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在尺寸之间的老海珠桥

羊城晚报
原标题:浓缩在尺寸之间的老海珠桥
3

6

1 1

2

4

5
撰文/供图 李伟钦
海珠桥建于1933年,是广州最著名的老地标之一。它的倩影曾数次出现在老火花(火柴盒上的图案)上,成为难得的历史记忆。
最早将海珠桥选作火花的,是广东中国火柴厂(广东人唐定辉于1921年投资创办,厂址在广州河南)。1933年,珠海桥刚落成,该厂马上以“海珠桥”为商标,将这座广州的第一座跨江桥作为火花印制上火柴盒(图1)。当时的海珠桥,为开启式结构,中段可向上分开通航大船。
随后,广东澄海启昌火柴厂也以“珠江牌”作为自己产品的商标(图2),将海珠桥作为背景,以一位划艇的时髦少女作主体设计了火花。
1938年,侵华日军的飞机大肆轰炸广州,海珠桥的桥体开合器被震坏了。之后,侵略者又盗走了控制桥体开合的整套设备,致桥梁再也不能分合。1949年,国民党军队败退时将海珠桥炸毁。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政府于1950年3月25日开始重建海珠桥。6个月后,全面修复通车。同年,广州星光火柴厂以“铁桥牌”商标,将新修复的海珠桥形象搬上火花(图3)。
1957年-1958年期间,广州巧明火柴厂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以“广州牌”的商标(图4),将海珠桥形象再次搬上火花。1959年,巧明火柴厂成为国营企业,图5是当时该厂的火柴出口装。
1965广州中国民航公司委托广州巧明火柴厂设计印制了一套4枚的“中国民航”宣传火花(图6),其中一枚就是以海珠桥作为主体图案。
(《浓缩在尺寸之间的老海珠桥》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