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长宁:新“2号线经济”求索新动能

解放日报

关注

原标题:长宁:新“2号线经济”求索新动能


今年“五一”前夕,位于延安西路上的福佳集团长宁商业楼项目在一天之内通过六方竣工验收,不仅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首个通过小型项目六方验收的商业办公楼,也让这家来自大连的中国500强企业在上海大展手脚的信心更加坚定。

三十多年前,距离今日福佳项目工地仅2公里的虹桥开发区,老一辈“虹开发”们也曾面临压力。但与那时“平地起高楼”的改革探索相比,今天长宁面对的考验并不相同,中心城区存量空间资源遇到“天花板”,载体建设带动产业迈进渐成“过去式”。唯有挖掘新的产业内生动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逆势而为,实现稳增长。

航空服务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时尚创意、人工智能产业,身处全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宁从未停止对经济新抓手的求索。

开发区蓝图上支起新增长点

同样在今年“五一”小长假前,上海熙达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刘蕴熙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熙达食品福泉北路分公司获得了“专业网络订餐”食品经营许可,企业终于能全力拓展业务版图。

这一类许可在上海并非首次颁出,但熙达食品却是首家获此许可的“AI物联网+餐饮”智能厨房经营者。面对这项涉及人工智能、互联网、餐饮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创新业态,长宁区的态度却相当清晰:管不管?要管!暂无依据?那就多找点人一起“找路子”。于是,区市场监管局、科委、商务委、虹桥街道和第三方食安检测机构围坐在一张桌子旁,组成“熙达问题”项目组,最终帮助企业依法依规实现了食品经营范围的变更。

同一日,还有5家长宁企业成为上海首批食品经营领域“一证多址”的试点单位。其中既有便利蜂、猩便利等智能无人零售企业,也有美团买菜、每日优鲜这样的互联网生鲜外送平台。创新举措的对象是创新者本身,这样的情形对服务在营商环境一线的长宁干部们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但背后却是鲜为外人道的“背水一战”。

“十三五”期间全区供开发的土地只有“十二五”的1/4。空间资源“天花板”肉眼可见,逼着长宁必须跳出空间载体的制约,探索整区域的创新与产业转型。

人们很快发现,2016年起,长宁的“简历”上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全国首例”和“上海第一”:创建全国首个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成立上海首个“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获批建立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在上海首次试点“一照多址”“一证多址”……

与30年前划出一亩三分地搞开发不同,今天的这一波改革再出发,不再是白纸上绘蓝图,而是在蓝图之上支起新的增长点——绘出一张三维立体的新画卷。

“画卷”的成绩单能够说明“咬牙”坚持转型的成效:2016年至2018年,长宁智能互联网产业298家重点企业完成税收数平均增长21.2%,集聚包括美团点评、携程、拼多多等龙头企业在内共4491家企业;航空服务业入驻企业总数达250家,包括东航、春秋等5家总部型基地航空公司,占上海基地航空公司总数60%,152家行业重点企业完成税收数平均增长21.1%;包括科大讯飞上海总部以及深兰、依图、西井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在内,22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集聚长宁。无论是“航空母舰”,还是从一艘小渔船进化而来的“草根邮轮”,都能在长宁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工智能场景“阿姨爷叔也会用”

新泾六村,一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老公房小区,今年4月却成为全国首批“AI+社区”试点。北新泾街道也与张江人工智能岛、临港科技城一起成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

眼下,已经完成土建工程的新泾六村社区活动中心正等待一批“神秘嘉宾”入驻,包括24小时智能问诊机、AI医疗语音助手、眼底智能筛查仪、城市智慧书房、智慧运动“体魔方”、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内,都将被引入这座面积达1800余平方米的智能化活动中心,成为“未来社区”的先导试验地。与此同时,小区内的健身步道将升级为可读取分析健康数据的智能感应步道;独居老人家中将安装基于WiFi信号的生物探测系统,追踪老人是否跌倒;自动分类智能垃圾箱、街面自动清扫车、5G信号试点等也都将在北新泾人工智能社区中应用。

根据长宁区科委提供的数据,除四大运营商、银行和区属国企外,参与北新泾人工智能社区建设的其他25家企业中有近80%为长宁企业。如深兰科技研发的无人清扫车将在指定区域上路行驶,科大讯飞提供的AI医疗语音助手将在新泾六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

