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里天津的“网红”煎饼果子为什么这么火?煎饼果子的这些“江湖”……

今晚报新媒体
从《舌尖上的中国3》第二集播出起
“红姐煎饼馃子”这个关键词
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了全城
乃至全国吃货谈论和追捧的对象
每天大排长龙的队伍
天南海北的客人,褒贬不一的声音……
而借由“舌尖”,煎饼馃子
也成了这段时间津城市民热议的话题。
“我们家门口的最好吃”
“种种‘邪教’做法不能忍”
“什么最传统哪样最老味”……
从市内六区到津城近郊,
那些备受天津食客推崇的煎饼馃子摊儿
到底都好在哪?
亮相《舌尖3》第二集《香》红姐煎饼馃子 开门店梦想“提速”
“想到会被更多人知道,但没想到会形成今天这种全国各地都关注的程度。”
原计划大年初五开业被提前到了初三,而自打“舌尖3”有红姐这一集出来之后,红姐的煎饼馃子摊儿再也没消停过。每天不到6点队伍已经排上,以前都是红姐主力,丈夫艾新只是搭把手,现在夫妻俩都得上阵,“我这不赶紧学手艺,要不然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本来6点到10点的营业时间更是一拖再拖,初六开始几乎每天都要忙活到下午一两点才能收摊儿。即便如此,收拾时仍不间断有慕名而来的顾客找上门,“对不住,没面了。”
红姐说,之前每天两大碗酱、一桶面就够,这些日子每天都是八碗酱、两大桶外加一小桶的面,更别提馃子、馃箅的量,“像昨天150根馃子、100张馃箅,最夸张的那天三四百根馃子、200张馃箅。”旁边的炸馃子摊儿生意带火了,连带周围其他早点也“沾了光”——有些顾客来得早,排队时间长了饿得忍不住,就先买点旁边的“垫巴垫巴”。
初八大部分人恢复上班之后,红姐也从原先路口挪到了小路里面,“要不然来来往往上班的车多人多,也影响交通。”全市各区的人接踵而至,全国各地来尝红姐煎饼馃子的更不在少数,“沈阳、杭州、山东……北京的尤其多,有人真就是看了节目特意上这来,甚至半夜入住附近宾馆就为赶早来吃。”
于是小车上开始有了“限购每人两套”的字样,营业时间6点到10点的标识也贴得更为显目。不是什么“饥饿营销”,红姐坦言,他们两口子精力有限,能备出来的食材有限,也是为了照顾全市乃至全国闻名而来的客人,“都是给我们捧场来的,恨不得都给摊,问题不现实啊,条件、环境不允许,一人买十套二十套,后面的客人怎么办?”
开店本也是梦想 比“舌尖”贵因为原料涨
除了“限购”字样,红姐的小摊车如今还标有“门店正在筹备中 近期开业敬请期待”的提示。说起来,弄门店本也是红姐的“小梦想”,只不过没想到梦想能这么快且必须这么快就实现——收摊后仍连绵不绝的“煎饼粉”加速了她开店的心。
25号那天,不远的街对面牌匾已经立起来,店里架子基本也都弄好,当时水池子、炉灶等设备还没进去,“主要我俩撤不出来,真的是见缝插针地收拾。”加上注册商标、门店执照等手续都要一一办理,艾新直言,大家看到的火爆场面背后,还有太多“突如其来”的事要处理,“有时候也挺无奈甚至挺无助的,现在是连家里事儿都顾不上了,时间长了怕她身体累垮了,我能多跑跑就多担待点。”
5块5一套的基本价,老主顾普遍反映“挺良心”,不过纪录片中出现的“3块8”也成了话题。红姐解释,当时“舌尖”团队来拍确实有过那个价格,“改了一阵了,馃子馃箅都在涨,年前已经涨了一个多月,从8毛到1块,我们没敢多调,跟着加了两毛。鸡蛋价近来才落下来,年前最高峰5块5、5块3……”
