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北京冬奥会筹办获赞“无可挑剔”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9月20日报道 法媒称,国际奥委会(IOC)9月18日表示,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工作“非常有信心”,并对中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在两年内增至原来的三倍表示祝贺。
据法新社9月18日报道,三年半之后,中国首都将成为世界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小萨马兰奇在北京召开的一场记者会上说:“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北京在赛事筹备上取得的显著进展,我们对筹办工作非常有信心。”
报道称,为2008年奥运会修建的许多基础设施将在2022年再次利用。特别是冰上项目场馆和冰球馆。
“补充比赛场馆的规划与建设进展迅速。我们对此无可挑剔。”小萨马兰奇说。
报道称,借助于大规模宣传运动,政府希望到2022年,3亿中国民众能从事冬季运动。这相当于中国22%的人口。
“这个国家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在两年内已经增至三倍,这是根据滑雪场的游客人数统计出来的。”小萨马兰奇兴奋地说。
报道指出,自从2015年获得冬奥会主办权以来,中国的滑雪场迅速增多,主要吸引的是越来越讲究运动休闲的中产阶级年轻人。
【延伸阅读】管道爬行机器人等“现身”冬奥会交通保障项目应急演练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齐中熙)11日上午,全国第10个“防灾减灾日”前夕,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交通保障项目延崇高速公路温泉隧道工地上演了一场公路施工突发事件抢险处置综合演练。国内先进的智能管道爬行机器人、大型隧道逃生救援钻机等先进救援救生设备悉数登场,展示了智能化、科技化和信息化设备在抢险救援中的作用。
上午9点30分,中铁十四局等单位上百名参加演练的人员迅速在场地中央完成集结,并按照指挥号令,对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隧道坍塌、高空坠落和支架倒塌等三个科目进行了演练。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消防及延崇高速各参建单位协同配合完成了本次演练的全部内容。
演练的主办单位北京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今年北京市公路建设系统举行规模最大的一次应急演练活动。与以往不同,在本次演练中,爬行机器人、双套管救援钻机和生命探测雷达等一大批先进的救援设备投入了使用,实现了救援手段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在演练现场,记者看到,爬行机器人长约一米,采用履带驱动前进,外形类似一台微缩的坦克。这种能伸缩的机器人可以在多种内径的管道内行进,并通过设备前端的摄像头将通道内的画面实时传输出来。在隧道坍塌救援过程中,实现救援通道和线路的“无人”勘探,为救援方案提供技术支撑。此外,打通救援通道的双套管救援钻机则是重型装备的典型代表。这台救援设备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研发,最快能以每小时3.8米的速率打穿塌方的岩土层,形成救援通道。
全长约114.4公里的延崇高速公路工程是连通北京延庆到河北张家口崇礼的冬奥赛场联络线,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优质便利的交通环境。
(2018-05-11 17:00:46)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以2022北京冬奥为契机 发力跃向冰雪运动强国
参考消息网2月28日报道 外媒称,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东道主向冬季运动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力争将冰雪运动参与者的数量从数百万增至3亿人,以免奥运设施空置荒废。
据奥地利《标准报》2月25日报道,北京西边一个关闭的煤矿正在进行着中国最雄心勃勃的计划之一。几十年来,木城涧煤矿一直参与了首都能源的供应,眼下它正在进行改造。这里将建成一个最现代化的冬季运动中心,作为国家冬奥会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报道称,中国领导人表示,北京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因此滑雪场在中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报道称,原因很简单。中国运动员在冰上项目中显示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在雪上项目的比赛中落在后面。这点在平昌冬奥会上也可以看到。中国的9枚奖牌(一金、六银、两铜)中没有一枚是来自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或跳台滑雪等传统雪上项目。不管怎样,在极限运动上获得了4枚奖牌(一枚单板滑雪U型场地、三枚自由式滑雪奖牌)的中国已经跻身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必须提高冬季运动的整体水平。
这最好从基础工作开始。未来孩子们不仅应学习体操,也应学习滑雪。这个计划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这样中国才能在2022年以一流冬季运动国家的形象出现。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2月26日报道,距北京冬奥会还有四年的时间,中国面临多数奥运主办国都面临的同样挑战——修建奥运设施、扩大基建并且在预算内完成。
不过,中国面临着一个额外的挑战,那就是让国人对冬季体育运动感兴趣,目前中国人对冬季运动关心不够。
以滑雪为例。在某个周末,会有成千上万人到距北京几小时车程的河北省张家口将来冬奥会的比赛场地密苑云顶乐园滑雪。
但他们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据被普遍引用的数据称,2017年,只有1210万中国人滑雪一次以上。这只占中国总人口的不到1%。
非常热爱滑雪的查尔斯·郑(音)对记者说,培养消费者对冬季体育运动的兴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郑先生写了一本关于中国滑雪产业的书。
报道称,2016年,中国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特别提到了冬季体育运动,并将大力投资该产业。
报道称,政府表示,它希望能有3亿人参与到某种形式的冬季运动中来。
研究中国体育产业的专家马克·德雷尔表示:“即便这一目标只能实现很一小部分,对于发展一个巨大的体育经济来说仍将相当可观。”
报道称,为实现这些崇高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据报道,全国各地的学校已经获得了资助,为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增加参加冰球和花样滑冰项目的孩子的数量。政府还批准在中国各地建造滑冰场,包括中国南方较热的地区。
报道称,政府支持的大规模投资计划的动机似乎是双重的。
首先是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国家,业已建立的冬季体育产业却规模有限,中国仍有很大潜力。
德雷尔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中国一直在寻找其他增长驱动力。(冬季体育产业)可以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力。中国正在逐渐远离过去的出口和制造业驱动因素,并越来越倾向于国内消费。”
德雷尔说,还有一个因素。有哪个东道国不希望在主场赢得更多奖牌?
