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月04日 10:09新浪游戏
由CA制作世嘉负责发行的三国背景战争策略游戏《全面战争:三国》最近终于发售了。在中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与《西游记》一直都是最被热衷于改编成各类影视游戏文学作品的两部作品。
有不少玩家直言此次的《全面战争:三国》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第一次欧美厂商决定以3A级别的投资来制作一款他们心目中的三国游戏,游戏的开发商CA甚至还煞有介事的请到了外国专门研究三国文化的大学教授撰写了上万字的历史背景介绍。
在大洋的彼岸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的普罗大众心中的对于三国文化的印象更是早已和史实相去甚远。如今和00、10后的小朋友提起三国,他们心中第一反应多半就是赵云,而且大概率还是某某农药中那个6块钱的形象。
文化交融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它从来不是单向的,在你向他人传递文化的同时他们的文化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
不可否认的事,在电子游戏不断改编和结构后的今天,三国文化在不断推向世界的同时也同样被电子游戏厂商反向影响着。
赵云是如何从几百位将领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国第一看板娘?貂蝉又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穿着肚兜到处跑的美少女?曹操为啥长得越来越像织田信长?
驴唇不对马嘴的三国游戏文化
三国历史在日本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4世纪,在当时的一本军记物语《太平记》中曾出现过一段相当完整的作为插画故事的三国情节,直到今天日本中学生的教科书中仍旧有三国的章节。
不过与中国读者热衷的《三国演义》不同,对于日本人民影响最深的作品是由陈寿撰写的那本《三国志》。室町时代后期的1552年日本出版的第一步三国题材小说就名为《三国志》。后来漫画文化逐渐兴起,1971年由横山光辉开始创作的漫画版《三国志》更是整整影响了几代日本人,系列漫画总发行量超过7000万册。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以三国为背景的电子游戏才应运而生。相信不少玩家和笔者一样,最早接触的三国游戏正是由卡普空推出的《吞食天地》系列,这个系列亦是由同名漫画改编而来。
在1992年推出的《吞食天地2~赤壁之战》无疑是不少玩家记忆中重要的一环。游戏一改一代骑马打仗的“写实”玩法,摇身一变成为攻关类型,最多还支持三人联机合作共斗,还新加入了黄忠与魏延两名新角色。
游戏很好的还原了漫画原作的人物设定,不过也正是太过还原。导致赵云、魏延和黄忠好歹还穿着盔甲,到了张飞和关羽两位和刘备揭竿起义的义兄弟身上竟直接变成了身穿布衣的黑壮大汉。
更滑稽的地方在于本作当年在欧美地区发行时,卡普空怕那边的玩家无法理解和融入到三国现有的故事中,于是重编了背景故事,更是让角色摇身一变成了蒙古勇士。。。
张飞变成了合撒儿、张辽变成了忽必烈、赵云变成了速不台。。。而作为大BOSS出场的吕布是谁自不必说,当然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了。倘若张辽有一天看到自己突然变成了吕布的孙子,他的棺材板怕是都盖不住咯。
在当时,欧美由于接触门槛较高,所以大众对于三国文化鲜有了解,即便是《吞食天地》这样三国背景和题材的游戏,也因为“本土化过度”而显得驴唇不对马嘴。而日本年轻玩家则深受漫画和小说影响,对于三国的了解也有一定偏差。
赵云怎么就成三国第一看板娘?
提到三国和游戏,最绕不开的自然就是日本公司光荣。这家擅长制作战争策略的游戏公司最早就是凭借《三国志》系列起家,将其称之为这个星球上最懂三国的游戏公司也丝毫不为过。千禧年后,光荣开始涉足动作游戏领域,自然而然便又想到了老本行三国题材。于是在2000年的PS平台发布了一款三国武将的格斗游戏。毕竟初次涉水,最后游戏也只落得个不温不火的收场。转过年来的2001年,光荣直接将游戏改造成了一款过关式的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最大的乐趣便是体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乐趣,这部游戏便是《真三国无双》,根据统计同年发售的2代真三(XBOX版)在《游戏通信》排行榜上连续4周排名第一,仅1个月就销售了60万1866套,以一套软件单价6800日元计算,仅一个月的销售额就有近41亿日元。
在我国民间就一直流传着“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尽管明知作为历史人物的三国将领们不能仅以武力一概而论,但是从小看着武侠小说长大的读者们却还是忍不住拿他们比较。这种民间说法在日本也有流行,所以在不少玩家的心中赵云就是武力值仅次于吕布的超强存在。
在上世纪末1994年时,我国央视推出了《三国演义》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当时不仅仅在国内掀起了观视狂潮,整个热度也席卷到了岛国。不仅在日本NHK电视台进行热播,严谨的日本人民甚至还专门出版过《三国演义写真图鉴》来介绍这部电视剧,其中的高清剧照即便是国内也已经很难找到了。
一年之后的1995年光荣推出了《三国志V》,不用说这一作自然参考了大量老三国中的人物设计,例如曹操、张飞和关羽,活脱脱就是鲍国安、李靖飞、陆树铭几位老师走进了像素化的电脑里一般。
而由张山老师扮演的赵云在剧中就是一副尖枪银甲的白面小生形象。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光荣在《三国志V》中的人设,并进而影响到了后续推出的《真三国无双》。