除了价格,“红姐煎饼馃子加火腿肠”的说法更让他们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当初也没有,这不离高校近么,总有学生来买时问有没有火腿肠。我们做小买卖也是为赚钱糊口,既然有客人需要,我这还守着超市,那就预备着。推荐是不可能推荐。”
没“关系”没花九万 儿子也上镜“跟做梦一样”
“秘制”被质疑,“炒作”有嫌疑……伴随大火而来的,自然是褒贬不一的各种评论,红姐两口子忙起来注意不到,孩子在网上看到偶尔跟他们提起,有些过激的言辞红姐最初也委屈,“想开就好了,把自己该干的事儿干好了,别人爱说嘛说嘛。”
去年7月9日是“舌尖”摄制组和红姐的最初一次会面,当时并没完全拍板,红姐两口子也没寄多大希望,“全天津市像我们这样的早点摊儿太多了。”没想到三个月后接到电话,被告知素材已被采用,“8日拍摄组就来了,总导演刘鸿彦甚至也亲自过来了一趟。”一天前期采访,六天全程拍摄,“就这么简单,哪像网上说的,有关系花了9万什么的……”
虽说火了之后没少给自己“找事”,可问红姐累不累,她说还真没在这方面有过抱怨,“从以前就一直觉得,有客人喜欢我摊的煎饼馃子我就特高兴,得到认可特有成就感,现在还是一样。”让红姐感慨的是,以前天天来买的熟人现在反而见不着了,“知道排长队不愿意凑热闹,不愿意这个时候再添压力。”
“舌尖3”里,红姐的儿子艾浩然也有出镜,他建群帮老妈笼络年轻顾客,也成了吸引导演组感兴趣的一个小细节。“我的感受……就跟做梦一样。”老妈的煎饼馃子摊儿火了,看着长长的队伍和网上热议的声音,浩然也有点意外,“不过该上学就上学,该兼职就兼职,该给家里帮忙就帮忙,没什么改变。”当然身边来自朋友、同学的好奇、询问、恭喜纷至沓来,浩然庆幸:“好在放假期间,群在‘歇班’状态。”
下面这段视频一定要看
爆款煎饼馃子 守传统还是搞创新
二嫂子煎饼馃子
曾上央视《一城一味》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
面对“新吐槽” 回应“值这价”
“二嫂子煎饼馃子”又被热议,老板孙志强直言,好坏评议他都接受,“什么东西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就是想把路边摊小吃,带领到一个新的‘高大上’的领域。”
孙志强觉得自家从没“跑偏”,依旧保持传统手工艺制作。孙志强认为,传统也不意味着不能创新。“煎饼馃子创新难度比较高,不管加什么,都不能掩盖掉纯绿豆那种清香的味道。”香菜、火腿肠等“味道特别冲”的食材他也不认可;加辽参,他觉得是在不影响煎饼本身味道以及酱料带出的香味的情况下,多了“Q弹的口感”,“营养价值还提升了。”“像鼓楼、古文化街两个店年租金就达到百万了,一套挣2块钱,房费就担负不起,更别说店里工作人员等挑费,当然和摊车没法比。”网友吐槽的“VIP充值”业务,他则感觉没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其他行业都可以做VIP?难道煎饼馃子不能用VIP卡吗?”节假日排队七八十人的时候,据说还真有“进来拍100块钱说没时间排队”的顾客。忠粉当然有,孙志强透露,办卡的顾客不在少数。至于“VIP一千起充”的设定,他有自己的“执念”,“既然是VIP,我还是觉得得有个价值吧。”
南楼煎饼
受央视国际频道采访
曾上天津卫视美食节目
排大队成中环线夜景 外地人“吃透”天津味
今年,南楼煎饼创始人李龙腾有两个想法:一,能够把直营店开起来,“既给总店‘减压’,又能在白天营业。”第二,就像炸馃箅一样,自己也能炸馃子,“现在是自己出配方让别人代工炸馃子。”南楼煎饼的好口碑,从每天晚间8点开始排大长队就可见一斑了,煎饼的焦香、馃箅的脆香和酱料的甜咸辣香,混合着绵软酥脆的口感,11元的“标配”的确让人吃一次就迷恋上。
