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要说提高跑步逼格 安踏智能跑鞋并不是针对谁

新浪跑步

关注

2016-06-18 康旭 领跑者FR

测评人:康旭

职业:《领跑者》杂志记者

跑龄:3年

月跑量:250公里

全马PB:3小时24分

各位跑友大家好,又到了《领跑者》杂志的“跑鞋测评”版块,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新的领域,也是跑鞋未来的大趋势——智能跑鞋。

随着互联科技的不断发展,跑步运动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内含高科技芯片的智能跑鞋成为了当下各大运动品牌重点研发的领域。

相比常规跑鞋,智能跑鞋的最大卖点当然就在这“智能”二字上,但是一枚小小的芯片到底对于跑步能有多大帮助呢?与手机互联方便么?都有哪些功能呢?

诸如此类疑问,不仅你有,我也有。

6月19日,正值安踏公司推出首款智能跑鞋,《领跑者》杂志很荣幸的提前拿到了跑鞋进行测评,并对跑鞋的两位设计师郑志艺和龙广辉进行了深度采访。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揭开智能跑鞋的神秘面纱。

在和设计师的前期采访中了解到,安踏智能跑鞋的研发过程长达两年,仅仅芯片的改进就多达20多次,在竞争激烈、更新换代快的跑鞋市场,花如此长时间研发一双跑鞋是不常见的,安踏研发团队的细致可见一斑。设计师们表示,研发这款跑鞋的初衷,就是要为跑者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大家更懂自己跑出的每一步。

拿到跑鞋后,简洁的鞋盒给了我第一好感,“@nta”的标识也是科技感十足。

先来说说外观,一双跑鞋是否受人肯定,外形当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款安踏智能跑鞋配色艳丽,整体上十分简洁大气,我很喜欢。据悉还有多种配色,夏天就要潮起来!

第一步就是连接芯片。很贴心的是,鞋盒上清晰的写明了芯片的安装使用方法。根据步骤,我下载了安踏跑步APP,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均可下载使用。

注册步骤非常方便,微信和QQ账号可直接登陆。多说一句,根据我的感受,即便你没有安踏智能跑鞋,这款安踏跑步APP也能充分满足你的跑步数据记录,当然如果你和安踏智能跑鞋“配对”成功后,你就更能体会到这款APP的强大之处,我在下文会具体介绍。

智能芯片当然是我最为关心的。包装芯片的小盒子非常精致,打开一看,芯片更是小巧,比普通的一毛钱硬币大不了多少。

随后按照APP中的提示,将芯片安装到鞋中。关于这一点我曾采访过设计师,为了避免跑友们将芯片安装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安踏研发团队特意改良了芯片凹槽,只有按照一种方式安装,芯片才可严丝合缝地进入凹槽,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放入,跑友们无需担心装反。

而关于另外一个疑问,芯片会硌脚吗?据设计师介绍,无论你是平足、高足弓还是正常足弓,芯片所处的位置位于足弓部位的中底处,任何足弓类型的跑友都不会有踩到异物感的。

继续根据APP中提示,选择你把芯片安装在了左脚还是右脚,待水平校正后,就可以开始跑步啦!整个安装APP、芯片与APP的配对过程非常方便,全部用时不超过10分钟。此后每次再穿着安踏智能跑鞋跑步,无需再安装芯片,直接配对成功即可开始。

带着兴奋之情,我来到了单位附近的龙潭西湖开始实跑测试。第一步先打开蓝牙,随后选择与安踏智能跑鞋配对,连接速度非常快,在倒计时3、2、1后,开始记录数据,跑起!

据设计师介绍,安踏跑鞋的一大方便之处就是无需在跑步中携带手机,只要在跑步前与跑鞋芯片连接并点击开始,芯片便可开始记录数据,跑完后回到家把安踏跑步APP停止即可,非常方便。

在龙潭西湖,我试跑了3公里,每公里都有语音提示配速,从第2公里开始则会语音告知你相比前1公里的配速变化。

跑完后,APP会提示你是否将智能芯片中的数据上传到安踏跑步APP中,随后你就能见识到智能跑鞋的高科技之处了。

在整个跑步过程中,智能芯片除了可以记录你的跑步总时间、距离、配速、卡路里等基本常规数据外,还能够通过芯片的感应准确给出六大跑姿监控数据,这也是安踏智能芯片的核心科技之处,设计师也向我进行了细致的介绍,见下图:

一、着地方式

有前掌、中足、后跟三种方式。每一次跑步,相应的着地方式的所占比例越高,说明你越倾向于该种着地方式。着地方式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

二、足部翻转

内翻与外翻是人体足部关节减震机制,人在步行、跑步过程中足部会产生一定范围的内翻、外翻活动,并结合足弓、韧带等生理弹性结构来吸收地面冲击和储存能量。当内外翻的幅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存在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

