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举旗帜,为国家立心民族立魂

人民日报

关注

原标题:举旗帜,为国家立心民族立魂


古人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对于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的使命任务,可谓基础中的基础、关键处的关键。

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我们可以用三句名言,来解析“举旗帜”的使命任务。

第一句是,“每个国家,每个时期,都有新的理论家,提出新的理论”。

年均经济增长7.2%,年均脱贫人口超过1300万,高铁技术“走出去”,雄安新区“长起来”,全面深化改革搭起四梁八柱,“一带一路”倡议赢得世界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引领中国巨大发展变化的,正是思想的力量。以“鞋子论”说明制度要适合国情,以“笼子论”宣示制度反腐路径,以“两座山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以“根”和“魂”倡导优秀传统文化……精妙的比喻、生动的话语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历史方位、发展大局的深入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容、深刻内涵,早已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创造性的探索实践。就像海外媒体的评价,习近平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中国目前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在习近平领导期间增长了近40%。

这也是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最丰富的素材、最坚实的基础、最深厚的底气。只有把中国历史性飞跃背后的支撑力量讲清了,把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指导思想说透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宣传思想工作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任务。

第二句是,“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这是全世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这其中,思想的力量、价值的支撑,是一个关键。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写到,在经济增长的故事以外,中国还有一个也许较不抢眼、较不具新闻轰动效应的故事——一个文明重建的故事。确实,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不仅书写了经济发展的“中国震撼”,更呈现着精神层面的“中国故事”。

在信息时代,各种观点泥沙俱下,一些错误思潮也趁虚而入。有人鼓吹“共产主义虚无缥缈”,有人刻意歪曲历史、丑化英雄,还有人抱着泛娱乐化、泛物质化的态度。越是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越要在千帆竞发中立主导、在百舸争流中立主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如果失去了思想导航和价值引领,那就会缺“心”少“魂”,最终迷失方向、失去命脉。正因此,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正是要继续书写立心立魂的中国故事,夯实我们国家的价值基座、赓续我们民族的文明血脉,让“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精神基因展现出更强大的魅力和更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句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举旗帜,不是凌空蹈虚、空洞表态,而是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好我们的“一手好牌”,宣传思想工作就要找到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抽象的思想找到人心的落点,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更多人心中落地生根。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让“群众掌握理论”,从而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让我们在风险挑战面前站稳脚跟、淡定从容,在迅速变化的时代赢得了主动,凝聚起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的磅礴之力。

有人说,在亚历山大的行动里,能够发现亚里士多德;在拿破仑的行动里,可以发现卢梭和狄德罗的哲学。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如同点燃思想的火炬,如同树起精神的灯塔,烛照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前进方向和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陈露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