李腾龙被人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安徽人是怎么琢磨出被天津人认可的煎饼馃子的味道。他自言优势在于“我是一个厨师”,学得快能琢磨,而且抓住了70后到90后这个晚间消费的“主流”的口味,就是立足于纯绿豆的面浆和二次加工的作料面酱的口感,“面酱一定要经过蒸、炒等多道工序才好吃,辣子的香气也得自己加工,真材实料的。”
创业之初,他和老婆几乎尝遍了天津所有的“好吃的煎饼馃子”,然后琢磨为什么好吃,而选择以此为业,也是看到了“这种天津小吃有提升空间,现在证明,煎饼馃子已然是天津小吃‘第四绝’了”。2006年4月17日开业至今,南楼煎饼已逐渐在“夜宵煎饼馃子”中占据领先的位置。从晚间8点营业到转天早上6点、搭着卖云吞现在又添加了自己熬制的羊汤以及鸭脖、全年只休息除夕一天、不坐地起价随便涨价……如今的南楼煎饼的口味和尺寸已经相对恒定,店里同时有8个饼铛在工作,最平常的日子也有1800套左右了,“年节和夏日更多。”也有顾客要求加火腿肠,“顾客有需要我们就有准备。”李腾龙说,但店里不主动推荐顾客加这些“备料”,还是推出地道和传统的煎饼馃子做法和吃法,“这是本味的魅力和底气。”
老金煎饼
受青年人追捧
被赞“治愈系网红”
冠名“圆规摊法” 治愈系引来一众“强迫症”
原以为老金煎饼只干夜宵,现在白天也能吃到——每天早晨6点到下午1点老金盯着,晚上则主要由儿子看摊,“跟我手法一样。”吃主儿总结他家的煎饼馃子是“圆规摊法”,手法娴熟的老金,摊出的每个煎饼都超圆,大圆盘干净,周遭也是利利索索,绝对是“强迫症患者治愈系”。老金表示,这种平整又有圆度的摊法也是他当初在外面看见学来的,“像那种不成型最后拿鸡蛋找的方式,我觉得摊出来的煎饼感观上来讲不好看。”
五年前老金准备自己干个煎饼馃子小摊车,虽说一人难称百人心,但他总觉着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把它做好,“这样才能站得住脚。”老金专门找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学艺”,“朋友介绍,说是要学老做法这大爷都懂。”老做法有什么秘诀?老金说其实就是不怕辛苦,还有真材实料。和面的汤是老汤,味儿不能夺;老汤和面之后,还得加一种专门泡出来的秘制调料;面酱得蒸,蒸完了再拿油煸,“面酱特费劲,一蒸就是三个小时。”亭子虽小,五脏俱全——做煎饼馃子,老金说自己是真用了心,绿豆面就算三伏天也不怕放,“底下藏了个小冰箱。”
原先只做夜宵老金说也有出于价格的考虑,“早点价一般没这么高。”后来儿子不放心他总熬夜,俩人一白一黑倒着来。白天比晚上便宜1元,不过10元一套的价格老金依然“打鼓”,“有一部分人不接受,夜里来的那帮人白天还来,慢慢带着一点一点人上来了,加上现在附近学校也开学了,学生们爱吃,口口相传。”
新报记者 吴非
新媒体编辑 徐丹 姜晓凤 劳韵霏
新报精华文章导读小浣熊干脆面竟然还在送水浒人物卡!水浒一百零八好汉的卡,你还留着么?
元宵看灯攻略来啦!正月十五、十六这些路段要限行!这些地方车不能停!
惊艳!“北京八分钟”!亿万中国人民向世界发出邀请:2022相约北京!
每日新报公众平台
我们了解天津这座城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一秒钟关注我们。
商务合作:18622608987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