三、离地高度

这里的离地高度指跑步时足部腾空高度。跑者的身高、跑步速度差异都会影响离地高度。通俗讲离地高度越大跑步越费力,离地高度过低则表示跑步姿势转换效率较低。

四、受力大小

跑者在跑步时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该力值同样与跑步速度、跑者体重有关。一名跑者以中等速度跑步时,其受到地面冲击力的大小通常为体重的2-3倍;超过该范围时,意味着你的跑步姿势存在问题,或者是时候该换一双好的缓震跑鞋了。(单位: 牛顿)

五、步幅大小

长跑的时候,比较标准的步频是180步/分钟。如果按照180步频以5分钟每公里的配速来跑,步幅就在1.11米左右。通过安踏智能跑鞋给出的数据,跑友们可以了解到自己步幅的大小,当然在步频不变情况下,步幅越长速度肯定越快,科学的数据报告也便于跑友们调整自己的步幅,逐渐提高成绩。

六、触地时间

触地时间细分有三个阶段,分为着地阶段、支撑阶段、蹬离阶段。触地时间是指跑步时足部与地面的接触时间。触地时间同样与跑步速度和跑步着地方式,速度越快触地时间越短,而前掌着地的触地时间比后跟着地更短。

可以说,这些个人跑姿数据都是我第一次了解到的,我平时跑步佩戴有专业的跑步GPS手表,但手表是无法给出以上数据的。通过穿着安踏智能跑鞋,我了解到了自己的跑姿情况,让我对自己存在着哪些跑姿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向朋友们展示这些页面时,他们也对这些数据非常感兴趣。此外,这些数据都可以一键分享到朋友圈中,如此专业的数据分析报告,让我感觉自己的跑步“逼格”一下子就提升了。

此外据了解,安踏智能跑鞋还设计了一项非常有趣的功能,即“PK-room”,跑友们可以和一起跑步的小伙伴们来一场PK,以游戏房的概念邀请朋友进行快速原地步频PK的竞赛,最多可以允许10人竞赛,在步幅一定的情况下,跑步步频越快,速度越高。

总得来说,安踏智能跑鞋的“智能功能”给了我非常好的体验感受,不仅安装、使用要比预想的方便、易操作,而且得出的数据是非常实用的,尤其是对于初跑者而言,可以在跑步的最初就发现自己跑姿方面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调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伤病的出现,是真正有益于跑者的。

跑鞋穿着感受

谈完这款跑鞋的智能功能,接下来就来说鞋子本身的穿着感受。

据设计师介绍,这款跑鞋的定位是可以满足初级跑者需求的。鞋底方面搭载了安踏柔软柱科技,在着地时通过柱体的压缩形变有效分散足部压力,缓震效果有明显提高。

中腰内置的TPU除了起到对智能芯片的衬托保护以外,也起到对中腰防扭转的作用。后跟使用耐磨橡胶提高整体防滑性能和产品使用寿命。

鞋面主要提升方面是使用了呼吸网材料,通过工程编织呼吸网材料不仅具有良好透气性,支撑和包裹性也有明显提高。

在首次测评3公里后,我又分别穿着安踏智能跑鞋进行了3次10公里的训练,配速在5分10秒每公里左右,1次半程LSD,配速在5分30秒左右,以及1次在田径场的亚索800间歇训练。

在3种不同的配速下,安踏智能跑鞋都能够达到我的要求,鞋底感觉非常柔软,但需要提速时也不会有泄力感。经过第三次改良的柔软柱科技能够很好的降低脚部着地时的冲击力,跑完半程后我的脚踝并没有出现酸痛感。

鞋身方面,摸起来鞋面很厚,穿到脚上感觉包裹性很强,北京过去两周的气温已经达到了30度左右,我也曾担心脚部会不会感觉很热。但我在跑步过程中双脚并未觉得闷热感,跑完半程后袜子也没有很湿,这一点很令我满意,很适合在夏季训练穿着。

总结

通过对安踏首款智能跑鞋的测评,使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智能跑鞋的优越之处,它就像一个隐身的教练,可以告知你每一次跑步训练的各项数据,指出你的不足之处,这是以往的常规跑鞋所不具有的。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跑姿,全面了解每一次训练的效果,这款跑鞋可以带给你很大的帮助。想起那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此外,这款跑鞋非常适合于跑友们、尤其是初跑者们穿着,出色的缓冲力和稳定性能够给予脚踝和小腿肌肉很大的保护。鉴于这款跑鞋目前的全国体验价仅为299元,高阶跑者入手一双用作训练鞋也非常实用且实惠。

毫不夸张的说,这款跑鞋打破了我对跑步的很多常规认知,带我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当智能科技引入到跑步运动,我们将跑得更好!

文字:康旭

摄影:吕虓

设计:潘财炳

热门评论

2204202595 1
一看这个鞋底就是专业跑鞋,还得手机上操作,不好使
浙江杭州
回复TA
2204202595 0
一看这个鞋底就不是专业跑鞋,还得手机上操作,不好使
浙江杭州
回复TA
2707922182 0
看了你这篇软文,我买了
越南Hai Phong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3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