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普拉达的女王这十年 依旧是最经典的时尚片

新浪时尚
导语:转眼间,《穿普拉达的女王》就已经上映十周年了,不少人喜欢这部电影就因为它够时尚、够养眼、够梦幻,也够励志。(转自:嘉人网)
转眼间,《穿普拉达的女王》就已经上映十周年了,不少人喜欢这部电影就因为它够时尚、够养眼、够梦幻,也够励志。当然,《纽约时报》给出了更高的评价“自1995年Unzipped后, 唯一能真正反映当代时尚产业的时尚纪录片。”十年,足够一个女孩成长为真正的时尚人,如今来看这部电影,它依然时髦得不要不要的!

穿普拉达的女王这十年 依旧是最经典的时尚片
“人人都想成为我们”
记得电影结尾,Miranda坐在车里说了一句话“Don‘t be silly darling,everybody wants to be us”,其实剧本里写的是“everybody wants to be me”,但梅姨在这里做了修改。这句修改简直是神来之笔,确实每个年轻女孩儿的梦想就是每天与时尚为伍。

人人都想成为我们
最初,Miranda这个角色有考虑海伦-米勒,虽然米勒奶奶的气场也足够强大能胜任这个专横、刻薄、傲慢的时尚杂志主编角色,但是事实证明梅姨才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Miranda
据说Miranda这个角色的造型是根据Carmen Dell Orefice和法国财政部长Christine Lagarde来塑造的,今年已经85岁的超模Carmen奶奶依然优雅非凡,真心让人佩服。这两人都有一头优雅的银发,在电影中Miranda的身上有了很好地体现。

Carmen Dell Orefice

Christine Lagarde
作为老戏骨,梅姨在电影中把这个时尚潮流决策者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据安妮-海瑟薇回忆,第一次跟梅姨对戏就被震住了,从来没人想象过Miranda说起话来是什么声音,但梅姨一开口大家都觉得Miranda就应该是这样的!

穿普拉达的女王这十年 依旧是最经典的时尚片
当然,老戏骨也有遇到挑战的时候,一场简单的把大衣仍在Andy桌上的戏,梅姨足足NG了30多次才最终拍好,拍摄的时候不是大衣卡在胳膊上了,就是没有在适当的时机仍在桌子上。对梅姨来说,这场戏可谓是印象深刻!

老戏骨也有遇到挑战的时候
Miranda的角色曾考虑过别人,Andy这个角色也是。福克斯当时意向中的人选是Rachel McAdams,不过由于她当时不太想接拍如此主流的电影,所以拒绝了。这给了安妮-海瑟薇一个机会。如今,已经无法想象“恋恋笔记本”文艺风的Rachel如何出演Andy这个角色,而这个角色没有了安妮又会是什么样。

至于Emily这个角色,最初与想的是美国人
至于Emily这个角色,最初与想的是美国人,但由于Emily Blunt的出现,这个角色变成了英国人。当时来视镜这个角色的演员差不多有1000,而Blunt因为意属《龙骑士》这电影,第一次试镜几乎没怎么上心。后来机缘巧合,剧组给了她第二次视镜机会,并一再要求她穿着符合角色定位的衣服来。于是Emily这个角色就真的成了Emily的了。

梅姨后面那位就是Blunt
这部以时尚为题材的电影,其实还真有时尚界人士来客串,例如唯一在电影里露脸的时装设计师Valentino Garavani,电影上映第二年,他就从Valentino退休了。

Valentino
另一个时尚界人士是Gisele Bundchen,她客串的唯一要求就是不饰演模特,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美容编辑兼Emily闺蜜的角色,台词加起来差不多5句。

Gisele Bundche
“你一点时尚感都没有”
既然是一部讲时尚圈的电影,那么从故事情节到服装道具都必须时尚时尚最时尚。这部电影保持着电影史上最贵戏服100万美元的记录,至今还没有剧组能打破这个记录。担任电影服装设计师的Patricia Field实际上也是《欲望都市》 的服装设计师,当时她手里只有10万美元,片中大多数衣服都是刷脸向品牌借来的。

梅姨和大名鼎鼎的Patricia Field
片中,梅姨的造型集奢华、优雅、干练于一身,电影上映后,她把自己片中的整个衣橱都拍卖了,所得款项最后捐给了慈善机构。

梅姨的造型集奢华、优雅、干练于一身

三人的礼服分别来自John Galliano(左),Vivienne Westwood(右),Valentino(中)
至于安妮-海瑟薇饰演的Andy,丑小鸭变身后的第一身造型来自Chanel,变身后惊艳指数暴增连男友都认不出她了。

丑小鸭变身后的第一身造型来自Chanel

安妮海瑟薇
至于Emily,为了配合她英国人的身份,电影里她的造型大多来自Vivienne Westwood,本来就不胖的Blunt,进入剧组前还奉命减肥10磅。

Emily
十年之痒到了吗?
十年之后再看《穿普拉达的女王》,你会觉得电影里说的时尚行业过时了吗?在这个纸媒式微网络媒体盛行,权威不再自媒体随时能发声的年代,你会觉得时尚不再是当年的样子了吗?

十年之痒到了吗?
套用电影中Nigel的一句话“你不知道你工作的地方曾经推动了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吗?Halston、Lagerfeld、De la Renta,而他们创作的甚至比艺术更伟大,因为你的生活都基于此。这不仅仅是一本杂志。对有的人来说,这就是一座希望的灯塔。比如一个住在罗德岛家里有 6 个兄弟的小男孩,每天假装去踢球,实际上是去了缝纫班,晚上就躲起来用手电筒看《Runway》。你不知道这里曾走出多少传奇。”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