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读】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

新浪收藏
金运昌是央视《鉴宝》《寻宝》《国宝档案》等多个电视栏目的鉴宝专家。传奇式的人生:他生在大宅门,是在古玩堆里长大的;“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就因为对古玩情有独钟,放弃做副教授而去故宫做了一名库管员;因为寻宝,他还差点被人拿刀给捅了……

金运昌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九藏天下特邀专家。
1982年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金运昌选择留校,执教古代汉语。他曾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古代汉语研究会秘书长,同时师从欧阳中石、康殷先生研习书法,参与了首师大书法艺术教育专业暨我国第一个书法博士点的创建工作,受聘为该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金运昌老师书法造诣深厚,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初学唐楷,后习魏碑,兼及二王、李邕行草。到故宫后有幸问业刘炳森先生门下,于“古不乘时,今不同弊”之理颇有悟入,在端庄雄健的传统书风中融进清新典雅的现代审美意识。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获奖,受到收藏界广泛青睐。

书画界向来就有“佳书不如孬画”的现象,因此,针对现在书法无论是拍卖还是收藏相比绘画来说一直处在低迷的状态,金运昌老师每每提及无不惋惜。金运昌老师指出:“自古以来,书法在汉学文化的国家中地位一直很高,远远在绘画、雕塑之上。最早美术属于半工匠的性质,在宋代以后才开始有文人参与,产生文人画。书法是最高级的,掌握在文人知识分子手中。古代文盲极多,所以古代书法家地位极高,往往跟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相结合,如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赵孟頫等,本身社会地位就很高,又有崇高的艺坛地位,所以书法可谓高不可攀,‘片纸只字,价值连城’。”
少年强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字如其人,金运昌老师的魏碑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有许多企业家企业家以及各界大佬都对金运昌老师的书法情有独钟!


这套定价十亿人民币的豪宅,是中国大陆地区有史以来售价最高的房子。占地 6730平方米,地处苏州独墅湖中的一座私人岛屿上,名为“桃花源”,整体也是旨在打造一个世外桃源的隐逸之感。豪宅共有 32 间卧房、一个地下酒窖、一个临湖泳池以及一个美到可以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私人花园。通过苏富比国际地产公司提供的照片可以一览豪宅内部,金运昌老师的作品与豪宅相互辉映,更添色彩。

挥毫之余,金运昌老师发表书学论著多种,授课北大、人大、首都师大等校,并曾主讲中央电视台《碑帖赏真》、《魏碑教程》、《学书释疑》及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书法教程》等系列栏目,还长期担任央视《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节目专家鉴定团成员,经常在荧屏上向观众普及书画文物鉴赏知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长期书画鉴定实践,金运昌老师的眼力和知识也日益炉火纯青。
当问到每天的行程是如何安排的,金运昌老师表示他的生活很简单———不打牌、不下棋、不抽烟、不喝酒,每天早上起来就随意地临帖,然后就骑着车上班。
“故宫里面很大,工作人员办事基本上都是骑车去办的,走路太费时间了。当然有游客参观的地方是不能骑车的,不过在东西两侧都有便道,往哪儿都成。” “晚上就是家庭时间。不过每星期我会有两三个晚上到这书斋来,写字和看书法方面的书。”
一面在为自己的理想和爱好尽情冲刺,一面尽力做好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可能这就是金运昌老师的处世之道:不放弃,不过头。与人交往也是如此,要做到我畅快时你也畅快。
在下面的视频中,大家来一同领略下金运昌老师的风采吧~
https://v.qq.com/x/page/r05679cff1s.html

了解更多内容还可以关注“九藏天下”官方微信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