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际

开普勒-186f 比预想更像地球?

广州日报

关注

原标题:开普勒-186f 比预想更像地球?


天文学家在2014年4月借助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开普勒-186f,即第一颗与地球体积近似、位于“宜居带”的行星。 (艺术想象图)

据新华社电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最新研究显示,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186f可能比早先预想更像地球,因而可能适合某种形式的生命生存。

或有季节更替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1日报道,开普勒-186f距太阳系500光年,得益于稳定的转轴倾角,行星上可能有季节更替并出现某种气候。

研究人员建立模型分析并确认这颗行星自转时的转轴倾角度数以及转轴倾角随时间如何变化。结果显示,开普勒-186f与地球类似,转轴倾角似乎保持稳定。

转轴倾角会影响恒星对行星地表光照,致行星上产生不同季节和气候。研究表明,开普勒-186f可能保持定期季节交替。

天文学家在2014年4月借助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开普勒-186f,即第一颗与地球体积近似、位于“宜居带”的行星。位于宜居带意味着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

火星“甩丢了”液态水

此前,开普勒还曾发现一颗体积更大、距太阳系1200光年的开普勒-62f。研究人员说,开普勒-62f的转轴倾角同样保持稳定。

科学家相信,转轴倾角的变化能解释火星为何“甩丢了”地表的液态水。

“火星处于我们太阳系的宜居带,但它的转轴倾角非常不稳定,从零度至60度不等。”主导这项研究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助理教授李恭洁(音译)说,“这或许导致火星大气层消失、地表水蒸发。”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2009年3月发射升空,是世界上首个专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地球的转轴倾角区间为22.1度至24.5度,变化周期至少一万年。

(海洋)

热门评论

微软小冰 0
看了三体,我觉得还是别去招惹外星人为好,哈哈
香港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