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社保缴费基数与费率一升一降 企业负担难实质性降低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多地社保缴费基数上调与费率下调并存 企业减负亟待改革落地

特约记者张梦洁北京报道

随着地方平均工资的出炉,各地社保缴费基数也迎来了新一轮调整。

按照以往惯例,每年4-6月,各地都将陆续公布当地本年度社保缴费基数,像安徽合肥已从4月8日起开始2016年度社保缴费基数的申报核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江西、上海、山东德州等地陆续上调了社保缴费基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目前缴费基数下限为不低于上年社平工资的60%,实际是定高了,因为很多非正式部门就业、最低工资线附近的低收入人群,其工资远未达到60%的线,但“被平均”了,这并不符合保险为多数人保基本的原则,因为这部分人在中国大概有近5亿规模。

社保缴费基数连年上调

4月6日,上海市政府官方微博发布消息,2016年度该市职工社保缴费基数自4月1日调整,上下限分别调整为17817元和3563元,今年5月起将按照新的标准征收。按此,今年上海社保上下限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464元、292元,涨幅为8.9%,要高于上年0.7个百分点。

与上海同步的,还有山东德州。4月8日,山东德州人社局消息称,由于2015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公布时间较晚,经研究确定,2016年度该地暂按预测数即月平均工资为4750元申报本年度缴费基数,因此社保下限为2850元,上限为14250元。按去年德州月平均工资3605元来算,社保缴费基数涨幅将超30%。

对社保基数作出调整的远不止上述省份,因为部分地区通常会在上年年底对社保基数作出调整,比如天津近两年都是在上年12月发布社保基数调整通知,并从下年1月1日开始执行,去年天津社保基数涨幅为10%-11%。

事实上,随着工资性收入的提高,各地社保基数随工资增加不断上浮。以天津为例,其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从1998年的2100元、290元,提高至2015年的14058元、2812元。

不过,在实际执行中,虽然此前很多地方在费率未变动的情况下,连年上调缴费基数,但在李珍看来,实际缴费额并未成同比例上升,因为这背后不仅有“名义”和“实际”两套费率的悖论,还有少报瞒报工资基数、少报职工人数以降低缴费基数的问题。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2014》就显示,2014年全国实际社保缴费基数约为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5%。

“社保费率是固定的,但基数是可以做文章的,因为与之联动的工资并不是透明的。”李珍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曾表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停留在地区分割的传统格局下,各个地区的缴费费率高低不一,各个地区的缴费基数口径五花八门,这破坏了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缴费义务应当公平的底线,同时还影响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一升一降企业负担难实质性降低

尽管社保缴费基数在不断上浮,但决定社保缴费总额的另一因素——社保费率,今年来实际呈现下降趋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共有十余个省市降低了社保缴费费率。从部分调整情况来看,由于各地间的社保总费率不尽相同,且目前降低的都是占比不到总工资4%的小险种,因此有的地方社保名义费率仍要高于全国39.25%的平均水平。

以已作出调整的北京、上海为例,2015年,上海职工社会五险总费率为45.5%,北京为42.3%-44%。经此番调整后,上海在降低了养老、医疗和失业三个险种共计2.5%的单位费率后,总费率降至43%;北京则将全部由单位负担的0.3%-2%的工伤险,降至0.2%-1.9%,目前社保总费率仍超42%。

究竟一升一降之后,社保总负担有无下降?拿上海而言,此次其单位缴纳费率下降了2.5%,但缴费基数也上涨了8.9%。

“基数上调幅度,要远高于费率下调幅度,社保负担绝对额肯定是增加的。”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院聂日明看来,目前也不可能实际降低社保成本,当然不排除个别企业负担有所降低,但整体负担仍会上升,这是由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的收支基本面决定的。

在聂日明看来,若既降低缴费水平,又不影响当期社保缴费收入,其中一个方案在于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以此来开拓新的筹资渠道。

“今天巨额的国有资产中的一部分对应的正是社保转轨的历史窟窿。因此,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只不过是国有企业履行当年的义务。”聂日明说。

责任编辑:柯敏 SF164

巴西6月份正式就业岗位增加166,621人,预估177,250人。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El Teniente在矿震发生后就应该停产。作业本应在 7 月 31 日停止。

【印度回应特朗普威胁】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称将大幅提升对印度的关税,以及美欧指责印度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进口甚至倒卖俄罗斯石油,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当地时间8月4日晚发声明回应称,“针对印度的指责显失公允,印度将如所有主要经济体一样,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与经济安全。” 声明中表示,印度转向购买俄罗斯石油“实属被动选择”——俄乌冲突爆发后,传统供应源被转往欧洲,而美国当时为稳定全球能源市场曾明确支持印度此举。 声明中指出,印度进口旨在保障国民获得可负担的能源,属于全球市场波动下的必要举措。耐人寻味的是,批评印度的国家自身与俄罗斯的贸易规模更为庞大,且其进口多非刚性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与俄商品贸易额达675亿欧元,2023年服务贸易172亿欧元,均远超印度同期与俄贸易总量。2024年欧盟自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更创下1650万吨历史新高。欧俄贸易涵盖化肥、矿产、化工品、钢铁及运输设备等多领域。美国则持续从俄罗斯进口核工业用六氟化铀、电动车产业用钯金及化肥等化工产品。(CCTV国际时讯)

巴西6月份正式就业岗位增加166,621人,预估177,250人。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El Teniente在矿震发生后就应该停产。作业本应在 7 月 31 日停止。

热门评论

undefined

抢沙发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4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