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烈士殉难处英烈血染黑茶山

山西新闻网



黑茶山古称合查山,屹立于吕梁山脉中北部,是吕梁境内最高山峰。海拔2203.8米的主峰,位于兴县县城东南60公里的东会乡。
黑茶山山势雄奇峻伟,松柏苍翠,素以山高林密、气候变化莫测而闻名。1946年4月8日,一起飞机失事事件震惊国内外,名不见经传的黑茶山被人所知。
10月13日,记者前往兴县东会乡东会、庄上等乡村,聆听参与当年从山上搬运烈士遗体、至今唯一健在的见证人——88岁的老民兵张耕儿讲述68年前亲身经历的刻骨铭心的历史;与11年清贫守护“四·八”烈士纪念馆的34岁志愿者尹拯山一起攀登上陡峭的黑茶山,在海拔1960米的飞机失事处,拜祭殉难的烈士们。
○简介
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博古)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同机的还有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进步教育家黄齐生等人及4名美军驾驶人员。当日下午2时20分,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浓雾失事,机上人员全部罹难。
1946年12月,当地设立“四·八”烈士祠。1965年5月24日,黑茶山“四·八”烈士殉难地成为我省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四·八”烈士纪念馆在兴县庄上村落成。纪念馆坐北向南,近400平方米的纪念大厅面阔五间,厅内陈列着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烈士石刻灵位、遗像及失事飞机的部分残片等。大厅两侧分立两通石碑,记载着烈士简历和遇难经过。
2008年5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八”烈士纪念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黑茶山脚下破土动工。新纪念馆位于原纪念馆背后,主馆建筑面积为2179平方米,投资1970万元。目前,新馆建设已竣工,有关部门正着手进行馆内的布展工作。
守护烈士纪念馆的志愿者
10月13日中午1时许,在兴县东会乡庄上村北的“四·八”烈士纪念馆前,尹拯山给记者当起了讲解员。“四·八”空难发生的当年12月,曾在东会乡寨上村的一座观音堂,设立烈士祠。1980年,“四·八”烈士纪念馆在庄上村落成。2003年,23岁的尹拯山前往兴县文管所毛遂自荐,作为志愿者想为纪念馆做事。当时,文管所每月只能给他支付150元费用。11年来,尹拯山娶妻生子,生活负担日趋沉重。可他甘于寂寞清贫,将纪念馆的日常管理、美化绿化做得井井有条,并为前来拜祭先烈的人们义务讲解,空闲时间还收集整理了当年先烈们留下的大量史料史迹。
2006年4月8日,“四·八”烈士殉难60周年。许多烈士子女从北京来到纪念馆,看到馆内的烈士遗像和生平简介、当年烈士遇难的报道、公祭等有关文献及玻璃柜内的飞机残片和部分烈士遗物,众人深受感动。从那时起,尹拯山与数位烈士子女保持建立了密切联系,并为纪念馆提供了很多史料不载的图片、资料。以尹拯山为代表的庄上村人,对烈士及其后人有着深厚的情谊。
“殉难处”前忆忠魂
“山下至山上的烈士殉难地直线距离888米。”尹拯山说,“步行上山也就2里多地。”
上山的步道开始还宽敞平坦,随着一步步登高,石条步道变得狭窄起来。这条步道略显简陋,有的地方铺成了石阶,有的地方是直接将山上采下的不规则的石头,按山上地形顺势铺好后灌上水泥;有些地方不仅陡峭还特别险要,稍有不慎就会滑入旁边茂密树林中。“这条步道是2008年铺设的。”尹拯山说:“这就是68年前,附近村里的乡亲们上山抬运烈士遗体所走的‘路’。”
海拔1960米处,有一座六角亭。尹拯山说,1999年,为纪念遇难烈士,当地专门修建了这座纪念亭。纪念亭之下,弯腰穿过茂密的植被,一块约2米高的巨石映入眼帘。巨石形如怪兽,中间呈凹形。凹陷处摆放着一块灰白青石质石碑,石碑前放着酒水等祭品。碑文均为繁体字,从右至左横刻“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王秦叶邓黄诸烈士”字样,其下是大大的“殉难处”三字,落款时间为“同年十二月刻石”。68年前,C-47B型运输机就是撞在这块巨石后发生爆炸,酿成震惊中外的“黑茶山空难”。因年代久远,受到剧烈撞击的巨石,现已找不到当年留下的一丝惨烈的痕迹。当年上山参与善后的村里人,在现场找到了一些飞机残片,如今在“四·八”烈士纪念馆内收藏。
惟一健在的亲历者
