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为核心的“小企业 大创新”

南方日报
![]() |
金戈新材的研发人员正在工作。 梁楚欣 摄 |
“别小看这栋只有三层的实验大楼,这里凝聚了我们公司十多年的创新心血。”昨日,佛山市三水区金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戈新材”)总经理黄超亮说,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洗牌中逆势扩张,不仅因为重视创新,更因为有着共同发展理念的研发团队。
日前,金戈新材的“高性能导热塑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决赛,是新材料行业成长组别里唯一一家佛山企业,企业的自主研发实力得到肯定。这家产值仅约一亿元的企业,其研发能力赢得了富士康、格力、比亚迪、中国南车等下游客户的青睐,保持着销售收入每年增加20%至30%的高速增长。
核心技术助力新能源汽车轻量化
今年5月以来,金戈新材市场部经理薛妮娜带着“高性能导热塑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从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佛山赛区)初赛、复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从众多佛山新材料企业中脱颖而出,在8月14日参加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决赛,是新材料行业成长组别里唯一一家来自佛山的参赛企业。
薛妮娜介绍,该项目是能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充电桩生产,以及飞机轻量化制造的高性能导热剂。金戈新材主营的产品主要分为消烟阻燃剂、导热添加剂两大板块,产品能广泛应用于电线和电缆、橡胶制品、建筑装饰材料、电子电器等多个领域。随着国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蓝海开启,金戈新材早两年已开始布局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导热剂研发。
“我们参赛的导热剂项目,其导热率可以达到2.0W/m×K,制备的导热工程塑料比重2.1g/cm3。”薛妮娜说,相比市场上的产品具有导热性能好的特点,原有的行业技术无法达到这个水平。国内市场上现有的导热剂导热率一般只在0.6 W/m×K左右,导热工程塑料比重达2.5g/cm3,即使用金戈导热剂生产出的导热工程塑料,不仅可以达到更高导热率,导热工程塑料比重还降低近20%。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需要做到轻量化,来追求更持久的续航里程。而金戈新材研发的该产品通过提高导热率、降低导热工程塑料比重,将能使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重量减少12kg,对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设备实现减轻电池等相关部件的重量以及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高性能导热塑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从筹备研发到技术成果成功面世,经历了足足两年多时间。黄超亮说,企业看好新能源汽车、飞机制造等行业的前景,但要有与其他企业竞争的资本,必须有别人比不上的核心技术,只有注重研发、注重创新才能造就独特优势。
高性能导热剂带动高速发展
金戈新材参加比赛的“高性能导热塑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所呈现出来的导热率、比重、体积电阻、拉伸强度等众多技术指标,不仅高于国内水平,有的指标还远高于国外产品水平,这都是一个企业强劲研发实力的体现。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家企业,能站在新兴行业的风口上,引领着技术的进步?
说起金戈新材,外界多数感到陌生,疑惑着这是否近一两年才崛起的新企业。金戈新材早在1996年就成立,但在成立之初无可避免地走上了行业的同质化竞争之路,滚量式生产、低价格竞争仍是当时阻燃剂行业的主要竞争模式。
“拉出去一车只赚50元钱,还不如倒掉。”在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期,黄超亮曾数着出厂的货车感慨道。阻燃剂的市场份额已经趋于稳定,技术可突破的空间也越来越少,那么金戈新材该如何在这样的困局当中突围,成为了黄超亮和管理层、研发团队当时最大的研究课题。
2006年,金戈新材瞄准了导热剂的新风口。金戈新材研发中心经理刘振加入公司10年以来,见证了金戈新材这一步一脚印的转型过程。“电子产品越做体积越小,这将对导热剂的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刘振说,公司果断把大量的研发精力、人力、物力投入到导热剂的研发之中,当时不少同行还沉浸在阻燃剂的同质化竞争之中。
金戈自主研发的导热剂一推出市场,果然获得了高呼声的市场反响,并成为了带动金戈销售收入每年保持20%至30%增速的主要推动力。在刘振看来,研发是无止境的过程,金戈现在还追求在导热率、分散性、添加比例等性能上精益求精,希望能保持走在行业技术的前沿。如今,金戈在阻燃剂、导热剂领域的华南市场上,已经稳稳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研发团队人员占比30%
今年,金戈的销售收入预计能实现40%的增速,产值将突破亿元。明年,金戈将有针对新能源汽车项目导热材料制造的新项目投产。这是金戈新材在2014年在三水区白坭镇投产以后,不足三年便追加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接下来还将谋划第三个增资扩产项目。
“金戈能有今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更离不开背后有一个很好的研发团队支撑。”黄超亮在接受笔者的采访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强调了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
如果要找出一个对金戈新材转型、创新、发展发挥着核心作用的人,就是金戈新材总工程师姜宏伟。他有着在美国密执根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攻读材料化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历背景。
屈指一算,姜宏伟加入金戈新材已经有10年,在此之前,他在华南理工大学潜心做着高分子研究工作。当年由于研究需要,姜宏伟在市场上寻找阻燃剂,当时国内国产阻燃剂也比较少见。姜宏伟偶然中找到了金戈新材的门店,提出了参观生产工厂的要求。
到了金戈新材的工厂,姜宏伟与黄超亮虽然只是“偶遇”,但发展理念却惊人相似。不久后,姜宏伟便加入了金戈新材,开始只是为下游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随着金戈迈开转型步伐,姜宏伟便为企业核心技术研发、重点技术攻坚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
姜宏伟的进入只是金戈新材爱才、重才的其中一个缩影。金戈新材当下产值规模虽然不大,企业员工也不过一百多人,但承担核心技术研发的研发人员数量却占据了企业员工总数的30%,其中95%的研发人员为本科学历,5个人为硕士学历。
在黄超亮看来,金戈新材仍是一个发展中的企业,难以做到像大企业那样提供很高的薪水来留住人才,金戈新材能做的,就是为人才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他们学有所用,他们才会留下来。金戈的研发人员流动性相当小,为企业创新提供了稳定的支持。
梁楚欣 房国辉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