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频时代到男频时代

正义网-检察日报
与归

关于《琅琊榜》,作为电视剧本身,已经有过太多的解读和亵渎,在此不再多说。不如就谈谈《琅琊榜》之外吧。
《琅琊榜》不是《花千骨》,但却比《花千骨》更加有风骨,让网红剧从私人爱恨情仇上升到了家国天下。这也是很少一部能够让我看到爱不释手的电视剧,在我的朋友圈里,该剧可谓男女通吃,老少皆宜。
《琅琊榜》之所以被各类人群喜爱,可能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它包含了多种元素:男爱权谋,女爱宫斗;男爱动作,女爱鲜肉;男爱悬疑,女爱言情;男爱江湖,女爱情仇。它一一具备。
本来是一位女作者写在女频(女性频道)的小说,却意外地成了男人版的《花千骨》。还有人说,它是男版《甄?传》、中国版《纸牌屋》。总之,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好。
由网红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近年来几乎无一不火,而且通常比原小说还要火。比如流潋紫的《甄?传》,顾漫的《何以笙箫默》,f“““h果果的《花千骨》,以及当下炙手可热的海宴的《琅琊榜》。
这几部电视剧,每一部都可以说是同档期之最,但你可能没有在意,它们也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原著作者都是女性,在网络连载也都是女频,改编成电视剧,除了《琅琊榜》较为男女通吃外,受众群体也大都是女性。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现在正处于一个女频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井喷期。
男频(男性频道)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实在凤毛麟角,虽有《盗墓笔记》这样的网络热剧,但尚显孤单;况且,在男频小说中,盗墓类也只是小众戏,诸如玄幻、修真、仙侠,难见荧屏。这让我们不得不去揣摩一个问题,现在影视市场都是女性的天下了?
是男频作者不行吗?否。不同于影视剧,在网络小说中,男频的优势,远远大于女性。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无论从哪些方面。
我少时调皮,不好读教科书,浏览过不少网络小说,且男频女频均有涉猎。一个非常大的观感是,无论是生产市场还是消费市场,男频都远比女频浩瀚、繁荣。
男频作家里,很随意地就可以拎出来一大串大神,比如出道较早的唐家三少、辰东,擅长在东方神话中寻求灵感的仙侠派的我吃西红柿,擅长科幻的骷髅精灵,后起之秀天蚕土豆、耳根等。他们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数百万的大长篇,点击量动辄千万。而女频作家的名气,则相对黯淡了很多,无论点击量、推荐、打赏,也无法和男频大神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计量单位上。
我关注过唐家三少和我吃西红柿的微信公号,前者是团队运营,后者是个人推送,阅读量比之一线明星公号不遑多让。其中我吃西红柿短短几句问候语,甚至一张图片,都会轻松10万十的跟随。
在收入方面,男频作者也远甩女频作者几条街。公开的作家富豪中,网络作家胜于线下作家,而网络作家富豪榜的前列,大都被男频作者包揽。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曾做过一期当红网络作家的节目,邀请的四位当红男频网络作家都年入千万版税,而四位女频当红作家则只有百万级的收入,甚至更低。之所以会出现男频小说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比女频优越,却鲜有改编成影视作品者,我窃以为,技术原因是一大障碍。
其实,相比女频小说,男频小说里的人物、画面、故事更具视觉效果。但诸如男频小说中的玄幻、仙侠、修真等元素,就国内的影视制作水平,恐怕还难以实现。小说中动辄毁天灭地、变换万千的打斗场景,想要真实地呈现出来,没有巨额经费是砸不出来的。
其次,女频小说,一般故事情节饱满、人物性格鲜明、情感丰富,更加立体,比如宫斗、穿越,当然,言情始终是标配。而男频小说,由于很多是为了改编成游戏,故事情节则相对简单,呈直条状。相对女频小说来说,不太适合改编成影视剧;剧本加工工作量,也相对较大。
再者,受众不同,观影习惯不同。我不了解中老年的爱好,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几乎形成了这样的休闲生活方式:男打游戏女追剧。由于在影视剧市场中,男性消费需求不足,也必然导致了制作方的冷遇。
话说回来,市场是需要发掘的,需求是可以培养的。我认识的不少男生中,虽然平时不好读书,但当年流行“三国杀”等三国题材的游戏,他们便会找来《三国演义》一集一集地看,对于游戏中的历史人物,他们也非常感兴趣,也愿意欣赏影视的呈现。
但别忘了,就像有些男性觉得看球赛、魔兽比赛比看电影还爽,如果男频小说改编成游戏,又同时改编成影视,也会有相当多的受众。在这方面,《轩辕剑》和《古剑奇谭》就是游戏改编成电视剧,并大受欢迎的经典案例,只可惜,在改编过程中,过分迎合女性喜好,多少有些画虎类犬,成了偶像剧和言情剧。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进步;随着男频作者在影视市场“躺着赚钱”的诱惑下,会有意从靠拢游戏制作转向迎合影视制作;随着观众的多元化发展,未来几年内,影视剧也会迎来“男频时代”。《琅琊榜》正是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趋势。
事实上,这样的兆头,已露峥嵘。著名男频网络作家我吃西红柿的《莽荒纪》已在筹划改编成影视剧,而郭敬明的《幻城》《爵迹》已经开拍。它们无论成功与否,其所代表的趋势,俨然浩浩荡荡。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