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数码

即拍即得的复古玩物 看拍立得的发展变迁

新浪综合

关注

本文来自佳友在线

现在一说起拍立得,大家伙儿的统一反应就是萌妹子手中的装饰兼玩物,和摄影的本质已经相距甚远。不过在刚发明之初,它确实是一个专门用来记录生活而不是专职卖萌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拍立得在这几十年前的发展变迁,看看在它的方寸之间承载着什么奇妙的故事。

特别提示:本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拍立得的发明

1926年,一个名叫爱德温·蓝德的年轻人,对赫拉帕斯博士光偏振性的研究发现十分感兴趣,于是决心辍学以专心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当时他才17岁,刚在哈佛大学念完大一而已。 1929年,他就发明了合成偏光片,解决了当时科学界若不使用某些大型矿物晶体,就无法将光偏极化的问题。

他据此申请到第一份专利,也回到了哈佛大学,继续进行偏光物质的研究。1934年时,柯达向蓝德购买了一批偏光材料作为相机滤镜之用,蓝德由此赚到第一桶金,为日后的研究和公司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1937年时,蓝德正式成立宝丽来公司。但在1947年开始生产拍立得相机以前,宝丽来公司不仅是太阳眼镜材料供应商、相机滤镜材料商,也生产过许多与偏光技术相关的产品,例如为知名化妆品牌赫莲娜生产的肤质检测器、3D立体动画技术等等。

蓝德发明拍立得相机其实缘起于1944年他女儿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不能现在就看到照片?”这让蓝德投入了拍即得相机的研发。在圣塔菲独自散步一小时后,他便构思出拍立得相机与底片的绝大部分架构,及其所需物理化学原理。

三年后的2月21日, 蓝德在纽约市发表了单步骤摄影过程——他在60秒内完成了一张照片,震惊了美国光学学会,蓝德相机(拍立得原型)设计也已完成。拍立得摄影就此诞生。

拍立得原理

相对于现代的数码相机和传统的胶片相机,拍立得无论是在机身结构还是在相纸构成上都有着不一样的设计,并且自发明之日起,一直保持着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

与其他照相机相比,拍立得的镜头和快门没什么两样。其特殊的工作原理在于机身的内部结构。为了转印和压破药包,机身上有一对不锈钢的滚轴,正负片基就从这对滚轴中碾压下通过。

其专用的感光材料是在设计之初由两种片基组成。第一层的片基是负片,它的表面涂有含银量高、涂层薄的卤化银感光剂;第二层的片基是正片,表面涂有一层由活性炭、硫化物、胶料等组成的层。两层片基中间隔着只盛有药浆的塑料袋。

药浆由显影定影剂、卤化银溶剂、胶料等配制而成。负片受到感光后,两基同时从一对滚轴中压过,塑料袋被挤破,药浆就能均匀地涂布负片和正片的叠合面上。正、负片这之后会发生一系列迅速的化学反应。在负片的乳剂层中,感光部分的卤化银还原生成金属银。未感光部分的卤化银则被药浆溶解,扩散到正片的接受层上,与接受层中的硫化银等催化剂接触,还原成金属银,在二层片基上,形成人们所需要的正像。这样,一张照片就形成了。

拍摄时,片盒装在机身后部。拍摄后,先拉出引纸,使正、负片面叠合,再把片子从一对滚轴间隙中拉出。过几秒钟,将正片从负片上揭下,再涂上一层上光浆,就能得到一张光亮平滑的照片。

而现在的专用感光材料已经可以省去将正片从负片上揭下的步骤。只要拍完照把相纸拿在手上,静等几十秒,就可以看到奇妙的变化。

拍立得初期发展

蓝德相机在被发明后,第一款正式型号名为Polaroid 95,这是一台做工精美的皮腔相机。估焦,调整EV值曝光,带B门和闪光同步,为全机械快门。

这台相机使用的相纸叫做Roll Film,长的有点像现在还在使用的120型号相纸,不过更大,卷更粗。相纸有两层,一层为显影的相纸,另一层为负片药水膜。在滚轮的按压下,显影药水均匀分布在相纸和负片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定影,就可以揭开,看到影像了。

但是由于这种相纸需要用户自己裁切,过于繁琐,同时技术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这种相纸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停产不用了,所以市面上所有的roll film和roll film相机都已经不能使用,成为古董被人收藏了。但是这种相纸带给老一辈拍立得玩家的记忆,是十分深刻难忘的。

虽然宝丽来Roll Film系列早已不产,但是有几款经典的Roll Film机型至今还在被人津津乐道,这是因为在宝丽来早期,对于机器的制作和镜头的选择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兰德出色的销售头脑给他们今后几十年的道路订下了一个基本的准则。即:拍立得相机,总是便宜的普及型和相对昂贵的专业型同时出现。这样既满足了大众娱乐的需要,也能照顾到高端摄影师和专业方面的需求。

