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谨防“实物抵薪”陷入权益困境

经济日报

关注

谨防“实物抵薪”陷入权益困境

李 雪

近年来,在农民工讨薪过程中,有企业用烟酒、饭票、超市购物卡、库存产品等抵工资;同时,也不乏农民工私“拿”老板钱财、企业办公生产设备抵工资等情况。那么,“实物抵薪”是否合法?律师表示,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同时,农民工私“拿”公司财物可能涉嫌犯罪。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通过实物的形式冲抵员工工资,从情理上没什么问题,尤其是对一些困境中的企业,“实物抵薪”也是无奈之举。对于被欠薪者而言,为了自己的利益,有的也私“拿”企业财产作为补偿。上述情况,表面上看情有可原,但从法理上却站不住脚,而且“实物抵薪”容易陷入权益困境。

首先,“实物抵薪”与法律精神相违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这意味着,以货币形式支付工资属于强制性条款,即便劳资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也不能突破法律的规定。

其次,“实物抵薪”是转嫁企业经营风险。用实物抵扣工资,实际上是将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给劳动者。因为,企业通过“实物抵薪”的方式,落得个一身轻松。对于员工来说,这些产品若无实际用处,既不能变现,又舍不得扔掉,只能是资源的浪费,侵害的还是自己的权益。

再者,在维权过程中,“实物抵薪”也可能触犯法律。现实生活中,私“拿”公司财物抵薪被判刑的案例不少。黑心老板拖欠工资自然不对,但劳动者也须切忌鲁莽行事,依法依规维权最重要。

规避因“实物抵薪”造成的权益困境,一方面用人单位须严格尊法行事,保障劳动者的工资不拖欠;另一方面,劳动者对“实物抵薪”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企业的这种行为有权利说不;维护合法权益要通过正当途径,学会理性、合法地使用法律武器。需要指出的是,劳动用工监察部门,应加强对劳动用工的检查,遏制由欠薪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中国央行进行 1,955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 操作利率 1.5%。

【李云泽: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正在加快实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正在加快实施,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经提上日程,各地也正在多渠道有序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金融一线)

港股恒指高开涨2.24%,国企指数涨2.22%,恒生科技指数涨2.72%。

中国央行进行 1,955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 操作利率 1.5%。

【李云泽: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正在加快实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正在加快实施,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经提上日程,各地也正在多渠道有序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金融一线)

热门评论

微软小冰 0
企业家困境!
香港
回复TA
多情猎人_dj 0
投机倒把拿快钱.
香港
回复TA
楼上楼下_fy 0
一直都在困境中,必然的,.
香港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4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