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虎山PK一步:徐克十佳VS姜文喜好集合

南都娱乐周刊

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针锋相对的战争。一个内敛、低调、规规矩矩,一个狂傲、霸气、豪情万丈;一个激烈、创新、满足所有大众,一个个性、自我、让你来看我;一个激烈、创新、满足所有大众,一个个性、自我、让你来看我;一个,收获的是满满的好评,而另一个,收获的是漫天的争议。这里不说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而关于电影的质量,每个人心底的判断都很清晰,只是这种相伴相杀的过程倒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步之遥》以及《智取威虎山》不经意间成为了检验这个市场的最佳范本。
《智取威虎山》
导演:徐克 主演:张涵予[微博]、梁家辉、林更新[微博]、余男、韩庚[微博] 风格:战争、喜剧、动作
一句话点评:徐克十年最佳
《一步之遥》
导演:姜文 主演:姜文、葛优、舒淇[微博]、周韵、文章[微博] 风格:爱情、喜剧、动作
一句话点评:姜文喜好集合

[公映之前的故事]
·《智取威虎山》,这是一个含蓄派。
等了40年,然后“我还没准备好”
在监制黄建新的认识里,徐克想拍《智取威虎山》想了有40余年。1974年,徐克在美国读书,在纽约的一个中国电影展看到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大概是和在纽约有点关系,样板戏的放映让徐克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在70年代,徐克就隐隐觉得自己和《智取威虎山》也许会有某种联系。多年前,徐克要拍《智取威虎山》的想法就已经获得了业内许多大佬的支持,2009年,博纳影业的总裁于冬辗转周折为徐克拿下了《智取威虎山》原版小说《林海雪原》的改编权,于冬甚至已经拿出前期筹备的几百万,恨不得立刻就可以建组开干,徐克一句淡淡的“我还没准备好”,默默找人叫于冬把掏出的钱又放回了口袋。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标题党
徐克口中的“没准备好”,也许并不在于3D技术或者动作场面的构想难易度,而是他所说:“希望把新一代的人带回我第一次看到《智取威虎山》的感觉”。徐克在找一种情怀,也在对新一代人进行探索,一个香港导演关于对中国经典样板戏的改编,听起来都让人心里打鼓,从未拍过主旋律题材的徐克了解中国内地对此片种的审查制度吗?于是找来了黄建新,黄建新导演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不光熟悉中国主旋律也熟悉内地审查制度,他作为《智取威虎山》的监制,似乎成为了一个保驾护航的角色。
2013年12月,《智取威虎山》正式开机,开机仪式上,徐克对待媒体的采访言简意赅:“我和3D团队花了几年的时间去研究3D技术怎么拍雪山大战”,除此之外并无多说其他,在开机新闻中并没有曝光主演是谁,当时还传出姜文或许会出演杨子荣的猜测。2014年8月,历时拍摄100多天的《智取威虎山》正在做后期,同时也召开第一次主题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新闻发布会,宣布定档2014年12月14日圣诞档期公映,并宣布杨子荣的饰演者是张涵予。除了宣传方打出了“国内首部3D战争动作巨制”的口号之外,主创在发布会上的言辞都比较低调,黄建新除了强调拍摄过程很艰辛,拍摄条件很艰苦之外,也并没有和媒体抛出任何娱乐亮点,徐克被问及拍摄困难时则云淡风轻地说:“每部电影都很困难。” 在之后的系列发布会上,主创们一直延续的都是这种极为正统的路线,没有娱乐性话题,没有标题党,媒体在发稿上都很难写出“惊喜感”。
关于审查,闭口不提