随着北京携手张家口取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带来的“冰雪热”,冬季项目在上海也正越来越受到欢迎。图为2017年3月31日,上海冰壶队队员在上海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冰壶馆内训练。 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2018-02-28 00:25:01)
【延伸阅读】外媒:“北京8分钟”惊艳平昌 冬奥会开启“北京周期”
参考消息网2月27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2月25日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了奥运会旗帜,就此正式开启了第24届冬奥会的奥运周期。4年之后的下届冬奥会将在中国北方的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据拉美社2月25日报道,在闭幕式上,中国献上了8分钟的精彩文艺表演,向世界展示了该国现代而创新的形象。中国将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助力。
报道称,这场表演的主角是两只“熊猫信使”。它们和多名艺术家一起在闭幕式上为世人奉献了美妙的演出。与此同时,24块移动屏幕展现了中国的美好形象、科技成果、传统舞蹈、知名企业以及2022年冬奥会标志。
“北京8分钟”表演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担任总导演。他具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导演经验。此次,他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创新融合在一起。张艺谋此前对记者说,希望“北京8分钟”具有科技含量,将革新技术与传统表演结合起来,展现当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和中国的新发展。
另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网站2月25日报道,中国将于2022年举办下届冬奥会,而且随着国内滑雪热的方兴未艾,中国正在准备成为世界的下一个滑雪胜地。
报道称,到今年底,中国将有700个滑雪场,比全欧洲滑雪场的数量还多。而且中国正在培养年轻人才,确保在下届冬奥会上获得更多奖牌。
在距离北京4小时车程的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崇礼,已经兴建的高级滑雪场可以和欧美第一流的滑雪场媲美。中国在20年内兴建了646个滑雪场,目标是到2022年2月冬奥会举办前拥有1000个滑雪场。
目前,中国有1500万名滑雪者。政府正在力推滑雪运动并号召3亿中国人站在雪道上。
报道称,中国举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被视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登场秀,而2022年冬奥会则被视作巅峰荣光的展现,中国将向世人展示其繁荣和世界领导力。
报道还称,中国正在培育奥运天才选手的路上大步前进。一名被视为2022年冬奥会希望之星的滑雪选手说,参与滑雪项目的人数猛增和资金的大力投入将确保中国在2022年冬奥会上收获大量奖牌。她说:“中国将赢取更多奖牌,特别是在滑雪项目上。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许多新训练计划,它们涵盖了不同水平,覆盖了所有领域。这项运动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报道总结道,中国已经为2022年冬奥会做好了准备。
这是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表演(2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2018-02-27 10:28:54)
【延伸阅读】美媒称中国向2022年北京冬奥执著前行:平昌只是第一步
参考消息网2月25日报道 美媒称,在平昌,中国队实现了一些突破,有一些抢眼的表现。不过,中国冬奥会运动员们需要跨越的障碍还有很多。
据美联社2月24日报道,由于有着丰富的教练经验,2006年冬奥会银牌获得者、加拿大人杰夫·佩因被中国聘为钢架雪车国家队教练。他还有四年时间把这支新手雪车运动员队伍打造成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冰滑道冠军。
不过,想在危险的、技术上复杂的冰雪运动项目上击败老牌冬奥会强国取得胜利,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佩因在提到钢架雪车项目时说道:“这不仅仅是穿上冰鞋快速向前滑的事情。”
报道称,北京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成果非常炫目。那一年,中国的多年耕耘获得回报,在奖牌上收获颇丰,冲上金牌榜头名位置。
