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白族画家李维琨绘成50米国画长卷《南国瑰宝图》

昆明信息港

关注

50米的国画长卷——《南国瑰宝图》。实习记者莫开井/摄

    昆明信息港讯 实习记者莫开井 记者合宇聪 白族画家李维琨,凭着对绘画和家乡的热爱,利用退休后的十余年时间,在古稀之年为世人献出了一幅长达50米的国画长卷——《南国瑰宝图》。“我没有科班背景,也无缘拜名家为师,更没有机会走进美术院校的殿堂进修学习,但我却幸运的拥有家乡得天独厚的美景,它让我感动,让我沉醉,让我兴奋。”李维琨说,故乡情和民族感是许多艺术家重要的灵感来源,对于她来说同样如此,对故乡和对民族的爱,促成她完成了这幅长卷。

《南国瑰宝图》局部

    《南国瑰宝图》以大理历史文化为主线,以神秘悠远的剑川石宝山石窟为题材,从距今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海门口遗址”讲述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沙溪寺登街”。画卷穿越上下五千年时空,展示了南诏及白族地区那段独特辉煌的历史文化和广为流传的优美民间传说。“这的确是件难得的鸿篇巨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剑川县原文化馆领导、白族学者杨郁生老师说。

《南国瑰宝图》局部

    李维琨走上绘画之路纯属偶然,青年时期在工宣队独自绘画的一幅毛主席像让她与绘画结缘,那时,她就显露出了绘画天赋。从此,她一发而不可收。2001年退休后,李维琨仍一直在绘画上不懈追求,努力作画,因历史原因缺失的学院教育,反而使她在绘画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画卷中她笔触勾勒之间流露的真情,让人醉心不已。

《南国瑰宝图》局部

    李维琨表示,她创作《南国瑰宝图》的初衷与年轻时到石宝山的一次游玩密不可分,“那里的风景、丹霞地貌是如此之美,那里的人对话都会用唱歌来进行,说不出的神秘,当时我就想着,有朝一日要把这里的风土人情写出来、画出来。”

《南国瑰宝图》局部

    退休后,李维琨对绘画更加执着,她固执地“放弃”了安逸的退休生活,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为了完成《南国瑰宝图》,她无数次的查阅文献资料,一次又一次的上山住寺实地采风,茶饭不思,寝不安席。“我是一名白族画家,希望世人更加了解本民族。”对家乡的热爱和民族使命感,使她更添压力和动力。

    宝剑锋从磨励出,李维琨耗时十余年的长篇巨制《南国瑰宝图》最终得以完成,了却了她多年夙愿。她说:“全心全意的做一件事,一定能做成。这样对自己、对后代、对本民族都有个交代。”

白族画家李维琨。记者合宇聪/摄

    据悉,画卷在今年春节前完成,光装裱就花费了近3个月。画卷在大理当地引起极大关注,许多人表示愿意收藏,都被李维琨回绝了。“这幅画卷耗费了我太多的精力,它所承载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我想把它留给后人。”

    如今,李维琨又遇到了难题,那就是长达50米的画卷如何展出。单是每次摊开画卷,都需要几个成年人不停的卷放才行。画卷完成后,李维琨的家人也多方联系展出,无奈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