在距离《智取威虎山》公映前的半个月,徐克只被安排了一两家媒体的专访,宣传方对于徐克的专访安排非常紧张,比如“红色经典”不能问,当下的电影环境最好也不要聊。在这种紧张把控的背后,很容易让人猜想到该片也许正面临着“审查”的火药味。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首映发布会的导演采访环节,当徐克被问到“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结局,飞机大战的那个结局做何解释?”这个问题时,徐克是这么回答的:“两个结局的问题等影片公映一周后我会和观众有一个解释,我不希望现在误导观众”。“公映一周后再说”,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显而易见。
《智取威虎山》在整个宣传中,对于“审查”和“修改”这两个词都闭口不提。
·《一步之遥》,这是一个豪放派。
吊高期待,力求奢华
2013年5月,《一步之遥》在戛纳电影节官方公布了概念版海报之后,陆续有传闻《一步之遥》很可能是歌舞片,姜文、葛优在内的影片所有主要演员都在接受封闭式的舞蹈训练。在网络媒体上陆续发放的关于《一步之遥》的进展中,不断有“惊喜”,比如有网友爆料“一支数十人的百老汇的专业舞蹈团队早已驻组超过2个多月,各位演员大牌的不断入驻也让人一步步地对该片产生巨大期待,幕后团队阵容亦是如此,比如《一步之遥》邀请到的编舞指导基思·杨及莎伦·杨夫妇,此前曾为多位好莱坞知名导演合作。
姜文的口无遮拦
作为“北洋系列”的第二部,《一步之遥》的故事改编自历史真实事件,类型杂糅,其诞生和姜文一贯的做派一样,豪放自信,该片放出的信息让很多人都以为《是让子弹飞》的续集,你看,《一步之遥》的英文名就叫《Gone With The Bullets(让子弹去)》啊!2014年5月,《一步之遥》经历了第二个戛纳电影节,片方在戛纳举办了一个酒会,该酒会举行的天台据说必须提前半年邀约才预约得到。那会儿《一步之遥》正在做后期,戛纳之行显而易见和国际发行业务相关,这个酒会同样豪放自信。 同年9月,依然在纽约忙《一步之遥》后期的姜文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学生会和中文戏剧社的邀请,与千名学子畅聊电影与人生,从《阳光灿烂的日子》聊到《一步之遥》。虽然是在美国,姜文依然是“口无遮拦”的交流风格,现场也爆出了“拍电影不会特别取悦谁,我有三个孩子,我取悦三个孩子已经够了”、““我自己的拍电影要不是陪别人看,我自己从来不看”等金句。
期待值到了顶点
《一步之遥》在某种意义的看点就是姜文本身,姜文电影因为姜文的才气和豪放也被附加了更多的期待值。2014年9月,该片宣传正式启动,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发布会,发布会囊括了全国超过270家媒体的350多名记者,有记者喊出了“请票房打破《变形金刚》20亿的纪录”,也有记者关心《一步之遥》是否能冲击奥斯卡,导演姜文淡定又自信地回应,作为导演最关心的应该是电影,观众的热情谁会拒绝?至于冲奥,姜文称并不是自己能说了算,“但我自荐一下可以吗?要不谁代表中国去啊,是吧?”
豪放不断在延续,距离影片上映前一个月,《一步之遥》在北京第二次召开发布会,曝光终极预告片,在此发布会的宣传通稿里有这一句话让大家期待值爆棚:“后期完美收官,获赞‘二十年最好华语电影’。”在此发布会召开的当天,《一步之遥》在各大电商平台实现预售票房已超过一亿,锁定预售票房超两亿。
“大腿,保住了”
“审查”导致《一步之遥》首映礼由12月8日推迟到了12月15日,但这也依然没有阻挡姜文的“豪放”,首映日发布会由好友白岩松主持,从白岩松口中数次听到提及“审查”,片方提供的通稿标题对于审查也是毫无顾忌:“硬硬啷啷过审:大腿保住了,文章那英[微博]都还在”。

[影片本身的鉴定]
·《智取威虎山》,推陈出新
演员表演
群演都有代入感
张涵予演的杨子荣除了眼影画得过重之外,演土匪还是活灵活现的,他的东北黑话说得也不大有违和感,没有动作戏经验的他打起虎来在气势上也完胜了。给人奶油印象的林更新和佟丽娅饰演共产党也不失稳重。梁家辉把座山雕演得出神入化,不仔细看你都不知道那是梁家辉!各个土匪演的小喽啰你不会觉得山寨,共产党的部队也没有出现红色的脸谱化,“一个字”:靠谱!