甚至说不定《真三国无双》游戏名的由来就是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赵云经典的长坂坡单骑救主的片段中的插曲《子龙颂》中唱到的那句:“一袭征袍鲜血染,当阳常志此心丹,子龙子龙世无双。”
英俊帅气的形象,存在感极强的个人篇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武力值。凑齐了这三点的赵云自然而然的就被光荣扶正。《真三国无双》的前三代中还不明显,从4代的1V10000开始,赵云就再也没有缺席过游戏的开场动画。到了最新一作的《三国无双8》更是整整用了一分半的时间来完成了一出美少女战士式的变身,最后在从天而降取敌将首级。纵使个人剧情在游戏中不是占比最大的,但凡是人气评选,展会宣传等活动,我们的“云妹”永远都是C位中的C位。
我国的三国游戏文化
不少国人看到彼岸那边岛国把三国文化发展的如火如荼,因而心生怨念,大骂文化剽窃。其实在国内也诞生过不少经典的三国题材电子游戏。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由鈊象电子制作的《三国战纪》系列。系列的首作推出于1999年,正是国内街机黄金时代的末尾,当时的街机厅中的主机机器几乎全是满屏幕洋文的山寨外国游戏。所以你可以想象当一款中文语音、全中文剧情、并且讲述中国历史题材的游戏出现时大家会是一种什么反应。
当然《三国战纪》在街机厅中成为现象级的机台可不仅仅因为这个。在这款作品之前,鈊象电子就曾制作过《西游记释厄传》积累了相当多多人合作通关街机的经验。到了《三国战纪》更是为其赋予了多角色的装备武器系统、多路线多BOSS的支线系统、并且还融入了大量的魔法道具、隐藏要素、复制秘籍、秒连BOSS等等多样玩法。在简单粗暴的街机基础上融入和大量家用机以及RPG游戏的要素,使可玩性大大增加。
这也导致了如今当我们谈起《三国战纪》的时候常常会因为他丰富的游戏内容而忽略了鈊象电子在游戏美术设计上的考究。比如说游戏中最让人头痛的蓝衣铁甲兵,其穿着的盔甲就参考了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明光铠甲,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曹植所著的《先帝赐臣铠表》一文。这种铠甲原本是由西域的板甲演化而来,因为两边的钢板能够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正所谓“见日之光,天下大明“,也因此而得名。这种铠甲在三国时期的冶炼打造还颇有难度,所以一般只有官位较高的将领才能穿着,而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啥铁甲兵这么强了。
除了《三国战纪》,由宇峻奥汀制作的《三国群英传》同样是一代中国玩家最美好的三国回忆之一。系列的首部在1998年推出时,光荣的《三国志》系列出到了第六部,整个策略系统趋向成熟。所以宇峻奥汀便另辟蹊径,在保留部分内政外交等策略的玩法上在战斗系统上加大笔墨,采用即时制的时间系统来表现真实战场中争分夺秒的紧张感。同时游戏还采用虚实结合的设计,例如使用各种炫酷的特效来放大战场之中两军交锋的效果,武将的能力被大大增强,一名强劲的武将在战场上常常有着扭转乾坤的作用(这种一骑当千的爽快感还早于《真三国无双》)。凭借于此,《三国群英传》一炮而红,宇峻奥汀也抓住机会一连串的在接下来的10年间推出了六款作品。
不过国产三国电子游戏的辉煌也仅限于此,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网游兴起以及一些不言自明的原因,单机游戏市场逐渐式微。游戏厂商为了盈利也只能尽可能多的迎合大众市场,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三国战纪》后续作品玩起了擦边球营销,不仅直接用黄忠女儿取代了黄忠,貂蝉也从英姿飒爽的女中豪杰变成了袒胸露乳刻意卖肉的乳摇妹子。而《三国群英传》因为过于频繁的迭代更新,到了后面几作已然创意枯竭,只得生搬硬套各类神话作品,原本史诗感十足的两军交战活生生被搞成了神仙打架。最终没能笼络到新玩家,连系列的忠实粉丝也都纷纷退坑。
当欧美厂商加入三国游戏大局
就在笔者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由英国公司Creative Assembly开发的《全面战争:三国》正式解锁了,只用了一个小时steam全球在线人数便蹿升到了8万+,位列steam实时在线玩家数第四。要知道,这还是为了照顾中国玩家而提前在中国的确解锁的前提下,所以大概可以估计出这8W人中有起码有一半以上均为中国玩家。可见一款三国题材的好游戏对于中国玩家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
CA制作的《全面战争》系列素来以写实的百人团战大规模战场而著称,因为有着包括《幕府将军》在内几部东方背景作品的铺垫,CA在本作的历史考究上也相当细致入微,比如说马镫(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在游戏中就被简化成了一块坚韧的布绳。因为这东西一直以来的被发明时间颇有争议,所以CA干脆给出了一个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解释:”三国时期已经诞生了马镫,但还未演化到环装金属样式。“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欧美公司的CA毕竟没法做到尽善尽美,在公布赵云人设图时他们就误将“赵子龙”翻译成了“赵紫龙(Purple Dragon)”。又或者是无论人物形象如何设计,各路将领终究没能逃出“亚洲人眯缝眼,塌鼻梁”式的固有认知。
无论如何,CA以及这部《全面战争:三国》都是瑕不掩瑜,在如今国产三国游戏还整天想着怎么用山寨、抄袭或是干脆直接无视版权的照搬宣传CG作为宣传物料的时候,有这样一部3A级别作品的出现都是对整个三国文化最好的传播。
文化的传播从来不是单向的,当古朴的史学著作与现代的电子游戏相遇,他们彼此便会相互融合从而诞生出一些全新的东西。无论你喜欢与否,最终这个崭新的小家伙都会继续演化,并逐渐成为我们后人眼中的历史。
说说你的看法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