技术不能只在实验室中,人工智能最终要为人所用。西井科技首席执行官谭黎敏深有感触,他带领的这家上海本土人工智能企业目前已拥有包括全球首套港口人工智能理货系统、全球第一辆港口无人集装箱卡车在内多项技术成就,公司研发的智慧港口解决方案WellOcean已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多地码头运用,赋能长三角一体化智慧港口建设。

让阿姨爷叔们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用上智能技术,将人工智能向城市生活最终端拓展,北新泾人工智能社区的探索已经迈出第一步。这一步的底气,则来自于人工智能产业在长宁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长宁区科委新引进注册人工智能企业12家,全区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188家,其中145家产税企业今年1月至4月的区级税收同比增长45.18%。

长宁区区委书记王为人这样评价区域面临的产业转型:当日益发达的网络空间和交通将原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都变得可以迅速被超越,资源整合、辐射带动、创新引领等反映综合功能的能力,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当人们眼中老旧小区占比高、老龄化趋势明显、机遇与瓶颈并存的北新泾,摇身一变成为上海智慧社区建设的“试验田”时,一切的意料之外逐渐变得合情合理——源源不断的实践空间和应用场景,是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智慧”扎根的最好办法。

新“2号线经济”打通产业生态

6月6日,一则《在线旅游平台旅行社产品(境内)退赔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发布的消息,让不少旅游业从业者嗅到了新机遇。这是国内首个“互联网+旅游”行业的团体标准,值得注意的是,牵头制定方不仅有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和区旅游局,更有携程、春秋旅游、驴妈妈、途牛(上海)等一批知名旅游电商的参与。

政府主动抛出橄榄枝,由“一流企业做标准”这样的场景,在长宁已不是第一次。此前,长宁区曾支持易果生鲜、菜管家、盒马鲜生等区内网络经营企业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互联网+生鲜”团体标准《生鲜电子商务平台退换货服务要求》。

将智能互联网作为区域重点产业之一的长宁集聚了一批产业尖子生、特长生,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时,长宁的决心也愈发鲜明:带动企业制定标准、规范行业,从而反哺社会、建立生态。因为单独一家企业不能造就永恒的发展动力,唯有让产业形成生态才能持续不断创造动能。

去年10月,互联网龙头企业美团点评的上海总部正式迁入北新泾申亚时代广场,超过1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一夜之间涌进1500多名员工。轨交2号线北新泾站也因此热闹起来,“产城融合”正悄然改变这座有20余年历史的大型居住区。十多年前上海轨道交通向长宁区西部延伸时曾被热议的“2号线经济”也再次被人们提及。但这一次人们发现,在长宁近年来的运筹帷幄下,“2号线经济”已从十年前的消费经济转变为今日的产业经济。从临近江苏路站的西井科技、中山公园站的华为-联通人工智能创新示范中心,到娄山关路站以南的虹桥开发区、威宁路站的深兰科技、北新泾站的美团点评,最终通往淞虹路站,直达携程总部、科大讯飞上海总部以及东航、春秋等航空企业总部。

当人们以为37平方公里的狭长形土地上已经“开不出新地图”时,长宁借助轨交基础设施带动的空间串联,连通了区域内互联网、人工智能、航空服务等重点产业的领军企业和园区,挖掘出产业叠加后的“隐藏彩蛋”。

而今询问长宁的干部,“3+2”是什么,人人都会迅速答出标准答案:智能互联网、航空服务、时尚创意三大重点产业,人工智能、金融服务两大创新支点。再进一步细问,又会发现不同街镇的干部们各有所长:虹桥街道的干部外语流利,擅长和外籍高管打交道;程家桥街道的同志熟悉区域内每一家航空企业的运作;华阳路街道的干部可以对人工智能产业侃侃而谈;天山路街道的干部社工对服务企业白领有一套……

对创新的探索一以贯之,基层干部同区领导一样时刻胸怀产业远景,这是长宁人对高质量发展、发挥区域优势的注解,也是传承“虹开发”精神的当下,新一代改革者、开发者们的精神风貌。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