节奏处理
小高潮不断,大高潮一锤定音
剿匪的战争戏开始前塑造人物关系的文戏必不可少,动感的文戏处理讨巧地制造了许多小高潮,比如最后成为“小战士”的栓子大闹部队的插曲,杨子荣和首长的相互考验心理战,乡亲们对我党从不信任到协助其作战的信任,即使没有枪声炮声对峙声,文戏中的各种对手戏也能将叙事线索营造出一个个小高潮,制造出紧张情绪的观影期待。
故事情节
层层递进,红色谍战
《智取威虎山》的好戏在于“智取”,“智取”的关键就是谍战戏,杨子荣这个间谍深入土匪的过程处理得惊心动魄,设置了好几次危机事件让人物化险为夷,在完成深度情节化的同时也将杨子荣和座山雕的角色都刻画得较为丰满,引人入胜。虽然是主旋律题材,在对于土匪生存现状的呈现方面也没有含糊,并没有因为土匪是受打击的一方就将其描绘得负面和不讨喜,谍战的情节设置也科学合理,看不出破绽。
场面调度
漫画般的定格感
在厚雪堆里打游击战的戏不常见,我党三十人的规模采用“运动作战法”给土匪制造了“一个团”的战斗力假象,这一点在场面调度上必须有明显的呈现,即是声东击西,合理布局的游击战。在调度上,无论是炮火、子弹的发射路线,还是双方交战的某些瞬间,都具有漫画版的一种定格呈现,所谓暴力美学。
3D效果
只有进步,没有退步
徐克作为中国拍摄3D电影的第一位导演,《智取威虎山》是他的第三个3D孩子,无论是枪火交战的动作场面还是在大雪纷飞的文戏场景,3D功效无处不在。
喜剧效果
土匪因为有笑点而变得可爱
每当座山雕说出那句属于他的经典的口头禅:“一个字:xxxxx”时,显而易见这是埋伏的笑点所在,这个句式如此反复地从座山雕嘴里说出已然呈现了喜剧效果。土匪中的“老八”一直袒护成功成为“老九”的杨子荣,这段基情四射也是喜剧元素所在。各种东北黑话在威虎山中的运用,譬如“插你”等等,不得不佩服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动作场面
滑雪戏+跨崖戏+打虎+打飞机+刀、枪、炮,花样重重
不怕你看不够,只怕你看不过来,滑雪作为一种交通方式在我国大东北的作战里得到了充分显现,这种极限运动的炫酷感给主旋律的战争戏增加了时尚魅力,跨崖戏拍出了一种好莱坞特工戏的感觉,打虎的画面,特效做足了就是在为中国电影长脸啊,刀、枪、炮混合作战法齐齐上阵,眼都不敢眨了!
致敬经典
日本黑帮风格你发现没?
徐克有个绰号叫“老怪”,除去他性格上的因素外,在拍片风格上也因多变著称。如果你看过黑泽明的《七武士》,你会发现“老怪”也有致敬的时刻,那场土匪下山进攻村庄的戏,无论是从构图还是基调上,都很有《七武士》的味道。
槽点多少
土匪化妆+我党都是神枪手
大概是杨子荣觉得应该像“老八”这样真正的土匪看齐,既然自己脸上身上没有文身,那我就画个眼影吧,哈哈哈!被我党呼唤为“小白鸽”的卫生员拿起枪来竟然也是神枪手,就连本是老百姓的孤儿“栓子”,开起枪来都能将土匪致命呢!
激情戏
SM的感觉还是有的
全都发生在土匪窝里,余男饰演的嫂子去勾引杨子荣的戏虽然没有露肉,骚劲儿是到位了。座山雕将余男捆起来吊着打的戏,仍然没有露肉,但其殴打程度让余男的衣服破烂且露出了棉花,土匪式SM点到即止。
·《一步之遥》,个人魅力
演员表演
舞台形式感极强、文章抢风头
舒淇在海报中露大白腿和一群“姐妹”“吃苹果”的海报让人想入非非,只是这个场景在影片一闪而过,舒淇惯有的性感和感性被一个高八度的京腔配音所替代,呈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气场,给人一种疏离感,也许导演想给大家带来另一种观看女神的方式?又或许是既然惯有的女神已不在,所以在影片进行到三分之一处干脆就让她香消玉殒,悲伤蔓延。葛大爷的戏份不知为何这次显得有些少,倒是贴着小胡子的文章抢了不少风头。姜文和周韵夫妇的强大气场表演是压倒性的“couple”风采,anyway,至少葛大爷显示出自己新的技能点:相声演员+滑稽舞者。
节奏处理
不怕没高潮,就怕你get不到
《一步之遥》从一开始就用各种资本主义纸醉金迷式的大白腿视觉轰炸,带来一系列好莱坞歌舞剧的画面风潮,也深深让人感觉到此片有一种不怕脱离叙事的自信感。那些画面仿佛在说:“你看,中国电影也能做到《芝加哥》啊!”如果你不喜欢歌舞片,没问题,影片也为你准备了那些色彩对比度很强的梦幻场景高潮,就连演员说台词的节奏也是一种高潮呢,高度集中的信息量台词喷射,不管前戏做得足不足,摆明了在说就算是强奸,你也“射”了啊!