见证68年前那场灾难的,现在仅有1名目击者健在,他就是当年的民兵中队长张耕儿。88岁的张耕儿是东会村人,1943年入党。“黑茶山空难”发生那年,他刚20岁。
据张耕儿讲,出事那天天空灰雾雾的,山上下着雪,山下是雨。下午两点多钟,正是村民们下地回来吃饭的时间。此时,巨大的飞机轰鸣声不绝于耳。“这飞机发出的声音与往常不一样,非常刺耳。”当时,黑茶山下的白石洼,窑洞里住着3户马姓人家。他们看到一架飞机沿着黑茶山下的一条大沟低空飞来,离地面很近,好像紧贴着树梢飞了过去。紧接着,从山上传来剧烈的爆炸声。
随后,在山附近放牛羊的村民从山上抱回一副降落伞,交到村公所。次日,有人上了山,在快到山顶处一块凸出的巨石前20多米的山坡上,看到有一架飞机斜躺。飞机残骸四周的树木均被烧光,螺旋桨已摔断,文件等物品散落一地。当晚,村干部们开会讨论决定,第二天早晨上山将遇难者遗体掩埋。“就在会议开到后半夜时,区委多位领导匆匆赶到。”张耕儿与大伙儿才知道,在山上遇难的是中央首长。当时,中共晋绥分局设在蔡家崖村,离黑茶山有60多公里。4月10日晚,消息才送到晋绥分局。4月11日早晨,张耕儿与34名年轻力壮的民工带着斧头、绳子,上山收敛烈士遗体。4月12日,17名遇难者遗体全运下山后,又移往庄上村的岱王庙。公祭三日后,4月18日上午,13位烈士的遗体由两架飞机运抵延安。4月19日,两架飞机又将美国四名机组人员遗体运抵重庆。“搬运烈士遗体下山时,大家都在想,烈士们为人民牺牲了,够恓惶的了。决不能再让烈士们受一点罪。”张耕儿哽咽着不停地念叨,“尤其是叶挺,一家四口还有保姆,都牺牲了。共产党为老百姓付出的太多了。”
○对话
“四·八”烈士纪念馆馆长高秀卿:
烈士精神教育激励着前来参观的人们
记者:在短时间的采访中,我深深感受到,兴县作为晋绥革命老根据地,老百姓回忆起68年前“四·八”烈的事迹时,依然情绪饱满,感人至深。百姓对烈士们的感情,跟当年一样?
高秀卿:68年前,一架飞机不幸坠落在兴县黑茶山,震惊中外。如今,作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八”烈士为人民、为民族奋斗的精神,教育激励着一批批前来参观的人们。
老区的乡亲们将4月8日称为烈士遇难日,每年这个时间都要祭奠。如今,烈士纪念馆内挂着的巨幅挽联:“仗国干城共赴和平征途路上坠忠魂黑茶山挥泪/旷世英豪同蹈国难苍穹云颠殒将星湫水河含悲”。这是当地一位教师撰写的,深深地表达了当地群众的痛悼之情。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四·八”烈士纪念馆新馆的布展情况?
高秀卿:2004年年底,黑茶山被国家14部委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从此,到此参观访问者日趋增多。很显然,游客来黑茶山并非游山玩水,而是来瞻仰烈士的遗迹,缅怀其丰功伟绩。
为发挥黑茶山红色旅游的功能,以无声的语言激励生者,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勇往直前,作为景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四·八”烈士纪念馆新馆现已建成。目前,正在做充实馆藏实物的准备工作。当年失事飞机机型为C-47B型运输机,据说,这种型号飞机目前仅存3架。为丰富馆藏展品内容,我们通过外交渠道,从美国一位收藏家手中寻找到一架C-47B型运输机。因手续相当繁琐,飞机将经拆卸运回兴县后,在纪念馆内组装。预计明年,前来黑茶山参观烈士事迹者,就可看到这架飞机。
○手记
烈士虽逝精神永存
在 “四·八”空难发生地采访时记者感受到,68年了,烈士们在革命老区人民心中并未远离。不论是88岁的张耕儿,还是34岁的尹拯山,从他们坚韧不拔的行事风格中,能体会到烈士们的精神在老区人民心中生根发芽。
沿着山路,记者从黑茶山往烈士“殉难处”行走时,途中因体力不支多次瘫坐山间步道。相形之下,尹拯山却信步上山,途中还不时给记者讲解,小时候他爷爷奶奶常给他讲的村民们从山上运送烈士遗体的事迹。出于对烈士的感情,尹拯山等众多村民经常上山,他们的身体素质很好。
当年事件发生后,殉难地通往山下根本没路。当时的村民克服了很多困难,将17名烈士遗体安全运到山下。2008年,为方便参观者登山拜祭烈士英灵,包括尹拯山在内的庄上村村民,靠肩拉硬扛把水泥运到山上,就地取石,硬是将当年形成的搬运烈士遗体所走之路,修成一条1000多米的步道。
“四·八”烈士虽逝精神永存。尹拯山自幼受先烈革命精神的熏陶,不仅热爱烈士,还崇拜烈士,他义务在纪念馆为参观者讲解的同时,还美化周围环境,充实展览内容,编写材料,制作光盘,广为宣传,让后人永远铭记烈士英名,这何尝不是新时代下所弘扬的“四·八”烈士精神。
本报记者 李吉毅
(原标题:“四·八”烈士殉难处英烈血染黑茶山)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