报道认为,中国冬奥会运动员们需要跨越的障碍还有很多。尽管中国在一些项目上有竞争力,但还不是冬奥会项目强国。
就像备战2008年夏季奥运会一样,中国在一系列冬奥会项目上起用外国教练,例如速度滑冰项目聘请荷兰教练,越野滑雪项目聘请挪威教练。
佩因在2015年受聘,他把中国视为希望之地。那一年国际奥委会选择北京作为冬奥会的主办城市。
报道称,在平昌,中国队实现了一些突破,有一些抢眼的表现。
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首秀12年后,中国单板滑雪获得首枚奖牌,刘佳宇在单板滑雪女子U型池决赛中摘得银牌。
到目前为止中国冬奥会最强项目是在短道速滑比赛中,武大靖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赢得男子500米比赛金牌。
高亭宇获得速滑男子500米铜牌,成为第一个获得冬奥会速滑长道项目奖牌的中国运动员。
数个项目首次出现中国运动员的身影,例如常馨月在跳台滑雪项目中获得第20名的成绩。
李纯键是首次亮相冬奥会的两组中国有舵雪橇组合中的一名运动员,他说平昌只是他们这支新手队伍的“第一步”。他在赛后自信地说:“下一个赛季我们要逐渐走进世界的视野,让大家知道我们雪车队来了。每个人都在努力备战2022。”
他的搭档王思栋补充说:“两年前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有舵雪橇是什么。”
资料图片:2月22日,武大靖庆祝胜利。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18-02-25 10:36:55)
【延伸阅读】美媒称中国培养冬季运动精英 为称雄2022年冬奥会做准备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全面打造冬季运动产业并培训成百上千运动精英,以便称霸2022年冬奥会。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2月21日报道,中国斥资数十亿美元打造新的滑雪场、滑冰场以及运动员培训项目,以培养出能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大获全胜的新一代运动员。
商业内幕网站援引《中国日报》的报道称,中国计划在2022年举办下一届冬奥会之前拥有800座滑雪场和650座滑冰馆。
2015年赢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之后,中国推出了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培养3亿名滑雪、滑冰、冰球以及其他冬季运动参与者,其中一些人将在四年后代表国家参赛。作为主办国,中国将有机会派运动员参加所有项目比赛。
报道称,中国的计划实际上相当于在冬奥会前夕全面打造冬季运动产业。
中国对冬季运动的新热情于2016年正式得到确认——中国于2016年公布了价值1.5万亿元人民币的五年全民健身计划,旨在振兴国内健身产业。这个计划强调了滑雪和花样滑冰等冬季运动的重要性,呼吁建设新基础设施发展这些运动。
自从这个计划宣布以来,开发商建设了大量新设施满足国内对冬季运动的需求。英国和加拿大等地的教练涌入中国谋生。
中国对冬季运动的新执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为了2022年大获全胜,在国内观众面前表现好一点。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戴维·多拉尔说,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之前,中国为培养运动员进行了大量投入。投资似乎获得了回报,那一年,中国最终金牌数量最多。
位于北京的“中国体育透视”网站创始人马克·德雷尔告诉商业内幕网站:“每个国家都想在主场表现好一点。过去的成绩显示,主办国在奖牌榜上的排名几乎总能上升(原因包括投入增加以及主场支持),因此中国乐于把2008年的成功换成2022年的成功。”
报道认为,然而中国对冬季运动的雄心不仅限于2022年冬奥会。随着中国富裕起来,政府希望把冬季运动转变为繁荣发展的新产业。
德雷尔表示,中国“没有机会”称雄2022年冬奥会奖牌榜,但是奖牌数量可能会大大提升。
德雷尔说:“未来四年中国对冬季运动精英层面的投入很少有国家可以企及,这意味着至少在某些项目上,中国运动员的竞争力将与其他国家一样强。”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讲,中国计划在未来拥有1.2亿滑雪运动参与者和1.8亿滑冰运动参与者。这些目标过于雄心勃勃,但即使中国只是部分实现了目标,也将拥有全球最大的冬季运动人口基数之一。这有助于在精英层面产生更多能够获得奖牌的人。”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升温,一批冰雪场馆项目乘势而上。图为2017年3月11日,大批市民在杭州一家大型商场内的滑冰场体验滑冰运动。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2018-02-23 09:58:58)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