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美合作受阻 中俄将成网络安全伙伴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0月22日报道 俄媒称,俄罗斯和中国将在近期签署国际信息安全领域合作的协议。这里指的是相互信任和防范网络事件演变为大规模冲突的措施。这种协议只存在于俄美之间,北京与华盛顿暂停了在该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10月21日以《俄中将成为信息安全伙伴》为题报道称,据悉据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说,11月10日普京在北京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可能签署在国际信息安全领域合作的协议。
报道预计,普京与习近平将首次对网络安全发表联合声明。消息人士说,俄中的这个协定比美俄去年签署的这种协定“范围大得多”。
俄中已经在多边基础上和上合组织框架内展开网络安全合作。金砖国家之间也将通过这方面的信任措施协定。莫斯科大学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瓦列里·亚申科说,俄中两个网络大国之间早就该签订协议了,“最近几个月我们见证了俄中在这个领域的极为密切的合作,该协议是这一进程的自然结果”。
报道称,俄中对网络安全和网络监管问题的看法比两国与美国之间的看法更加接近,这从上周一场俄中有关信息安全问题的部门磋商会议发表的文件就可以看出来。文件指出,双方反对利用信息技术干涉国家内政,颠覆主权,破坏政治和经济秩序,宣传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挑动民族和宗教对立。文件还说,俄中支持网络监管的国际化(削弱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影响),主张保障国家对本国网络环节监管的主权。
俄罗斯与中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合作已经积极展开,而美国与中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合作暂停了。18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访美期间指出,由于美方的错误做法,当前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恢复对话合作面临困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2014年9月24日,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在京举行,美国前国土安全部部长汤姆·里奇在开幕式上演讲。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延伸阅读】外交部:因美方错误 中美网络安全合作面临困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9日在华盛顿就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同美国国务卿克里会谈涉及网络安全等问题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杨洁篪国务委员18日同美国国务卿克里会谈时,是否谈到网络安全等问题?
秦刚表示,国务委员杨洁篪18日在会谈时阐述了中方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立场。杨洁篪指出,中国坚决反对和打击任何形式的黑客攻击行为,由于美方的错误做法,当前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开展对话合作面临困难。美方应该采取积极行动,为双方恢复网络安全领域对话合作创造必要条件。
秦刚称,此外,杨洁篪还阐述了中方在南海、人权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刁海洋)
(2014-10-20 07:48:09)
【延伸阅读】俄媒:中俄11月将签署网络安全协议
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10月21日电 《生意人报》周二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可能近期签署国际信息安全领域合作的协议,即有关信任和防止网络事件升级为大规模冲突措施的协议。
目前只有俄罗斯和美国之间存在2013年签署的这种协议。
该报接近克里姆林宫的消息人士说,国际信息安全领域合作双边协议可能在俄罗斯总统普京11月10日(参加亚太经合峰会)访问北京期间签署。还有两名联邦官员证实了这个消息。
该报消息人士说,文件制定工作由总统助理伊戈尔-谢戈廖夫负责。协议内容还没有起草好,也没有决定俄罗斯方面将由谁签署这个协议。可能由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或通讯部长尼古拉-尼基福罗夫。
该报还报道,预计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就网络安全问题发表第一份联合声明。消息人士说,俄罗斯和中国的条约将比去年俄美签署的协议“广泛的多”。
俄中第二轮信息安全问题磋商于10月15日至16日在莫斯科举行,俄罗斯代表团由俄罗斯总统信息安全领域国际合作问题特别代表安德烈-克鲁茨基赫率领,中国代表团由中国外交部网络安全事务协调员傅聪带队。双方证实准备联合打击利用通信技术干涉国家内部事务、破坏国家主权、扰乱公共秩序和用于其他恐怖主义活动和犯罪目的。
(文章来源:俄新网)
(2014-10-21 15:36:05)
【延伸阅读】外媒关注中国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美国早有先例
参考消息网5月24日报道 外媒称,在美国以网络间谍罪名起诉5名中国军官后,中国“威胁”进行“报复”,并于5月22日宣布,计划对在中国运营的互联网技术公司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22日援引新华社报道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说,中国政府将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技术产品和服务实施新的审查程序,评估潜在的安全问题。
博达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肯·克拉克说,中方提出的审查规定似乎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但他们公布这些规定的时机不太可能仅仅是巧合。
报道援引新华社说法称,此举旨在防止产品提供者“非法控制、干扰、中断用户系统,非法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用户有关信息”。
报道称,一篇有关新政策的评论文章暗示,受影响的公司可能包括思科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以及微软公司。克拉克说,新程序也许会要求此类公司分享敏感数据和技术,比如加密程序,而这一要求历来是中美商贸摩擦的一个根源。
他说:“涉及范围可能会相当广泛。”
报道称,对于那些在中国销售互联网硬件及服务的公司而言,尤其是对政府部门进行销售的公司而言,此举是个潜在的、重大的棘手之事。
安可顾问有限公司大中华地区董事长詹姆斯·麦格雷戈说:“外国公司已经遭受到严重的打击。情况本已变得严峻,但自从斯诺登一事以来,情况变得更加严峻。”
日本《读卖新闻》5月23日援引新华社报道称,中国政府负责网络管理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2日宣布,针对国内使用的信息技术和产品引入安全审查制度,禁止审查不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境内使用。
《读卖新闻》称,这应该是针对美国企业采取的措施,是对美国起诉5名中国军人窃取美国企业情报的一种报复。
这项规定将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及其提供者作为对象。审查的重点是安全性和可控性,旨在防止产品提供者“非法控制、干扰、中断用户系统,非法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用户有关信息”。具体实施时间尚未透露。
该办公室发言人姜军表示,“少数国家政府和企业利用自己产品的‘单边垄断’和技术‘独霸’优势,大规模收集敏感数据”。
《读卖新闻》称,新华社报道称网络安全审查在美国早有先例,以此来印证中国引入该制度的正当性。
据美国《彭博商业周刊》网站5月22日报道,本周,美国指控5名中国军方人员通过网络窃取美国公司的信息从而使中国公司获益,此事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没有点名可能从这些所称的窃密活动中获益的中国公司,不过给出了一些暗示,指向部分中国大公司和国有企业。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彼得·辛格说,这次指控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这是告诉美国公司,现在会开始更认真对待他们涉及中国业务的问题”。
前美国副助理总检察长贾森·温斯坦说,这一案件表明,美国开始严肃考虑对国家支持的黑客采取行动了。不过他表示,要真正警告公司不要使用窃取的信息,官员们可能还要采取资产没收等切实的措施。
(2014-05-24 10:36:27)
(原标题:俄媒:中美合作受阻 中俄将成网络安全伙伴)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