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语文老师用4句古诗词寄语学生

重庆商报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
记者 秦健
还有一天,高考就将正式拉开帷幕。昨天,重庆铁路中学高三5班的同学们迎来了中学生涯的最后一堂语文课:没有特别的形式,没有惊喜的礼物,语文教师刘敏用自己悉心准备的四句古诗词,给他们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让他们信心满满地迎接高考。
谈追求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出自柳宗元的《江雪》)
刘老师送给大家的第二句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光有自信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野心,真才实学才是帮助我们腾跃而上的坚实肌肉。”
为了让同学们放松,刘老师用最近大火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为例告诉同学们,成功要一个静心的过程,甚至忘却外物,茫茫天地间,唯我一人在。
“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归来路’的迷茫,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矢志不渝,直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是每一个执着追求的人必经的过程。”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人生并不漫长,可以供我们快意江湖的时间更短;‘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抓住时机,竭尽全力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也好、工作也罢,包括交友恋爱,都要有一点飞蛾扑火的痴气,才不会老大徒伤悲。”
谈定位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出自阮元的《吴兴杂诗》)
昨日早上9点10分,刘老师带着微笑走进了教室,开始了最后一堂语文课。
“同学们,高三这一年来,我们大多数时间屈从于‘眼前的苟且’,为了既爱又恨的分数,‘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很少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去关注诗和远方。如今,大家即将告别忙碌单纯的中学。远行之前,我们一起来读几首诗,在悠悠古韵中,再细细品味其中的深长意味,也许像‘临行密密缝’的寒衣,虽然现在用不上,但在某一天,可以帮你抵御一些人世的薄凉。”刘老师用“诗和远方”开始了和同学们的聊天。
刘老师送给大家的第一句是“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表面上是农夫的经验,其实同样可以用于我们自身定位。”刘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天地之间的物品,找准自己的位置,至关重要。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追求过高或过低都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
“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世人崇拜出类拔萃的马云,也认可低微平凡的范雨素,大师固然引领时代风骚,但每一个认真生活的工匠同样可以得到尊重。这个时代,没有臣民,只有公民。坚守你的位置,没有人可以看轻你。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人生态度。”刘老师鼓励同学们。
谈做人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出自虞世南的《蝉》)
她送给大家的第三句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现在的人都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每一个人都可以快速成名,希望大家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能保持有底线、有养分,最好能把读书学习的习惯、读书人的身份一直保持下去,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有一点谦谦君子之度。”刘老师寄语同学们。
无论你今后做什么,都不要急于求成,假以时日,慢慢沉淀,“空谷幽兰独自香,任凭蝶妒与蜂狂”,“正缘在野有幽色,岂肯无人减妙香”,有一点兰菊的静气、雅气与傲气,并且多反躬自省,“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守住自己的原则,不迷失初心。“君子爱财也好,爱名也罢,都要取之有道,凭着‘有学且有德’的底气,去堂堂正正地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刘老师说。
谈心态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自苏轼《定风波》)
刘老师最后送给大家的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王尔德说‘人生的悲剧只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种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成功与失败,也许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不要太看重结果,最精彩的在于过程。”刘老师告诉同学们,想要有所作为,除了过硬的能力,还需乐观旷达的心理。
“苏轼的《赤壁赋》我们倒背如流,希望他的领悟亦能伴随我们一生: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刘老师寄语同学们,“该我的,奋力去争;不该我的,知止而退。人生的沟壑在所难免,切莫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一时冲动自刎在乌江边,坚持下去,转角就是柳暗花明。”
整堂课,刘老师没有严肃的话语,只有祝福和嘱托。“语文跟其它学科不一样,今后的学习中也会有衍生,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考试才学,读书的习惯要终生保持下去。”刘老师说,自己选择解析古诗词来对学生寄语,希望通过聊天可以帮助他们放松心理,也可以作为作文素材,一举多得。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