故事情节
大开大合、眼花缭乱
看来看去,恍然大悟,这真的不是什么杂耍歌舞片,该片讲述的终究还一个爱情故事啊,但是爱情又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大开大合、眼花缭乱的爱情场景并没有向人展示那些动人的细节,而呈现出是一种奔放、粗犷、跳跃感十足的爱情发展线。在爱情之外,其他人物关系线索的发散性也很强,葛大爷和文章在情节发展中的时隐时现并不束缚于叙事规律,各种人物写意化的随入随出好像分分钟都在告诉你:这就是大师范儿!
场面调度
宏大梦幻,类型杂糅
姜文这次玩的似乎就是跳跃感,在极好地证明了自己完全具备拍摄歌舞片这个类型的能力之外,对于一部剧情片整体的掌控力似乎也不是姜文所考虑的因素了。那场马走日和完颜吸了大烟开车冲上月亮的画面很像是科幻片《E .T》的一个场景,得嘞,这下在中国电影中也完好地出现了宏大的科幻场景了。影片结尾处武六母女在马路上飞车并互相开枪的动作场面也很梦幻,黑色电影风格又进入来了,不怕你看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3D效果
还是很立体的
姜文的第一部3D+IMAX作品是我国电影导演的又一次进步,举双手双脚支持都嫌少,美轮美奂的舞美与3D摄影机互动所呈现出的超现实的画面告诉你:钱不是白花的!
喜剧效果
笑点埋藏很深,不是轻易就能找到
姜文已经不让贺岁帝葛优玩轻易的搞笑了,疯狂并不代表喜剧,即使是贺岁帝也得乖乖听命于导演,据说葛优是“盲签加盟”,关系铁,就是这么自信!
动作场面
紧锣密鼓,荒诞十足
除了飞车就是飞车,除了开枪就是开枪,打斗和追逐都很火爆,玩的就是一刻都不能停的劲爆!最后姜文从半空跳下的慢动作与一直以来的快节奏形成一种反差,不管你喜不喜欢,就是这么收尾啦!
致敬经典
教你追寻电影史
开头文章和姜文说话的场面,无论是构图、景别还是摄影机纵深感,分分钟都在向《教父》致敬,戏中姜文口中的台词说:“我拍过《火车进站》、《水浇园丁》”,这是在致敬电影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那场开车冲进月亮的戏,是在致敬崇尚“电影魔法”的梅里·爱。至少,至少你通过此片还能追忆一下电影史。
槽点多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说自己爱得不行,有的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恨得不行。
激情戏
不像姜文风格
用暖瓶被震到地上的段子讲述了激情戏,特别高(chu)调(qian)地告诉你有一种特色叫中国电影审查。

[首映之后的故事]
·《智取威虎山》,口碑变得豪放
首映日 被迫挪期
《一步之遥》因为电影审查的进程推迟了首映观影的时间,最后的首映日子正好和《智取威虎山》的媒体看片碰在了同一天,而大部分媒体都会选择去看《一步之遥》,于是《智取威虎山》的宣传方将媒体看片往后挪了一天。在《智取威虎山》的媒体看片会上,负责该片宣传的一位工作人员幽默地说:“昨天因为去看《一步之遥》没来看《智取威虎山》的朋友们,我爱你们”。在当天看片结束后,监制黄建新和媒体们打了个招呼:“欢迎大家找我私下交流,谢谢大家支持”。此刻,该片在网络社交工具上已经获得了大量交口。
首映后 信心爆棚
《智取威虎山》的首映发布会在媒体看片后立即举行,发布会上出品方之一博纳营业总裁于冬“终于”剧透:我们要用全新的手法来拍《智取威虎山》,影响到今天的80后90后”,在于冬看来《智取威虎山》是一部贺岁片,从宣布定档开始就坚信该片具有贺岁片的商业属性。于冬所说的全新手法在黄建新眼里是一个“套层”结构,是在运用一种N代人的深度模式来碰撞问题。这样的套层结构有讨巧的一面,在改编上可以出现这么一种可能:整个故事也许都是后辈在追忆中的想象。即使不是想象,现代后辈和革命前辈的这种“穿越”式对比冲突在剧情上也具有强大吸引力。