比如和初代Polaroid 95很像的110a/b,属于专业机范畴,使用了黄斑/叠影对焦,使成像更可控。同时需要自己调整光圈和快门值曝光,更专业,镜头也是由德国著名的镜头公司罗德斯顿提供的镧系金属镜头。光圈更大,成像更好。

拍立得发展时期

Packfilm,这个相机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淘汰了roll film,同时也让宝丽来的普及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去ebay上搜Polaroid packfilm camera,能找到成千上万的波拉片相机,大部分都是有折叠皮腔的,所以叫做风琴机。

比如这台Polaroid 100,它是最初代的风琴机,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带测光电子眼的光圈优先的照相机,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黑科技。

这种100系列的波拉片风琴相机产了很久,也一直没有被淘汰。我们一般称之为自动风琴机。她们使用的相纸是100系的packfilm波拉片,是在roll的基础上升级而来。这种相纸分辨率高,成像稳定,所以一直没有被淘汰。

富士公司至今还在生产两款fp-100c和3000b,分别为ISO 100的彩色和ISO 3000的黑白相纸。至于宝丽来公司原产的大量各种型号各种画质的相纸,时至今日应该也都已经过期了。

上面所说的Polaroid 100是波拉片的普及相机,自动曝光,只需要使用黄斑/叠影手动对焦就行,对应的,宝丽来也制造了几款专业波拉片相机以供专业人士使用,比如Polaroid 180。

此机的大部分构造和早期的100没有差别,不过取景器选用了蔡司伊康制造的黄斑对焦取景一体取景器,相较100更为方便。也不再是自动曝光,而是需要手动设置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手动快门。搭配的是日本制造的Tominon镜头。

拍立得巅峰时期

拍立得的顶峰开始于1972年,第一台SX-70相机的问世以及自动吐片相纸的出现。这可谓是即时成像上的一个转折点。

因为从相机上来说,不同于之前所有的rollfilm和packfilm旁轴相机,SX-70相机,是一台单镜头反光相机,换言之,你看到的图像,就是拍下来显示在相纸上的,像差小。同时这款相机可以折叠,折叠后就像一个大号的zippo打火机,十分酷炫。

或许你会在很多拍立得论坛上看到“生日机”这个字眼,因为所有sx-70折叠机系列都有一串独一无二的序列号。凭这个序列号,可以在某网站上查到生产日期。因此,很多人都会为了得到一台和自己出生月日相同的机器而奔波找寻很久。

从相纸上来说,sx-70相机配套的是一种叫做自动吐片的相纸,相纸盒内配有电池,给测光,快门和马达供电。每次按下快门以后,相纸都会自己吐出,滚轴压破药水包,覆盖相纸显影。相纸能够自动显影和定影,不需要手动撕下负片层。

使用者在拍摄完成后可以看到显影的整个过程,十分有魅力。同时自动吐片的声音也十分性感,所以sx-70和自动吐片相纸那么多年一直被拍立得爱好者视为拍立得的代表。

在拍立得巅峰时期,packfilm波拉片和自动吐片系列齐头并进,开辟了家庭实用,娱乐,工业,商业使用为一体的宝丽来产品线。例如产生了医用微距相机和使用80或100系波拉片的证件照用双眼/四眼相机。

拍立得的衰落和重兴

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数码成像的快捷便利和低成本让传统胶片摄影产业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宝丽来公司在这种关键节点并没有把资金和精力放在数码产品的开发,而是继续琢磨研究一次成像,这必然导致了产品的滞销和各方面的失败。

2001年,宝丽来正式宣布破产。05年,又被其他公司买下。不过从08年开始,就不再生产即时成像相纸了。现今扛起拍立得大旗的,应该是富士。

富士拍立得早在1990年代就已经上市,直到2008年销量也仅有25万台。不过从2013年开始富士拍立得销量大涨,当年销量达到了230万台,甚至有赶超富士数码相机销量的趋势。

富士拍立得能够大受欢迎的核心是,它那种即拍即得的惊喜感和大受女孩子欢迎的外形,这两点是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无法取代的。再加上社交网络的传播效应,富士拍立得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户体验。

发明并且生产拍立得的宝丽来公司现在的情况已经和当年的辉煌不能同日而语,拍立得的龙头交椅也已经转为他人而坐,未免唏嘘。不过好在这种一次成像技术并没有完全被淹没在摄影史的海洋里,蓝德老爷子要是泉下有知,应该也能聊以慰藉了。

编辑结语:

技术的进步虽然摧毁了传统胶片相机的需求,但并没有摧毁消费者对于美好拍照体验的需求。拍立得提供的正是一种和新技术无关的体验,同时也是新技术不能比拟的。在看到相纸慢慢浮现影像的过程中,仿佛也看到了摄影发展史的缩影,这种穿梭于历史间的感觉更是千金难得。

热门评论

5612880434 0
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这三大发明彻底颠覆了地球人的生活,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落。
北京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