军队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参考消息》连续刊载的“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引起强烈共鸣。
勿忘国耻,勿忘军耻。知耻者近乎勇。全国政协委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道出了中国军人的心声:“我们一定要从血泪史、屈辱史中吸取教训,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昨天,我们为何惨败
“每当回顾甲午战史,心中总像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军区第31集团军政委姜勇把“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所有报道都收集了起来,并在报纸边沿写满心得体会。
“忘记意味着背叛,冷漠无异于自弃,”姜勇说,“对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惨痛一页,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激发力量。”
国殇伤在政体,体制落后必然挨打;战败败在贪腐,腐败不除未战先败;强军必须创新,观念落后满盘皆输……军事专家们关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原因的精辟分析,引起军队代表委员们深思。
“衡量一支军队的实力,并不在于有多少坦克、舰船。”全国人大代表、总装备部副部长张育林认为,北洋水师在装备上与日本并无代差,但战法有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要实现人与武器的结合,需要有科学文化素养的人。这样的人,才能通过创新战术战法发挥出武器装备的潜力,从而出奇制胜地打败敌人。”张育林说。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军区某部侦察营教导员向南林注意到,虽然北洋水师中有邓世昌、林永升这样的民族英雄,但也有许多舰艇和官兵是主动放弃甚至不战而降的。
“平时忘战、战时畏战,必然溃败!”向南林说,“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倍增器。平时说得再好听,那都没有用,关键是要在战场上敢于亮剑。”
今天,我们怎样强军
“甲午战争惨痛的历史证明,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海军装备部政委厉延明深有感触地说。
中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的强军目标寄托着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体现了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军队建设的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厉延明说。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杨成熙说:“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强军目标规划了军队建设的发展路径,明确了实现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路线图。”
军队代表委员们表示,建设强大军队是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强军兴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军人肩上。
“为了甲午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把个人命运与军队命运、民族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实践。”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军区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说。
明天,我们靠什么战胜
岁逢甲午,狼烟犹在。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必须能够决战决胜。”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说。
每当提起甲午战败的惨痛教训,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炮兵某基地副参谋长谈卫红就会热血沸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作为军人,必须时刻保持那么一股血性,在血脉里植入英雄基因。”
“只有兵练实了,铁才能变成钢,”全国人大代表、第54集团军军长戎贵卿说,“要确保部队关键时刻上得去、打得赢,必须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大力开展实战化条件下军事训练。”
“实战化训练决不能像当年北洋水师那样花拳绣腿,摆架子、做样子,必须坚持‘真、难、严、实’。”戎贵卿说,这样才能让部队在难局、险局、危局中提高战斗力水平,在真刀真枪对抗中受到锤炼。
历史,总是以自己的逻辑给未来以深邃的启迪。甲午战争留给中国军人的殇思,必将化为强军兴军的强大力量……
(2014-03-13 07:54:57)
(原标题:《甲午殇思》入围《新京报》年度好书候选)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