面对口碑的豪放,之前宣传方的那些为“红色经典”没市场的担心暂时可以先舒一口气,在这样的情境下,徐克有没有从低调转为高调呢?面对媒体“你有没有特别考虑过90后市场”的疑问,徐克并没有迎合,他说:“拍电影还是要看感觉,感觉怎么样就怎么样拍出来,并没有特别考虑90后市场,用一个现代回忆者的角色带出故事,我的考虑是能够总结时代的精神所在。”
未来 高调等待观众入场
《智取威虎山》的口碑从最初的备受观望,到看片过后的交口,由含蓄渐渐变为豪放,黄建新说自己特意没有出现在业内看片的首映现场,他怕在场的熟人看过之后万一觉得不好又碍于情面不敢和自己说,直到他看到了社交网络上的刷屏,才更有自信地放开姿态和媒体、观众们交流。对于审查改动的问题,徐克仍然不松口透露,低调做事,高调等待观众进入影院检验似乎成为《智取威虎山》的基调,徐克为了《智取威虎山》等待了40多年,自然也不差上映前的这几天工夫了。
·《一步之遥》,口碑变得含蓄
首映日 声势宏大
万众期待,王者归来,《一步之遥》的首映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么一种气势。盛大的红毯环节、柏林爱乐交响乐队的映前演奏、郎朗的钢琴独奏、白岩松的开场主持、奥运会级别比赛场馆里临时搭建的3D IMAX 银幕,门外到处问“有票吗?卖1000还是2000?”的倒票黄牛,这一切都笼罩着一种荣耀的光环。在电影还没有开始放映前,《一步之遥》的口碑空前爆棚,当大家看到该片的龙标一出,伴随的是一些激动的掌声。
首映后 含蓄沉默
140分钟的放映时间里,几乎没有笑声,虽然《一步之遥》的英文名是Gone With The Bullets(《让子弹去》),场内的观众表现已经表明《一步之遥》和《让子弹飞》的基调并不相同。影片结束,主持人问大家觉得片子如何,不知是不是因为大家都还没有回过神,场内没有掌声。主创上台,主持人一一问观后感,葛优和王志文纷纷表示要多回味一下。在放完片的刹那,《一步之遥》的口碑瞬间从豪放变得含蓄,这节奏感,看来也要被算做姜文风格的一种吧。
在《一步之遥》口碑从豪放变得含蓄的这条路上,是五味杂陈的,那些来自网络上的声音,一部分人怀疑自己没有看懂,一部分人表示自己的期待落空,一部分人也选择闭口不谈。姜文面对各种争议声,并没有选择沉默,坦然接受了几家媒体的专访,与外界的口碑含(xia)蓄(hua)相比,姜文依然澎湃、坚持自己、丝毫不怀疑《一步之遥》的质量。
未来 谨慎等待票房检验
从《一步之遥》和媒体发放的电影说明书来看,为了还原民国上海的历史细节,编剧团队耗时两年做历史资料收集工作。但电影《一步之遥》并非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而是借助这桩历史谜案的外壳,“讲述了一个背景更广阔、情节更曲折、细节更精彩、人性光辉更闪耀的大上海冒险故事。”而《一步之遥》的编剧团队多达九人,请来王朔、廖一梅这样的大师进行新碰撞,又找回郭俊立[微博]、述平这样老搭档继续合作,编剧团队中还加入了同时任电影宣传的阎云飞这样的新鲜血液,姜文自己也仍然身在编剧团队中,从编剧阵容来看,就已经是一山容多虎,从一方面来说是“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也决定了类型杂糅及跳跃性的必然性。
如今正反两面的业内观影声音不论是愈演愈烈或是保持含蓄,都只是整个电影的一部分,等待最后的观众的检验,才能构成一步电影的完整性,大家也只能等着,等着票房,等着电影节,路还很长。
采写_本刊记者 刘倩 开版摄影_邵欣
举报成功